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因为结合那八个字的意思,这里的符合天道,实际上是指天道对世间万物的一个“态度”。

天道的“态度”在六十四卦中肯定不是唯一的,而这位高人的想法和最为认可的“态度”,最重要。

他设置了机关,机关中是他留的礼物,肯定是要符合他对天道的理解。

吴大志心无旁骛,其他人也不去打扰,只是静静围观。

不过大家没想到的是,吴大志并没有浪费太长时间,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若是积累足够深厚,参研需要的就是“灵感”,而这位秘藏徐州鼎“小分队”的队长,前面以“鹖冠子”提示过了,“灵感”就相对容易捕捉。

“应该是上巽下坤,风地观!”吴大志开口了。

巽为风,坤为地,此卦为风地观。

葛亮一听,“大艮卦之象?”

吴大志点点头,“风行地上,乃成观卦。观,又是大艮大止,静观无为。”

葛亮点点头,“无为,这倒是符合鹖冠子的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就是一个‘观’字。”吴大志接着说道,“这位高人继承的是鹖冠子的思想,而鹖冠子继承的是黄老思想。应该就是如此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道德经》。如果单独来看,很容易被误解;联系上下文甚至通读《道德经》,才能理解真正的意思。

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天地对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存在情感,就是一个静观状态,任由万物自然发展。

而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是草扎的祭祀用的,祭祀之时,极为受重视,祭祀之后,则被扔到一边;刍狗有其本身的形成和变化发展过程,天地和圣人对其都是“不仁”的、静观的。

“大家以为如何?”吴大志又看向众人。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

吴大志又看了看化肥,“化肥,你也来看看。”

化肥其实早就跃跃欲试了,只不过吴大志刚才在沉思,其他人也都处于安静状态,它也就没有“冒进”,坐在一边等着。

吴大志一看化肥的状态,立即将它抱上了石台。

吴大志放下化肥,先转动了阴阳鱼的内环,“没问题吧?”

化肥点头。

吴大志先后又转动了四象和八卦的两环,化肥也都先后点头。

最后,吴大志点了点六十四卦中上巽下坤的卦象,“这是最难的一环,应该是这一个转到冲上的位置吧?”

化肥此时不仅点头,而且有些兴奋地“欧”了一声。

吴夺心想,化肥好像对石台中的“礼物”很感兴趣啊!

吴大志将最后一环转完,就手抱起化肥,后撤了一步。

大家也都和石台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毕竟是有机关的,还不知道如何变化。

四环一一“对齐”之后,青铜盘在三秒钟之后,出现了轻微的震动;随后,青铜盘下方,又传出了类似齿轮转动的声响。

啪!

青铜盘最终从石台的石面中弹了出来,便再也没有动静了。

弹出来之后,青铜盘高出了石面大概两厘米;吴大志双手卡住两边,很轻松地就拿了起来,如同拿一个锅盖一般。

石面上出现了一个圆洞,圆洞之中,则有一个正方形的青铜盒子。

就在青铜盒子的四周和底边,还能看到一些机关“部件”,其中还有尖锐的针刺;看来,如果没有破解“天道”却要强取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暗器所伤。

吴大志小心翼翼将这个青铜盒子从石台圆洞中取了出来。

这个青铜盒子,长宽高都在二十厘米左右,做工极佳,上面的纹饰也很精美。盒盖和盒壁,主要是蟠螭纹,盒壁底部,环绕蕉叶纹。除了主体纹饰,还有一些辅助性的点缀纹饰。

天地盖,结构简单。

看着卡得严丝合缝,开启之时却又不是极其费力,只是略紧的感觉。

这里面,放着一只玉香炉。

青玉,圆底,高足,有盖;盖钮的边缘一圈,带镂空。炉身饰饕餮纹,带双兽耳。

这香炉,和战国时期常见的青铜香薰炉有点儿类似,不过青铜香薰炉镂空的地方要多一些。而且青铜炉自然要比玉炉常见。

吴大志轻轻将这只青玉香炉放到了石台上。这东西怎么说呢,战国时期的玉器,做工上佳,肯定不是便宜东西,但,也算不上什么重器。

吴夺不由看了看化肥,心说化肥对香炉感兴趣,倒也不奇怪。

此时,化肥却又“欧”了一声,好像是想和青玉香炉密切接触一番。

吴夺抱起了化肥,放到了石台上,化肥坐稳之后,却伸出一只爪子,点了点香炉的盖子。它也很小心,只是虚点。

“这里面还有东西?”吴夺和化肥到底是有默契的,立即明白了。

吴大志一听,立即就取下了香炉的盖子。

只见炉内放着一颗黄色的蜡状丸体,直径约莫一寸。

吴大志歪头看了看,“丸底和炉内底好像粘住了,怪不得刚才拿的时候感觉不到晃动。”

化肥探头探脑,又伸出爪子做了一个拨拉的动作。

看它的意思,这个黄色的蜡丸是可以轻松取下来的。

果然,吴大志用手轻捏蜡丸稍稍活动,便就拿了起来。

从这个蜡丸的颜色来看,主要成分应该是蜂蜡。

蜂蜡应用的历史很早,战国时期肯定有了。

蜡丸本身肯定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稀奇的应该是蜡丸里包裹的东西。

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他们在“地下”已经忙乎了一天,身心俱疲。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先上去休整一晚,明天一早再来探查另一条通道。

因为另一条通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通往徐州鼎的秘藏之处了,须得打起精神对待,现在这状态也不大行。

而这个青玉香炉和香炉里附带的蜡丸,也先带上去,到“上面”再研究里面包裹的东西。

于是返程。

回去之后,大家各自都先洗了个澡,而后一起吃饭。

饭后开会。

会上除了总结和讨论,这枚蜡丸最后被摆到了桌面上。

蜡丸倒是不难打开,问题是现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得做好取出之后万一需要立即封存的准备。庞统为此还拿过来一个透明的抽气真空盒。

从手感上来说,这个蜡丸是比较轻的,里面肯定不是金属,也不是玉石,和蜡质的密度差不多。

这个操作是宁霜来的。

宁霜毕竟是考古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士,处理这蜡丸和处理某些特殊的出土之物异曲同工;而且她的手法确实很细腻,使用各种小工具也很熟练。

蜡丸倒是很轻松地就剥开了。

里面居然是四颗小丸。

蜡丸的直径不过一寸多,这四颗小丸也就是指肚大小。

每颗小丸外面还包裹着一层白色的像是油纸的东西。但这东西肯定不是纸,战国时期还没有纸呢。

很可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皮子。能做得这么薄这么软,技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5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5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