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时候市场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爷孙两人逛得比较闲适,他俩的眼力也高,大部分东西瞅几眼就能知道个差不离。而且现在的古玩市场,都懂的。
逛着逛着,遇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不少人。
这个摊子不大,但是东西却比较杂。只见摊子后头,一个戴眼镜的男子手里拿着一个瓷器小件,正对身边的另一个光头男子掰扯。
看起来,眼镜男是逛摊的,光头男是摊主。而围了摊子一圈的人也在议论纷纷。
吴夺走到近前,就听到了“哥窑”二字,嗯?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好好看了看眼镜男手里的东西。
正好眼镜男在翻来覆去地比划,倒是基本看全了。
这是一件洗子,不大,口径也就是七八厘米。
这件小洗是直口直腹,平底无足,造型简洁素雅。
青灰釉,釉水特别肥厚,垂流到足部,使得边缘略略凸起。
釉面带开片,开片不大不小,微微发黄。哥窑的开片一般比较细小,但看颜色呢,确实也有点儿哥窑开片金丝铁线的味道。
同时,这个小洗还有些油腻的感觉,还带着脏污,不知道以前是干什么用的。摊主收来估计也没仔细清洗。
此时拿着小洗的眼镜男说是清代仿的哥窑,而且连清三代也到不了,老板要价太贵了。
老板也不非说是宋代哥窑,只说肯定比清代早,看明白再买,他的报价不会让了。
吴夺就这么看了一会儿,就知道这肯定不是清仿哥窑,比清代早是肯定的。不过不上手细瞧,他也不能准确断代。
而围观的人群中,说啥的都有;也有和眼镜男一个观点的;也有说是清代不假、却是清三代的东西;还有说明代的,还有说元明都有可能的。
甚至还有一个看着三十啷当岁的年轻男子,说这很像是宋代哥窑,没准儿是个大漏儿。
不过看他的眼神并不怎么专注,不是摊主的托儿、就是起哄架秧子的主儿。
摊主的此时的要价是十五万。
这东西,要是清三代之后的仿哥窑,连一万也到不了;同时,清三代的话,也到不了这个价儿,因为清三代仿哥窑的东西不算少。除非是御窑厂官仿,但这件明显不是;这无关好坏,只是清三代御窑厂官仿哥窑都有明显特征。
如果是元明时期的仿哥窑,那就得细分了,能值几十万的东西也不少;但要是形制简单,开片特征又没那么出众,十几万也高了。
眼镜男最终没有接受这个价儿。
而在他放下之后,一个看着得有六十岁的老者紧接着拿了起来。
这老者一直在旁边听,所以拿起来之后就开门见山,“我说老板,这就是明代景德镇仿哥窑的玩意儿,有一定年份,但也不算少见。我不跟你玩虚的,十五万着实太高了,我出八万,你觉得行就给我装起来。”
“老爷子,十五万已经到底了,我最开始是报二十万的!”
两人谈了一会儿,最后老者加到了十万,但是老板就咬住了十五万,看来真是到底了。
陆续又有几个人上手,不过有的看过之后没谈价就放下了,而谈价的呢,一样谈不下来。
“怎么,你看上这东西了?还想等着最后抄底?”吴大志低声问了一句身边的吴夺。
“我还没看明白,得上手才行。不过我确实想好好看看。”吴夺也低语应道。
“釉肥,像是玛瑙釉,而且不是没有金丝铁线的感觉。”吴大志摸了摸下巴,“还有,要是明仿哥窑,这种简单形制,往往不会这么小。”
“原来您也一直在琢磨呢!”吴夺皱了皱眉,“就是特征都不算明显。”
“臭小子,要是特征都那么明显,这么多人,还能轮到你?”
······
人渐渐散去了,这件小洗最后也没人拿下。
吴夺终于上前拿了起来,“老板,这东西你要得确实高了,这么多人没有一个拿下的。”
“嗐!大部分都是凑热闹的。”老板说着还看了一眼吴夺。
“我可不是凑热闹的,合适我就买了。”吴夺将这个小洗凑近眼前,闻到了一股子油烟味儿,“老板你收了东西也不洗洗。”
“我是要卖,又不是自己。清洗古玩,各有各法,有些买主就不喜欢要洗过的,想自己亲自来。”
吴夺点点头,一边看一边用手摩挲着口沿。摩挲之后,吴夺的眼中闪出惊喜,因为摩挲过的口沿露胎处,隐隐透出了淡淡的紫色。
估计好好洗一洗的话,应该会看得更清楚,包括足底露出的些许深色胎质。
紫口铁足!
这要是宋代哥窑,那可真是个大漏儿了!而且,是在那么多人眼睁睁看着放手的情况下!
不过,后世仿哥窑,有的也有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的特征,关键还在于细节的把控。但这件小洗没有彻底清洗干净,见微知著有点儿麻烦。
吴夺深吸一口气,准备一“听”定乾坤。
听完之后,吴夺大喜过望。
这不仅是一件南宋哥窑洗,而且竟然是宫廷之物!
开片之所以不像常见的南宋哥窑那么细小密集,是因为当时哥窑为宫廷制作了一窑多套“五口洗”,那一窑的开片皆是如此。
同时,釉水也比一般的哥窑肥厚,是因为调釉的时候加入了玛瑙沫子等等贵重配料;由此也导致了虽然有金丝铁线的感觉,但不那么明显。
不过,胎土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因为釉水特别肥厚,垂流遮挡了足底,露胎的地方不直观;而口沿因为有一定脏污,不易观察;所以紫口铁足这个特征也不突出。
当时的“五口洗”,分别为磬口、葵口、荷口、卷口、平口。
这一件,是平口洗。
同时,“五口洗”的釉色也各不相同,磬口洗为米黄釉,葵口洗为天青釉,荷口洗为青白釉,卷口洗为青釉,平口洗为青灰釉。
好家伙!
十五万?这玩意儿一百五十万也买不到!
别看它小,要是上了大拍,超过五百万未必是难事儿。
“臭小子,这玩意儿这么小,想什么呢?十几万干点儿啥不好?”此时吴大志在吴夺身边开口了。
吴大志已然看出,吴夺已经看明白了,而且想要,所以他才适时配合一下子。
“我觉得是明仿,不算差。”吴夺应道,“不过,十五万确实有些高。”
摊主见吴夺说话了,也就接上了,“我说,就算照你说的明仿,十五万高么?”
吴夺看了看摊主,没有急于接话。
摊主果然接着说道:“明代是从永乐开始仿哥窑的,成化以后就逐渐不仿了。而且笔洗和香炉是最受欢迎的两种哥窑器型,精品的价值可不低啊!”
“嗯,不过这笔洗的形制太简单了。”吴夺这时候才跟了一句。
“这不叫简单,这叫简约!”摊主加强了语气,“简约而不简单。”
“你卖东西,肯定往好了说啊。”吴夺不紧不慢。
摊主想了想,“这么着,我让你喊一口吧。”
吴夺也想了想。其实他很想直接十五万带走,这么好的东西,心里早就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