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按说正中央这一米见方的区域,也应该是一整块灰黑色石材的一个面,但即便是中间一尺见方的区域微微透光,那就肯定不是一整块石材了。

这种灰黑色的石材比较细腻,但是再细腻也是石头,不是玉,石头的透光性一般来说是很差的,能透光,就说明里头是空的。

而这一面一米见方的石材,中间一尺见方透光的部分和四周不透光的部分,并没有发现什么拼接的蛛丝马迹。所以,还是先得从一米见方的边缘入手。

“我来处理一下。”吴大志拿起工具,直接上了手。

他处理的重点,是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

先用刀片切入,在四条缝隙中划动;而后又将四角挖撬了一番;最后尝试着活动这块石材。

结果,没费多少工夫,这块石材就有了松动的迹象。

吴夺和葛亮一看,连忙分别到两侧搭了把手。

这块石材最终被三人小心翼翼取了下来。

这其实是一块石板,很薄的石板,一米见方的大小,厚度却只有一厘米左右,可以说是镶嵌上去的。

石板取下之后,露出的部分,其实还是一块一米见方的灰黑色石材,只不过这块石材中间被掏出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石洞。

石洞并不是直接露出来的,还有一块板材封堵。

这块板材,是透明的!

所以,石洞里的东西清晰可见,是一个金光闪闪的盒子!

“这是水晶。”吴夺稍加观察,便笃定说道。

封堵石洞的透明板材,是一块水晶板,厚度在两厘米左右,水晶板的后面,才是一尺见方的石洞。

石洞之中的这个金光闪闪的盒子,从光色来看,应该是金的,而且纯度很高,怕是得有九成左右;比外面巴王庙里锁链上的金环的纯度可高多了。

这个金盒呈圆柱形,直径约有十五厘米,高度在十二厘米左右。

从结构来看,盒子是天地盖,就是盖子从上方直接扣上的。盖子的高度占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金盒,这么看虽然不知道具体厚度,但应该也不会很薄,且得费不少金子。

而且,金盒的纹饰很精美,盖子顶部是一个虎头纹饰,盖子侧竖面是云纹,下方盒体则有上下两圈回纹,回纹中间是山川河流的纹饰。

“盒子都是金的,还这么精美,盒子里的东西肯定非同寻常。”吴夺沉吟。

“嗯。”吴大志点点头,“既然发现了,那就直接取出来吧。”

这块边长一尺的水晶板是嵌在石洞外口的,不过不是深入内嵌,表面和周围石面取平,所以想取下来也并不难。

水晶板被顺利取下,金盒被拿了出来。

在众人的围观注视之中,吴大志打开了盒盖。

“怪不得如此沉重!”吴大志不由张口说道。

从这个金盒的内部看,并不是圆柱形的一层盒壁,而是居中一个八厘米见方的方槽,其他部分都相当于盒壁,这可是十分厚实。

同时,在方槽之中,还放着一枚玉玺!也是有分量的东西。

玉玺的底边长度,也在八厘米左右,和方槽契合;这个金盒,就是“量身定制”的。

玉玺的高度,则有六七厘米;下部方台形,上部带钮,钮是虎头螭身。

这个虎头螭身,和所谓的“螭虎”不是一回事儿。

螭虎钮也是常见的玺印之钮,但其实是一个通称,“或龙或虎为钮,非谓螭虎一物也”。后来,也有把螭龙钮叫成螭虎钮的。

这方玉玺的钮是虎头螭身,虎头非常明显,螭身没有常见的那么长,但从足到尾,也算特征比较典型了。

而这方玉玺的材质,是黄玉。具体也不难判断,是浅米黄色的蓝田玉。

玉质细腻,纯净无杂。

“这不会是巴国国君的玉玺吧?”吴夺不由脱口而出。

玺这个称呼,在秦始皇之后,是专属的,皇帝的印才能叫玺;但是在秦始皇之前,私人印章也可以叫玺。

“看看印文。”吴大志说着,就将玉玺翻了过来。

“别又是那种符号文字······”吴夺话说了一半,因为他看到了印文,并不是那种巴国独特的符号文字。

“这好像是西周时期的金文,而且是王室青铜器上常见的那种。”宁霜开了口。

吴大志点点头,“确实是。”

“这么说能认?”吴夺旋即问道。

吴大志再度点头,又看了看宁霜和权浩然。

印文一共八个字,三人简单碰了十几分钟,便得出了结果:

周巴子国姬传之玉。

“果然是啊!”吴夺之前说对了。

巴国虽然是个诸侯国,但是在西周初期分封的时候,级别并不高,公侯伯子男,巴国只是个“子”,所以也叫巴子国,国君就是“巴子”,比起上面的公、侯、伯都要低。

同时,巴国的国君,是周王室派了一个姬姓宗族过去的;巴国国君的继位和传承,都是这位姬姓宗族的子子孙孙来的。

从印文上来看,这枚玉玺,是巴国国君代代相传之物。而制成玉玺之时,应该就是西周封国之初,所以印文才会如此。

不过,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出现这种玉玺,好像也不太正常。

玺印这东西,从出土实物来看,商代就有,所以西周初期出现玉玺,这一点并不奇怪。

至于印文,这里头叫“之玉”,不是“之印”“之玺”之类的,也算正常;“玺”这个字,本来就是“尔玉”,“之玉”和“之玺”,差不多一个意思。

这里头不太正常的是,西周初期,好像还没有“传国玉玺”,也就是一个玉玺从国君这儿代代往下传;那时候基本都是私人的玺印,就算某任巴国国君有自用玺印,也不会传下去;他去世之后,他儿子用印会自己刻一个。

出现不是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国家权力的“传国玉玺”,应该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在西周,哪怕是周王室,也没听说有什么玉玺是一代代往下传的。

怎么巴子国会出现这么一件玉玺呢?

就着这个疑问,吴夺的脑子忽而回了一下小路,“我说,会不会这并不是代代相传的,而是这一位巴国国君,他的名字就叫‘姬传’啊?”

“不会的。”宁霜轻声道,“如果这个国君叫姬传,是他的私印,前头会加上表示国君或者爵位的名头的。”

“噢。”吴夺点点头,突然间的脑回路看来就是欠周全。

这时候,吴大志忽而又拿起了金盒,“底面还没看。”

之前他们拿出金盒简单看了看表面,没有看底面就打开了;而后看到玉玺,注意力都集中到玉玺上,确实一直没看底面。

底面居然有铭文!

而且和玉玺印文是一样的字体。

底面的铭文和其他面的纹饰不同,其他面的纹饰是铸的,底面的铭文则是刻的。

铭文还不少,一共有二十多个字。

大致意思是,周武王姬发在首任巴子上任之前,赏赐了上佳的黄金和玉石,首任巴子就制作了这样的金盒和玉玺。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这样,但是大家都读出了隐含的更深的意思。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6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6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