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取法于天”出自。取法于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元武。

把这些搞明白了,答案似乎就很明确了。

四选一。

对于已经把三指山几乎翻遍了,有足够积累的行动组来说,肯定是选“取法于天”。

而且这三指山的风水,还和“取法于天”所在的句子对应,恰有“四象”山体位于四方。

吴夺同时还琢磨了一下,当年秘藏徐州鼎的“小分队”之所以用这四句话,似乎还和“夺鼎”与“藏鼎”有所契合。

“射不主皮”,仿佛暗指虽不能推翻强秦,但是毕竟夺走了象征王权的九鼎;“物极必反,困则思变”,似乎是说他们这帮人和强秦斗智斗勇,最终还成功了;“兵无常势”,又像是在说藏鼎这件事的灵活机动;至于“取法于天”,则是藏鼎之事所秉承的“大原则”。

当然,这只是吴夺所想,毕竟隔了两千年;两千年前这帮人到底怎么想的,怕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不过,这四句话出自不同的“诸子百家”,倒是符合他们这帮人“大杂烩”的特点。

吴夺也就是在大家搞明白这些字之后,在简单讨论商定的过程中乘兴琢磨了一下,也并没有说出来。

因为现在赶紧破解机关才是重中之重。

到底是哪一个“铆钉”搞定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到底是“按”还是“拔”。

这个问题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最后大家一致认定,应该先“拔”着试试。

因为如果是“按”,“铆钉”帽儿的顶部应该是平的才好,现在却费事做成了有一定弧形;同时,“铆钉”帽儿的边缘却又没有处理圆滑,而是有棱感的多边形。

这显然是经过细心设计的。

所以,这可能就是不需要提示的原因,他们认为后来人不会琢磨不明白。

大家的观点是正确的。

就是拔。

吴大志一开始尝试的时候,挺费劲,仅仅感觉有松动的迹象。

后来又换上了吴夺,吴夺除了拔,也加了一些旋转的力道,感觉明显松动了,而且也拔出了一点点;但是他忙乎了好几分钟之后,手指的力道感觉不那么随心所欲了。

葛亮接棒。他的力气本来和吴夺差不多,但是他比吴夺更善于发力,毕竟是玄门中人。

这次成了!

“铆钉”居然被整个儿拔了出来,长度足有二十厘米,底部带有类似螺旋纹的浅刻线。

“铆钉”被拔出之后,众人立即后撤,先远离了这处坑槽。

而此时,坑槽并无异常,那块巨石的底部,却发出了沉闷的“喀啦啦”的响声。

“大家四散!”吴大志高声说道。

众人当即四散,远离了坑槽和巨石的区域。

巨石的底部,继续发出“喀啦啦”的响声,约莫十几秒钟之后

“轰!”

巨石居然倒下了,砸在了坑槽的位置。

坑槽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倒下之后,底部便露了出来。

众人之前观察过这块巨石,是自然的面貌,而且底部似乎是和地面相连的。但是现在,底部却齐齐“断根”。

上前细看,“断口”其实并不是巨石底部和地面相接的部分,而是“地下”的部分,就如同一棵大树被从土里拔出一截,而后再锯断倒伏。

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坑。

这块巨石的底部,原本也大致是个圆形,直径约在两米。

而此时地面上的坑,直径也在两米左右。

坑口边缘不甚整齐,如犬牙交错;倒伏的巨石底部,则如同被咬断一般。结合坑口边缘和巨石底部来看,原先巨石确实和地面是一个整体,眼下“断根”倒伏,也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机关设置。

吴夺琢磨着,很可能原先设置机关之时,先是将巨石从底部掘断,而后再重新接续安放;这机关,许是在断口周围产生一定的震动;同时,冲向坑槽那一侧,也作了处理,所以才倒向坑槽的方向。

吴夺不知怎的,一下子想到了地动仪。

随后,吴夺的注意力和大家一样,很快盯在了坑内。

这个坑,坑口边缘参差不齐,但是再往下一尺的坑壁,就变得光滑整齐了。

而从坑口往下大约两尺,居然就是水面!这么看着,就如同一口井。

这水面的高度,有点儿不合常理,因为要高出“岛”周围的水面。

“井”里的水,肯定是和“岛”周围的“水池”相连的,若是灌进去的水,两千年早就蒸发掉了。

这个问题,众人没有细思,都觉得可能是井内有什么机关设置所致。

当下,六人围在“井”边,均是齐齐拿起了强光手电,照射水中。

大家的脸上,也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因为,能看到,有一尊鼎,就在水中央!

而水面,仅仅高出了约莫两寸。

这么看,看得自然不是很清楚。从冲上的鼎口部分来看,是个圆鼎,有双耳。

鼎色很特殊。

鼎色呈现青黄,是一种很罕见的青铜器的色状。

比之青铜原色的“黄”,多了一层“青”,而且似乎并无锈迹,是一种纯粹的皮壳。

从鼎口的直径来看,大概一米二,和之前发现的阳鼎冀州鼎一致。

而在鼎腹内,也能看到有一个小球,大小因为水的折射肯定和实际有出入,但基本上也能判定就是乒乓球大小。

球体颜色翠绿,但是材质,这么看肯定是确定不了的。

应该没错了,这就是徐州鼎!

徐州鼎居然泡在水中!

为什么要泡在水中呢?这个设置,一看就是故意为之。

吴大志沉吟道,“我斗胆猜测,很可能是徐州鼎在当年出现过损伤!而且是裂痕之类的损伤!如此处理,应该是修复了损伤之后,进行养鼎!如同一个病人的休养一样。”

吴夺一听,“这徐州鼎,本身具有阳木属性,您的意思是,利用了水生木的五行原理,同时也隔绝了空气,如此养鼎?”

“对。”吴大志点点头,“而且是活水!如果之前修复得当,如此养鼎,百年足矣;如今一晃两千年,此鼎的原先的损伤,应该是完全看不出来了。”

这个解释,大家纷纷认同。

而今历经辛苦,终于找到了徐州鼎,喜悦和激动之情也都溢于言表。

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了,但九鼎重器,各有不同,每寻得一个,也都有不同的感受。

······

六人都随身带了一些工具,但想把如此沉重的徐州鼎从水里弄到地面上,就凭这些工具,还是很难做到。而且还得保证不能出意外,以免徐州鼎受损。

再者,徐州鼎的秘藏之处和进来的入口之间,整个通道兜兜转转,运出去也是很费力的,同时需要很多工具的配合。

这事儿,就得庞统来组织安排了。

众人简单商量了一番,拍了足够的视频和照片,准备就此返回进行汇报了。

不过,在返回之前,众人还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将鼎腹内的小球捞了出来。

捞出之后,吴夺定睛一瞧,这小球原来是一颗绿松石。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5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5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