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古长城存留最多的地方,并不在西县,而在相邻的另一个县。
西县的县城距离桃村有七十多里路,住在县城不太方便。
他们最后住进的是桃村小学。
这也是巧了,桃村小学刚完成了迁址。因为桃村和南邻的田家村的两处小学合并,在两处村子中间新建了育才小学,桃村和田家村的孩子们都已经在育才小学上课了。
原先的桃村小学在村北,这地方将要新建一处“桃木种植经济开发中心”,不过尚在规划阶段,预计最早也得秋季动工。
庞统通过县上进行了协调,暂时借用一段时间。他们一行人来的名义是考古保护调研,要在魏国古长城的遗址范围内一一进行,第一站就是桃村村西的两处遗迹。
西县做出了安排,桃村的村支书还带着人跟着忙前忙后的。
桃村小学原本也不大,五间教室,两间办公室,一间教材仓库,门边还有个小传达室,院里有分开的男女旱厕。
东西原本都被搬空了,正好重新安排,加床加桌子加窗帘······改造了一番。
细节不表。
桃村小学院里有个篮球场,吴夺还一时兴起,自掏腰包买了个篮球。
入住之后庞统又组织开了个会。
“住在这里,也算是综合考量,唯一的缺点就是条件艰苦点儿,但我觉得大家也都能克服,这地方我也相信用不了太久时间······”
大家纷纷表示“为人民服务”。
第二天在一处“定点”农家乐吃过早饭,庞统和李山“留守”,吴大志便带着其他人上山了。
桃村村西的山岭,不仅海拔不高,而且有好几条山道,很好爬。
他们先登上了那处箭楼。
现在也不能叫箭楼了,就是一圈不足一米高的斑驳矮墙,边长大概有个四米左右。
不过这处箭楼所处位置比较高,仅次于附近的最高峰,能四下俯瞰。
吴夺站在上面,往东看,能看到桃村和桃林。
往西看,则有一条山谷,也就是说,这道山岭的西边还有一道山岭,山谷位于中间。
西边的山岭比他们所在的山岭更低,而且确切地说是很多错落的小山头组成的,所以就有不少“豁口”和山谷相通。
再往西,是一片矮丘陵地带。矮丘陵地带中间,还有一条公路穿过。
吴大志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端详了半天。
葛亮居然还掏出了一个罗盘。
“风水上貌似没什么特别的。”吴大志葛亮靠近吴大志,“您圈定的范围,包括西边这条山谷吧?”
“包括,大概能到那条公路边上。”吴大志点点头,却又道,“怎么没有特别的?你说的这条山谷就很特别。”
“嗯?”
“你看,山谷中有一段的树木花草,比周围、也比咱们所在的山岭和那边的丘陵都要茂密。”吴大志抬手指了指,“不要忘了,雍州鼎属性阴金。”
葛亮沉吟,“金生水······难不成雍州鼎就秘藏在这一段山谷的范围,由此改变了地气?水性地气导致了树木花草······”
吴夺听了他俩说的,就此观察了一下。确实,有一段山谷,大致呈一个梨形,好似植被特别茂密。
就这么目测,这段山谷的长度大概有五六十米,而最大宽度有个三十米左右。
这段山谷,正处于西侧山岭的两处“豁口”中间。
吴大志又道,“咱们所在的山岭,上来的时候坡度很缓,但面向山谷这一面,比较陡峭。”
吴夺接口,“魏国当年在此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西边的强秦,选择这样的地形是对的。”
“没错,那么这山岭就是魏国和秦国的边界,西边的山谷,当年应该属于秦国疆域。”吴大志看了看吴夺,“当年这帮奇人异士,正是从秦国手里抢走了九鼎,这藏鼎之地,如果真是在这段山谷的范围内,他们这是又选在了秦境?”
“这山谷,现在看都是人迹罕至,何况战国晚期?是不是秦境不要紧,只要‘施工’的时候不易被发现就行了。”吴夺分析。
“但是,‘施工’不仅要防备过程中被发现,也得防备事后。”吴大志摸了摸下巴,“平时人迹罕至,可秦国一旦攻魏,就有可能发现山谷中动过工的蛛丝马迹。”
吴夺听后,不由又打量了一下,“莫非,藏鼎在秦境的山谷,入口却在魏境这边?”
吴大志微笑颔首,“这倒是有可能。而且,长城的修建,绝非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一段,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的,若是在修建之时······”
大家齐齐看向吴大志。
若是这帮奇人异士混进修建长城的“队伍”里,在修建长城的同时,建造藏鼎“工程”,好像还真有可能。
吴大志说到这里,却又缓缓摇头,“只是这个难度很大,要瞒过那么多监工和其他民夫,不容易。”
“不管怎么样,就算是有通道穿山而过,也总得有个入口。”吴夺说道。
“山谷之中,还是得去探查一下;与山谷平行的山岭这边的地带,更是必须探查一下。”吴大志想了想,“咱们先在这边看,而后再去那边山谷。”
葛亮开口,“山谷从这边下去难度很大,怕是得从另一边的丘陵地带过去,而且不太容易行进,人多不如人少。”
吴夺接口,“就我和葛亮是年轻的爷们儿,我俩过去吧!”
吴大志应道,“先不忙决定。今天咱们先一起探查这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决定。明天若是需要兵分两路再说。”
随后,他们六个人便从箭楼所在的山头下了山,来到了和山谷“梨形区域”平行的山岭的、这一侧。
山岭的这一侧,有一处面积很大的缓坡,有一部分还给整平了,种的是一片板栗。
板栗林边上,还有个小屋,应该是种植户为了劳作休息和看护林木所建。
板栗林所在的山坡南北两侧,山势较陡,边缘地带的地势高低不平,没有被开垦。
而板栗林的东侧,就是村西的平地了,主要是菜地。菜地和板栗林之间,隔着一条不深的旱沟,旱沟最窄的地方,也就是两米来宽,还搭建了一座简易石桥。
吴大志重点看了看板栗林的南北两侧。南侧倒没什么特别的,北侧不远处,有一个近似三面包围的山坳所在。
之前在箭楼上远眺,吴大志就注意到了这个地方,只是看不太真切。
而他们现在站在板栗林北边这么往北看,大致也能看出是个山坳。因为这处山坳南侧的山头比北侧的山头更低一些、往东延伸的也更少一些,而且两处山头的东侧,基本上就是平地了。
“走,去那处山坳里头看看!”吴大志抬手一指。
直接过去不好走,他们先往东过了架在旱沟上的石桥,而后沿着村边的路往北走。
走到与山坳平行的地方,旱沟明显变宽变浅了,几乎成了大面积的洼地,直接就走过去了。
“怎么这么多人?”过了洼地,吴夺往山坳方向一看,里面居然聚集着很多村民,粗粗看去,怎么也得十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