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摊主都这么说了,吴夺便就直接把信纸拿了出来。

展开之后,里面是那种红色竖格的信笺纸,毛笔小楷,两张纸都写得密密麻麻。最后的时间落款确实是民国的年月日,民国二十六年。

字写得不难看,但也不能说好,更谈不上书法。

内容呢,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儿子在蜀都读书,学的正是美术专业,暑假有事留校没有回老家,父亲从老家来的信。

信里还说了几句时事,比如听说小鬼子在卢沟桥“闹事”,要全面打仗了。

但更多的是老家的事儿。

老家,居然是利州······

大部分是家长里短,不过其中有两句话,引起了吴夺的注意。

因为里面提到了鱼背山。

“······鱼背山江中八对须大泥鳅已被捕绝,不消说过两尺的到三尺的,再小的也寻不见了,我儿年节回来料想已无口福······”

这里头提到的泥鳅很不正常。

首先,泥鳅应该生活在浅水底层的淤泥中,嘉陵江好像没有泥鳅吧?

再者,过两尺的甚至三尺长的大泥鳅,这也太大了!一般来说,最大的泥鳅也就三十厘米左右。

还有,八对须······泥鳅应该是五对须,而且还不在一个具体部位,是吻须一对,上颌须两对,下颌须两对。

看起来,这种泥鳅还特别好吃,好像之前这家人没少吃的样子。

不过,这种大泥鳅在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好像已经没了。

这封信的台头称谓是“我儿”,落款是“父字”,只有信纸没有信封,很难从中找出线索当时是谁写的,而且已经八十多年过去了,年头有点儿久了。

不过,这还真是巧他爹打巧他娘——巧极(急)了。爷孙两人刚说到那处江段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鱼类,不多会儿工夫,就知道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

“小兄弟,你到底要不要啊?”摊主见吴夺盯着信纸兀自沉吟,也没个话,忍不住出口问道。

“噢,想要,就是贵了点儿,你给个实落价儿。”吴夺回神应道,又是习惯性的砍价。

摊主略加琢磨,“算了!我自己放血,直接二百给你!这价儿你也别再砍了,不行就放下吧。”

“好吧,那就这样吧。”吴夺最后应了。

此时吴大志在斜对面的书摊翻书看,货款两清之后,吴夺直接走到了吴大志身边。

“大泥鳅”这个事儿,除了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他总觉得还有什么东西隐藏在里面,一时却理不出什么头绪,想赶紧和吴大志碰碰。

吴大志此时正在翻一本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书,见吴夺前来,手里拿着一本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一时不明就里。

“爷爷,有点儿新发现。”吴夺轻声说道。

吴大志笑道,“稍等。”接着又买下了这本书,才和吴夺一起离开。

走到一僻静处,吴夺把刚才看到的信纸上的内容说了说。

“这么说,咱们讨论的特殊的鱼类,这么快就印证了?八对须三尺长的大泥鳅,还真是变异了。”吴大志听完之后说道。

“但是这种泥鳅,在八十多年前就没了。”

“有没有并不是很重要,我们又不是抓泥鳅来的。”吴大志沉吟道,“这说明,地方我们没找错,秘藏梁州鼎之地,应该也在鱼背山附近。于此同时,还说明,鱼背山的确是个风水特殊的地方,水下巴王庙应该也没错。”

“鱼背山,就是战国时期的大鳍山!”两人异口同声。

吴夺接着又道,“爷爷,您看这里头还有什么没有捋清楚的东西?”

吴大志想了想,“有泥鳅,就有淤积的泥沙,按说鱼背山那里的江流,不应该淤积严重;但是泥鳅就算变异,应该也离不开淤泥,这说明,水下结构发生了变化······”

吴夺一拍大腿,“对!水下结构发生了变化!鱼背山下的江中,有人为施工!这事儿,差不离了!”

“嗯,我刚看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排沙;反过来说,有些施工可能加重泥沙淤积。”吴大志接口道,“到了利州,应该直接探查鱼背山的水下情况!”

······

当天回去之后,吴大志又组织大家开了个会,会后电话联系了庞统。

庞统的办事效率很高,而且在利州早就打好了“基础”;三天后行动组抵达利州的时候,鱼背山和江水之间的斜坡上,已经临时打上了桩,便于停船。

岸边水浅,靠岸停船是不现实的,但是斜坡上打桩之后,还是可以隔着一定距离用缆绳固定的,再配合下锚,船体在江流中会更加稳定。毕竟这里的江水有一定流速。

同时,根据吴大志和吴夺反应的情况,庞统还调度了清淤作业船。

行动组抵达利州之后,入住的是利州南部码头附近的一处水文站旧址。正是因为兴建这处码头,水文站才弃用迁址,旧址尚未拆除,正好借用,之前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改造。

划定的嘉陵江范围,在利州北郊;但是那一片附近没有码头,最近的码头也在利州南部。

庞统已经专门安排了一艘水文测量船,去往现场的路线,是从水文站附近的码头坐船逆流而上。驾驶员和技术员也都是特调局安排的专业人士。

抵达当晚,庞统组织开会,主要是布排明天的任务。头天任务不重,主要是勘测。

第二天一早,水文测量船从码头出发,开往鱼背山的江流段。庞统留下坐镇,李山和行动组同在水文测量船上。

在鱼背山一侧的江流中停船之后,先是下了水下无人机。

这次准备了两台水下无人机,效率更高也更全面。

根据水下无人机拍回的视频和图片,大家发现,鱼背山边的斜坡,在斜下伸进江水中大概十米左右的平行距离、五米左右的垂直深度后,出现了一个内凹的斜面。

有明显内凹部分的横向长度大概有五十米。

同时,这个内凹斜面内凹的深度在三米左右,再往下,却又出现了反向向外的斜面;内凹斜面和向外斜面的夹角大概有六十度。

这些水下的山体结构走势,看着应该是天然形成的。

但是,在向外斜面居中偏左的位置,却又出现了一个垂直的竖面!

这个垂直竖面的横向宽度大概有十米左右。

因为这个垂直竖面的顶端有内凹的斜面,两侧却又是向外斜面的结构,便使得这里有点儿像一个大大的“门洞”。

这个垂直竖面,和周边的结构明显不同,应该是人工开凿的。

不过,从水下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来看,这个竖面因为长期浸泡在江水中,附着了泥沙和藻类等等,看不清表面的具体情况。

同时,垂直竖面附近含泥沙量很大,越往下能见度越低。

只是大体能看到,垂直竖面形成的“门洞”底部,有着厚厚的泥沙淤积,比“门洞”外要厚得多;此处淤积平面,至少要比江底高五米左右。

无人机收工之后,大家又详细看了一遍视频和图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6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6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