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歪了歪脑袋,仿佛在犹豫,最终还是“欧”了一声,跟着下去了。
这处洞口相对要狭小一些,而且下行也比较陡,所以一开始大家都是小心翼翼,慢慢摸索。
终于,向下走了大约山腰高度的一半,众人来到了一处比较大的空间之中。
这个空间本来应该也是天然形成的山洞,但是却经过了一定的人为修凿。
这就使得整个空间看起来有些方正。
高度有个三米,顶部略带弧形;底边大致是个长方形,长约五米,宽应该不到四米。
“地面”修得很平整,“四壁”也经过了修凿。
众人进入这个空间是经过原先狭窄斜向的通道;但是,这处“入口”却很不正常,如同被生生砸开一般,周围还有很多碎石。
这说明,原先的“入口”有可能是被封闭的,后来却被人打通了。
这个空间内空无一物,看起来,应该就是一个“过渡”。
同时,在这个空间最里侧的石壁上,还有一道石门,看起来门后应该是有“路”的。
石门是封闭的,高约两米,宽约一米半,正中左右两侧,各刻凿了一个符文!
和外面平台地面上刻凿的符文是同一类型。
大家的经验已经足够,破解这种符文轻车熟路,所以看到之后,并没有什么波澜。
不过,这处石门之上,还竖刻了两列字。
字是繁体楷书,很好认:贼人掘墓铸成大祸,为拯黎民据况为之,不敬重封,光绪丁丑。
光绪丁丑,就是光绪三年,就是围山镇的山神庙开建那一年,也是符文封禁三指山的那一年。
细品这石门上的文字,结合已知的线索,大家也都先后明白了。
吴夺默默在心里梳理了一下。
石门之后通往之处,很可能就是秦汉时期的一处墓葬。
但是,却被人发现并盗掘了。这个空间的那处“入口”原来是封闭的,就是被盗墓之人打通的。
同时,这道石门,也被盗墓之人打开了;现在的闭合与封禁,是和地下岩洞的“同步工程”。
所谓“铸成大祸”,估计指的就是,开了墓葬之后,也开了“邪气之源”,就此出现了红色蝙蝠。
徐州鼎早已秘藏在三指山中,为什么会在隔了两千年之后的清代才出现如此急速和明显的物种变异,就是因为这处墓葬是在清代才被盗掘,地气在积攒那么久之后大量“泄漏”。
由此看来,这处墓葬,肯定距离徐州鼎的秘藏之处很近!
那个玉石头颅,在墓葬之中,长期受到阳木属性的徐州鼎所衍生的火性地气影响,故而才会发出红光。
玉有灵,若只是原地封禁,不加一些手段,怕是压不住封禁之人认为的“邪气”,所以才会“迁移”到地下岩洞;封禁的同时,再引泉水以压制火性。
如今综合种种情况,封禁之人确确实实没有搞清楚,所谓的“邪气之源”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说,从目下新得到的线索和信息来看,徐州鼎应该还在!
盗墓之人和封禁之人,都没有发现。
不过,有一点奇怪之处是,既然已经盗掘了这座秦汉墓葬,为什么这么值钱的玉雕头颅没有被取走呢?
同时,地下岩洞符文地漏下方的裂口所通向之处,现在还是不好说到底会是什么情况。
在明白之余,大家随后也简短讨论了一番,结果和吴夺梳理的差不多。
“这处秦汉时期的墓葬,咱们还是得进去看看。”吴大志看了看大家。
大家都点了点头。
没办法,都到了这一步了,必须得再度开启石门。
封禁之人“不敬重封”,如今他们还得“不敬重开”。
石门上刻凿的这两个符文,位置在石门正中左右两侧;这位置挺好,不高不低的,很容易填充鱼油和点燃。
这种符文,因为屡次解禁,葛亮都想学一下了;心想等九鼎之事完了,回头跟铁师叔请教请教。
点燃。
顺利。
这一次,那道本来不宽的石门,居然从单扇变成了两扇!
而且,原来没有“门框”,现在有了。
只不过,不管是石门还是门框,都是带着裂纹的,想来是当时被破坏之后又进行了修补。
特别是石门,上面还打了几个铁质大锔钉。
这石门,一看就是往里推的。
而且,一般这种档次不低的墓葬外围的墓道门,都是有顶门石或者机关的。
但是当时的盗墓之人,没有弄开,直接把石门给破坏了;而且,还成功进入了主墓室。
“推吧,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吴大志开口道。
吴夺和葛亮两个壮劳力动手。
两扇石门被缓缓向里推开,推开的时候不算很吃力,但是吴夺和葛亮的动作都很慢,怕把本来就裂了、打了锔钉的门再给弄“散架”了。
门被推开之后,一条笔直的墓道出现了,比门还宽,高度约有两米,长度大概七八米,尽头处出现了直角拐弯,就看不到接下来的走向了。
门后的地上,有一大条断成两截的顶门石。
同时,门口的地上还有一个凹槽;石门背后中间,也有一个凹槽。
这说明,原先的顶门石,是竖斜顶在墓门之后的,一端卡在地面的凹槽中,一端卡在石门背后的凹槽中。
而且,这个顶门石在关死石门之前,在石门外是可以操作的,让其一端斜压在石门的凹槽上方,关上墓门的同时,顶门石一端滑落卡入凹槽。就此,石门就向里推不开了。
只有顶门石,倒是没有发现什么机关的痕迹。
墓道里的空气质量还不错。
六人进入墓道,走到尽头,拐弯,发现出现了长长的向下的阶梯。
阶梯就比墓道窄多了,肯定不足一米,而且比较陡。
往下走。
这个阶梯的设置有点儿像现在的楼梯,下行一段就有一个小平台,接下来的阶梯方向由此转折。
也不知下了多少段这样的阶梯,终于到头了。
众人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和石门外空间差不多大小的地方。
这位置,感觉已经到了三指山的地下,和那处地下岩洞差不多的深度。
眼前的空间依然是空无一物,同时,也有一道石门。
这应该就是主墓室的墓门了。
这个山中墓葬,工程量真是不小,虽然在过程中能看出,向下的通道有的是借助了山体内部原有的裂隙和空洞,但在秦汉时期能建成,也实属不易。
不是一般人能建的。
所以大家此时的兴趣就更大了。
眼前的这道石门,也是两扇,门上还有一对青铜辅首。
而且这石门保存得很好,想来当时盗墓者应该是直接进入的。
这道石门也是往里推的。
因为经过了盗墓,又经过了重新封禁,所以即便门口有机关,现在也肯定废了。
吴大志观察一番之后,直接搭上青铜辅首,不能动,就是个死的把手。
接着推门,竟轻松推开了。
吴大志推门的时候,自是不会着急迈步,而且门被推开之后,还向后退了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