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侯珠,相传是一条大蛇为了报恩而献给随侯的。
而且尉缭墓中有随侯珠,是得到化肥的肯定的。
此时的化肥,并没有跟着大家守在这个池子边缘,而是去了位于分界线的一个池子边上。
不过,壁高一米的池子,它肯定是上不去的,它也知道众人现在暂时还不能过来,就这么安静地坐在池子边上等待。
“爷爷,传说中的随侯珠,难不成就在这件青铜龙首盉里?”吴夺接着问道。
“总得打开看看啊。”吴大志说着,便上了池壁,吴夺一看,便跟着翻了进去。其他四人没动,这青铜龙首盉吴大志和吴夺肯定是要拿出来打开的,在蛇头上也不方便操作。
这件龙首盉很快便被从池中取出,放到了一侧的地面上,众人蹲着围了一圈。
吴大志就此打开了盉盖。
里面果然有东西!
是一个小漆盒。
这个小漆盒有点儿像“奁”的造型,圆形,直壁,有盖儿,下面也有三足。
没有纹饰,就只髹了黑漆。
盖儿是天地盖,很容易打开。
打开之后,里面果然是一颗珠子!
虽然不大,直径只有两厘米多,但在灯光的照射下,居然射出了绚烂陆离的彩光!
“火彩?”宁霜不由脱口而出。
“钻石?”梅小梅更为直接。
她俩先行开了口,吴大志便抬抬手,“两位女同志先鉴定一下?”
两人还稍稍推让了一番,最后宁霜坚持让梅小梅先上手。
吴夺在一旁跟着看,发现这其实不是一颗光面的小圆球,而是一个球形多面体,只不过每一个面都非常小,整体还是个球形。
话又回来了,如果是钻石,光面圆球是不可能有这种火彩的。
以吴夺在宝石学上的功底,已经能基本确定,这就是金刚石的质地!
金刚石和钻石,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经过加工的金刚石才叫钻石。当然,现在也没有加工成球形多面体的,还真都是“钻”状。
而只有在加工后,钻石才能出现火彩。
也就是所谓的切工。
因为钻石是依靠各个小平面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才能展现出夺目耀眼的绚丽光彩。切工也是钻石价值的一部分。
正因为这是一个球形多面体,所以才会有火彩。光面圆球的话,视觉效果和一颗玻璃珠子差不了多少。
“就是钻石!这么大一颗,净度还这么高,就算是今天刚加工出来的,那也是天价啊!”梅小梅的声音陡然提高。
最后,大家的意见一致,这的确是一颗球形多面体的钻石。
震惊······
钻石的硬度众所周知,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
随侯珠,居然是一颗钻石?
虽然关于随侯珠材质的观点中,有钻石一说,甚至还有学术文章,可是······
如果这真就是随侯珠,那么在春秋时期,怎么会有这样的切工?不仅将原石制成了球形多面体的钻石,而且各个小切面的比例和角度掌控得极好,能呈现出如此火彩!
“大蛇献珠”只是一个传说,总不可能是大蛇或者什么妖王加工的吧?
吴夺沉吟,“虽然匪夷所思,但我们对两千多年前的史实,了解得毕竟太少了······”
吴大志则道,“怎么加工出来的,不是咱们现在该研究的。而且,这到底是不是随侯珠,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啊!总不能因为在尉缭墓中,就说是随侯珠吧?”
吴夺不由向化肥招了招手,它却不过来;吴夺便没有再坚持,心说等过去再问它也行,不差这会儿了。
这颗球形多面体的直径经过测量,是2.34厘米。
关于随侯珠,有“径盈寸”的说法,这一点是符合的。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寸大概就是2.3厘米左右。此后一寸的长短也一直在变化,不过直到唐代,一寸才超过三厘米。
“好了,咱们还没看完,抓紧时间。这颗珠子我先收着。”吴大志将其装回了小漆盒,又抬手一指化肥所在的那个池子,“既然化肥先过去了,那就先去看看那里吧!”
吴大志说完之后,便带着大家走了过去。
吴夺贴在吴大志旁边,“爷爷,待会儿盒子给我,我拿着珠子问问化肥。”
吴大志点点头,“嗯,都看完了再问吧,化肥貌似对池子里的东西很感兴趣。”
大家围在了这个池子旁边,吴夺顺手把化肥抱了起来,让它也能看清里面的东西和布局。
这个池子里,居然是十二地支的动物石雕!
早在所谓的“刘伯温命名”之前,秦朝的这帮高手就已经看透了子午山的风水。实际上,比他们更早一些年,那帮藏鼎的奇人异士也看透了,不然不会用阴阳子午来指代秘藏的双鼎。
“尉缭的弟子们当中,难不成有石雕大师?这里这么多石雕,工艺都很精湛;要是大量人员共同完成,起码得有人指导啊。”葛亮不由开了口。
确实,这十二地支动物石雕的工艺很精湛;这是就地取材,细腻度和光泽度都很一般的石材,但是无论造型线条还是传神之感,都堪称佳作。
尉缭骑马石像如此,这十二地支动物石雕也是如此。
不过,这十二地支动物石雕和现在见到的真实动物有所不同。
子鼠圆滚滚,更像鼹鼠;丑牛很瘦,肋骨毕现。寅虎身体比例比正常老虎几乎拉长了一倍,卯兔的耳朵却又很短。
辰龙算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现实中也没有龙,本来就是虚构的形象,虚构的龙的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可谓各种各样。
巳蛇带双脚,午马带双翅;未羊竟有四眼,双耳之下多出两眼。
申猴的眉心雕了一个凸起的圆形,像个小肉瘤;酉鸡的鸡冠是羽毛状,尾巴也很长,如同凤尾。亥猪双耳特别大,挡住了眼睛。
而戌狗,额顶多了一根独角!
就在看到戌狗的一瞬间,吴夺好像明白了化肥为什么对这里感兴趣。
谛听的额顶,也是有一根独角的······
“化肥,你要下去看看么?”吴夺问道。
化肥点了点头,吴夺便小心将它放了进去。
化肥果然跑到了戌狗身前,盯着看了起来。
这戌狗石雕,除了那根独角,还真和化肥有点儿相似。本来嘛,化肥的样子,就是中华田园犬的经典形象之一。
而化肥,很快也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根独角上。
最后,它似乎陷入了深思······
不过,这里的十二地支动物石雕,戌狗多出一根独角,应该不是因为谛听的原身是一条犬。
毕竟佛教传入华夏,比建造尉缭墓要晚得多。
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这十二地支动物石雕的布局。
这里的十二地支动物石雕,和子午山的十二山峰类似。两个动物居于中央,其他十个动物环绕。
但这两个动物,却不是子鼠午马,而是辰龙戌狗!
龙有双角,狗有独角,这里头可能是为了表达“主土”和“副土”的意思。
十二地支,是具备阴阳五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