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公园最南侧是个小广场,他们去的时候,还有跳广场舞的老姐姐们没散场。
古玩摊子主要集中在街心公园的林荫道上;公园中央是一座凉亭,四条林荫道以凉亭为中心辐射出去的。
虽然也有杂货摊子,但是古玩摊子确实也不少;逛的人也不少,看来这个小市场形成时间不短了,而且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喜欢古玩的人,逛摊是有瘾的;得空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去古玩市场逛摊,空手去空手回是常事儿,却也乐此不疲。
不过九鼎事关重大,在这个过程中,吴夺是收了收这个瘾的。
利州也有古玩市场,吴夺一直没去逛,他是打算着任务完成之后好好逛逛的。现在中间穿插来这个街心公园的“古玩市场”,就当是解解馋了。
在逛的时候吴夺也发现了,这些古玩摊子中,有好几个是专门卖类似法器或者殊胜之物的,比如老木鱼、铜铃铛、压胜钱,还有九宫八卦牌,罗盘,玉符什么的。
这应该也是吸引葛亮的一个原因。
而就在其中一个这样的摊子上,吴夺发现了一个老香炉。
这是一件鸭形香薰炉。
总体不算大,但是因为鸭子呈立姿,脖子又比较长,鸭掌下还连着莲花纹圆形底座,所以总体高度得有二十多厘米。
这种香薰炉是在鸭子腹部点燃香料,而袅袅烟雾是从鸭嘴中冒出,挺有意趣。
这种香薰炉也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香鸭。
吴夺之所以一下子注意到了,是因为香鸭这种东西,宋代出现得最多;而这件香鸭的造型,也挺符合宋代的风格。
这件香鸭是白铜质地,不过表面因为氧化和包浆,已经明显变黄,同时还带着不少黑色的烟熏痕迹。
白铜是铜镍合金,若是新物件,是银白色的,和银很像。白铜如今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可要是在宋代,真正的镍白铜,还是挺贵重的。
吴夺蹲下身去,冲摊主点头一笑,便从摊子上拿起了这件香鸭。
吴夺拿起来这件香鸭之后,顺势先看了看底。
底是纯平的,不带圈足。
居然还有刻款!
刻款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方印章形,带双线边廓,上下如意纹;其中两字小篆阳文:御赐。
在“御赐”的下方,横刻两行楷书小字:绍熙五年八月乙未;帝命作熏炉易师去疾。
看了底款之后,吴夺默默先在心里梳理了一番。
这个“绍熙”,是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赵惇的年号。初步看来,这件香鸭,是南宋之物的可能性已经有了,而且既然是“御赐”,那么就不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而是宫廷官作。
当然,现在赝品满天飞,要是作假,往“御赐”上靠,太正常不过了。
不过,从这件香鸭的方方面面来看,起码不是近现代的东西;就算是仿古,那也应该是清代之前的仿古;现在来看,就是古人仿古人。
吴夺之所以一下子记起“绍熙”是宋光宗赵惇的年号,是因为赵惇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五年,而且只用过这一个年号。
这在宋代皇帝中算是不多见的。
因为唐宋的皇帝,往往在位期间不止用一个年号,有的还会换很多个;所以现在称呼唐宋的皇帝,一般都以庙号相称,比如唐太宗、宋太祖。而明清的皇帝,往往是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所以现在基本都是以年号指代,比如永乐、宣德,比如康熙、乾隆。
虽然准确回忆起“绍熙”是宋光宗赵惇的年号,但这里头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虽然是赵惇的年号,却应该不是赵惇御赐的。
因为赵惇的“绍熙”年号,只用到绍熙五年七月。
在绍熙五年七月,宋光宗赵惇禅位了,禅位于嘉王赵扩。
赵扩就是后来的宋宁宗。
也就是说,在“绍熙五年八月”之前的七月,宋宁宗赵扩就已经登基了。
但是,他还得用绍熙这个年号,只有等到第二年,才能用自己的新年号。第二年赵扩用的新年号是庆元;他就不止用过这一个年号了,先后用过四个。
如此看来,绍熙五年八月,就肯定是宋宁宗赵扩御赐之物,而非宋光宗赵惇御赐之物。
“御赐”的时间和皇帝搞清楚了,还得分析下面一行刻字。
这其实也是鉴定的一部分;要是连刻款都不对,那肯定不会是南宋的东西;而且从刻款的种种特征上,也有可能找出断代的依据。
下面一行刻字倒是不难理解。
“帝命作熏炉”,是皇帝要求宫廷工匠做了这件鸭形香熏炉。而“易师去疾”的意思是,这件鸭形香熏炉,是皇帝赏赐给“师”的,同时盼望他的病快点儿好。
而这个“师”,在这里的含义或许不固定,有可能是“太师”或者相应的官职封号,也有可能真的当过皇帝的老师。
要梳理出这么一个具体的人,吴夺的知识储备就不够了。
不过,从整个底款的各种细节来看,吴夺越来越感觉,还真有可能到南宋。
随后,吴夺又查看了其他的特征和工艺,初步判定,这应该就是南宋的宫廷之作!
只是,在这么一个小市场的摊子上,刚来没逛多久,就碰上这么一件像模像样的极有分量的好东西,吴夺还真有点儿扛不住。
好在还有致胜一听。
这一听,不仅把南宋宫廷真品给确定了,还把这个帝师给确定了。
原来他是黄裳。
黄裳这个名字,不止一个历史名人用过。
仅仅在宋代,就有两个历史名人。
一个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黄裳,字冕仲。宋神宗元丰五年,黄裳举进士第一,踏入仕途,后来官做的也不小,累至端明殿学士;他的词作也比较出名。
《射雕英雄传》中也出现过一个“黄裳”,《九阴真经》的作者嘛。本是北宋文官,在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绝世武功,后来结了很多仇家,为了报仇又去研究仇家武功,毕生所学汇成一本《九阴真经》。
不过,《射雕英雄传》是小说,借用也罢,虚构也罢,怎么也不能成为史实人物。
宋代还有一个历史名人黄裳,正是南宋的,也就是“御赐”香鸭的对象。
这位黄裳,字文叔,是南宋时期的制图学家,也是个文人政治家。
黄裳还是南宋的三朝元老,先后在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时期为官。他也确实当过宋宁宗的老师,所以“易师”之词名正言顺。
而对于喜欢古玩的人来说,不少人还知道明代的一个黄裳,他是万历年间的制锡名家,所制锡壶精雅绝伦,号称“黄锡”。
吴夺最熟悉的,其实也是制锡名家黄裳。
而现在“听”到的南宋的这位黄裳,不光是身份,还有和“御赐”相关的一些内容。
实际上,黄裳在被御赐这件香鸭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这件御赐香鸭连同御赐香料,并没有给他“去疾”。
绍熙五年七月,赵扩当上皇帝之后,立即就诏升恩师黄裳为礼部尚书兼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