葛亮此时在心里冒出了一个历史知识点:在宋代的大城市,男娼是很盛行的。
吴夺看着葛亮的表情,忍俊不禁。
“好了,其实是文化原因。宋代的文化很发达,你看书法、绘画、诗词都是名家精品迭出;玉器、瓷器、铜器的制造业也很繁荣。鸭呢,和‘甲’谐音,这里头有科举高中的意头,鸭同时还和‘雅’谐音。所以,成为文人雅士的喜好也算顺理成章。”
“这些知识,你以前都是怎么积累的?”葛亮的表情恢复正常。
“还能怎么积累?看书啊。有的同学爱踢球,有的同学爱泡妞,有的同学喜欢打游戏,有的同学喜欢喝酒······我不过多拿出一点儿时间看书罢了。”
“嗯,这下让你装上了,很润。”葛亮抬抬手,“走吧,继续逛逛。”
吴夺笑了笑,“走。”
两人继续逛,不过,却再也没有遇上什么合意的东西。逛摊就这样,能不能碰上东西,什么时候碰上东西,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眼看快十一点了,两人也准备打道回府了,就此沿着一条林荫道走到了尽头,再往前走就是小广场,小广场外侧就是公园大门了。这时候,有个看着得七十岁的老大爷和一个小伙儿一起抬着一个大编织袋走了过来。
老大爷稍稍打量了一番,便直接对小广场和林荫道交接处的地面指了指,对小伙儿说道,“今天就这儿吧,里头估计没好地方了。”
吴夺一看,这是摆摊来晚了啊,“大爷,您······”
话没说一半,却见不同方向有好几个人已经赶过来了,而且人没到跟前,话先递上了。
“岳大爷,怎么来这么晚?”
“老岳,是不是又淘到什么好东西了?”
“岳老师,上次我说的苹果尊碰上没有?不晚于民国就行,青花的粉彩的都行。”
······
吴夺一看,嚯,这位岳大爷,还是这里的明星摊主啊。
“各位上帝,先容我把摊子铺摆好啊,东西挺多不假,但你们喜欢的未必能找出几件。”这位岳大爷在七嘴八舌中提高声音说道。
他的声音挺洪亮,加上都在等他,所以他一说就安静了。
不过,这几个人也没等他把摊子摆好,只是等他从大编织袋里拿出块毡子铺上之后,接下来的东西,就几乎是拿一件大家看一件了。
而且,这个过程中又有更多的人过来了。
这些人一听口音就知道都是本地人,而且相当一部分认识这位岳大爷,所以吴夺和葛亮也没法抢着看,只好先在一边跟着看了看。
大编织袋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被厚厚的报纸包着的,拿出一件拆开放到毡子上,就会有人手快先拿起来。
前几件都是个儿稍大的东西,尺量没有小于二十厘米的。
瓷器为主,吴夺在边上这么看着,也能看个七七八八。
瓷器居然都是真货。
不过,也都是晚清到民国这个时间段的,没什么太老的东西,也没有官窑。
但即便这样,这几件瓷器也全都被人要了。
实际上,在如今的古玩市场里,就这样的东西,也都不多见了,最多见的其实是赝品。
前几件个儿稍大的东西里面,只有一件不是瓷器。
这件东西也不是单纯用报纸裹几层,而是套了塑料袋放在一个纸盒里头,外头又裹了报纸。
这件东西从纸盒里头拿出来放到毡子上之后,也没有立即有人抢着拿,而且岳大爷拿出来的时候,也加了小心。
是不是珍贵的好东西两说,主要是材质和外观的感觉所致。
这是一件木雕,表面还有漆层和颜料彩绘,但存在不少脱落的情况,显得有些斑驳,有的地方还露出了原本的木质。
不过,整体的样貌甚至大部分细节,还是能看清楚的。
这件木雕,雕的是观音,坐姿,其中有一手撑地,双腿一曲一盘,另一手搭在曲起的膝盖处。
头顶束有高髻,双耳长垂佩戴耳珰。肩披帔帛,腰系长裙;胸饰缨络,臂佩镯钏。
此观音为男相,因为上身大部分袒露,很容易辨识。
“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吴夺在心头暗道。
虽然他在佛像的见识方面不怎么深厚,但基本的东西还是了然的。
首先是观音像肯定能看出来,再者此观音的姿态是“如意坐”,正是水月观音特有的坐姿。“水月”之名,出自华严经。
同时,吴夺也知道,如果这尊观音像是真品,那么年份应该在明代之前。
因为是男相。观音蜕变为女相,大致是从明代开始的。
还有木质和颜料,木质应该是香樟木的,颜料不像是现代化学颜料。
“老岳,这种彩绘木雕,可不好保存哪!而且古代一般都是供奉在寺里的,这来路······”一位和岳大爷年纪差不多的老者开口了。他能直接提及来路,说明他俩很熟。
“真想要,再细谈。只是看看的话,就别聊那么深了。”岳大爷见大家貌似兴趣都不大,便拿起了塑料袋,把观音像先给罩住了。
吴夺见状,便也没有太着急去看,葛亮也想着先把这位岳大爷的东西看完再说。
接着拿出来的,基本都是小件。
东西还是瓷器为主,占了大部分。不过,小件瓷器主要就是小碗、杯子、笔洗、水盂之类的了,连个小瓶都没有。
除了瓷器,第二多的是玉器,以佩饰为主。
再者还有一些鼻烟壶和竹木类的玩意儿。
这位岳大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真品,却也以普品为主。
实际上大部分古玩玩家,玩的都不是高档货。毕竟没有那么多有钱人,这是其一。
其二,高档货对眼力的要求也高,没多少人能看懂。
想看懂东西,真真假假得有足够的过眼和上手的量。比如永宣青花,比如清三代珐琅彩,一般玩家哪有什么机会上手?只能看博物馆里的东西,平时学习以书籍画册和视频图片为主。
而普品也不是不能玩,比如晚清的民窑粉彩,胎釉和画工好的,一样赏心悦目;比如一些民国老工艺的玉件,也一样能盘出彩来。
关键普品的价位能让更多人接受,几万之内乃至几千块,也舍得花。
当然,这里头得有个兴趣。不喜欢古玩的,你让他花几百块他可能也不愿意,他可能觉得还不如吃顿烧烤或者做个泰式呢。
而就在岳大爷的这些小件里头,吴夺瞅上了一件东西。
这是一只碗,口径大概有个十厘米。
一开始看着黑不溜秋,像是硬木类的,但是细看比较薄,而且质地没有木料的纹理,却隐约有特殊的棕眼。
这只碗吴夺也没抢上前,被一个中年男子先拿在了手里,他上手之后看了一会儿便直接说话了:“哎?椰壳做的?”
椰壳碗,今天在热带地区也经常见到,很多旅游景点都有售卖的。不过,基本都是很简单的工艺品。
吴夺能注意到这只椰壳碗,却是因为它的工艺并不简单。
首先这碗的材料并不单纯是椰壳,碗内是嵌银的,也就是贴了一层银片。嵌银的工艺非常精湛,尤其是碗口处的压合,十分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