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玉雕头颅,是被端端正正摆在“笼子”中的一个“底座”上面的。
因为被玉雕头颅遮挡,所以底座的材质看不太清楚;但应该不是玉,更像是石材,而且似乎和石门的材质有点儿像。
这个“笼子”,其实就是先开凿了一个圆柱形的槽,然后上下加了石板,上面是符文地漏,下面看不太清楚,但依稀能看到有孔洞,而且不是符文的笔划,应该就是圆形的孔洞。
“封禁的,是一个玉雕头颅?”吴大志看了看大家,“这事儿,还真是蹊跷。”
确实,就算这个玉雕头颅是受到了三指山中秘藏的徐州鼎的影响,从而产生异状、散发红光;但其本身,蹊跷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这个玉雕头颅,应该是秦汉之物,而封禁时间,竟然是清代晚期。
再比如,这个玉雕头颅,应该是棺材里的东西,为什么会被取出?
墓葬所在,显然不是这个地下岩洞,因为这个地下岩洞是天然形成的。
吴夺接口道,“我想,这处墓葬,必定也在三指山中。‘四象’镇守三指山,这处风水宝地,早在秦汉时期,就被人选做了墓葬。而且,头没了,用如此玉质和雕工的头颅,显然不是一般人。”
“你不会是想,平台上面的洞口,通往的就是这处墓葬吧?”宁霜在吴夺身旁问道。
“我是有这个想法。”吴夺点点头,“还有,这个地下岩洞,那处墓葬,还有徐州鼎的秘藏之处,三者之间,必定不会很远!因为,徐州鼎改变地气,这两个地方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方,所以才被封禁。”
吴大志想了想,“不管怎么说,符文地漏的封禁,得解。因为我们看不清下面的情况,不知道还有什么关联。”
大家都点了点头。
“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么我们就先解除封禁。”吴大志说着,便取出了鱼油。
这已经是第三次“点油”了,轻车熟路。
点燃之后,大家干脆退出了石门之外。
反应和之前一样。
不过,因为这次是在岩洞中,顶部也不算太高,大家看到,“紫色蒸汽”直冲而上之后,对于洞顶其实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冲击”,而是如同“没入”。
符文地漏是一块黑色的石板,和地面相平,若不是镂空,还真不太容易取出来。即便有镂空的符文,也是通过穿绳“吊”起来的。
吴大志戴着手套,小心将玉雕头颅抱出。
这个玉雕头颅,一直散发红光。不过,大家因为知道是受到了徐州鼎的影响,不会认为是“邪气”。
玉雕头颅散发红光,有点儿像萤石的原理,有光时吸收光,无光时散发光。
但也有明显不同,因为这是受到徐州鼎阳木属性衍生的火性影响;而且秦汉之物,差不多紧跟战国末期,被影响两千年了,说不定以后还能长时间“发光”。
取出玉雕头颅之后,小心包裹,装进预先准备的袋中。
玉雕头颅下方的石质底座也被取出。
取出之后看得就很清楚了,就是和石门同样的材质,而且从石雕风格来看,是清代晚期的。由此两点便能确定,这个石雕底座,就是封禁此洞之时为此做成的。
此时再看下面,还是一块石板,石板上有很多圆形孔洞,很像一个蒸锅的篦子。
也被取出。
下面露出的,依然是一个洞口,只是比圆柱形“笼子”的底面直径小一些,而且形状不太规则,近似方圆之间。
但不是天然的,也有开凿的痕迹;只是开凿相对随意,不如圆柱形“笼子”那么规整。
这个洞口也不是垂直往下的,略有倾斜,不深,只有大概两尺左右。
用强光手电照射,洞底有好几条比较宽的裂口,这几条裂口就不像是开凿的了,应该是原来就有的,天然的。
裂口里头很深,而且是蜿蜒曲折的状态,就看不清了。
符文地漏这处所在,原先极有可能就是天然能够连通地下的;地面原貌现在不得而知了,因为已经被改造成了眼下的样子,还加了上下两层镂空石板,用以安放玉雕头颅;同时,上层的黑色镂空石板,就是符文地漏,起到了封禁作用。
连通地下的裂口,原先应该是“旱道”,没有水,而且就这么观察,根本不可能知道能通往什么地方。
但是,清代晚期进行封禁之时,却将此处作为了“水道”!也就是说,施行封禁之人,不仅知道通往哪里,而且知道那个地方走水无虞。
符文地漏的下方,天然的裂口是畅通的,通向的地方,封禁之人应该是知道的。
不然岂能随便引水流入?
而且这个地方,“邪气”有可能很重,不然不会如此封禁。
“就怕通向的地方,正是秘藏徐州鼎之处啊!”吴大志面色凝重。
众人也尽皆默然。
如果这个地方,正是秘藏徐州鼎之处,那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徐州鼎在清代晚期,可能已经被发现了!
被发现了,徐州鼎也就存在已经不在这个地方的可能性!
虽然一直以来并没有徐州鼎在世间出现的消息,但若是被人取走秘而不宣······
“我看不太可能。”吴夺在沉默片刻之后开了口,“如果徐州鼎早已被发现,以封禁之人的见识和水平,不应该不明白,所谓‘邪气’,其实是徐州鼎所改变的地气。”
吴大志轻轻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吴夺又道:“即便通向徐州鼎秘藏之处,也未必能发现徐州鼎,因为根据此前的经验,每一个藏鼎之处,鼎都是被机关保护的,想发现,还得费点儿周折。”
权浩然接了口,“现在这情况,一座山中,线索交错,可能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地方,还是一边探查,一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好。”
吴大志点点头,“这里应该先放一放了。”
权浩然也点点头,“对,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探查中,找不到裂口通向的地方;如果还需要探查的话,大不了可以人工开凿出来嘛!”
众人随后便离开了地下岩洞。
回到洞口之后,庞统建议,先回去休整,第二天再去探平台上的洞口。
回去免不了开会。
庞统对这个玉石头颅很感兴趣。这个玉石头颅,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三指山中,除了有徐州鼎秘藏之处,还会有一个秦汉时期的墓葬。
而且这个墓葬很不简单,以山为陵,首级不在、以玉石替代,若能探查明白,必将是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就此,大家也都推测,山腰平台的那个洞口,极有可能就是通往此处墓葬的。
······
第二天一早,六人便登上了三指山山腰平台。
山腰平台的这个洞口,也是天然的。三指山这一带的地貌,岩洞似乎很多。
六人依然分成了两组,如同前一次进洞那般进去了。
这一次,化肥虽然被带上了平台,却表现出有点儿不愿下去的意思。
吴夺一看,“你要实在不想下去,就在平台上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