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跟着您开开眼。”吴夺笑道。

“那我汇总完协议,再来找你,很快的。”李山果然没带东西,又说了两句客气话便先离开了吴夺的房间。

他说“很快”,还真是很快,半个小时之后就又来了。

不过,李山手里还是没拿什么盒子之类的。

关门坐下之后,李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锦囊,打开锦囊,里面是一个塑料密封袋。

塑料密封袋是透明的,吴夺一看,里面是一枚金灿灿的钱币。

李山笑着将钱币拿了出来。

这钱币的直径很大,得有五厘米,厚度大概两毫米。

这真的是一枚金钱!

就这么大一枚金钱,怕是得有五十多克,也就是一两多重,光算金子的价值,那也不便宜啊!

但是,金子的价值在这枚金币的古玩价值面前,还是弱了不少。当然,这说的是在真品的前提下。

因为这金钱上面的钱文,是四个遒劲有力的楷书大字:

西王赏功!

吴夺还没上手,但是眼睛却不由一亮,这枚西王赏功金钱工艺精细,观感颇佳,真真有一眼。

西王赏功钱,是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于四川铸造,有金银两种材质(铜钱、铁钱有争议)。

顾名思义,它是“大西王”张献忠赏功所用的钱币。

所以,西王赏功钱不属于流通货币,应该属于花钱(压胜钱)的范畴,或者说,更像是大西政权的一种“勋章”。

西王赏功钱的金钱和银钱的尺寸大体一致,直径都在五厘米左右,厚度都在两毫米左右。同样的尺寸,金钱肯定更重,一般是五十多克。银钱则是三十多克。

张献忠在明末主要是占据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国之后,他铸造了西王赏功钱,对有军功的论功行赏;所以得到西王赏功钱的,主要是将领。

按说当时铸造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也不至于难得一见;但是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不要说西王赏功钱了,凡是私藏涉及“大西王”的物品者,严重到会被诛灭九族。

所以,西王赏功钱在清朝是基本见不到的。

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才在成都发现了西王赏功钱,而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又陆续出现一些。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高仿品。

如今,在一些博物馆里,也能看到西王赏功的金钱和银钱,市场交易和拍卖会上也偶尔出现过。

就西王赏功金钱来说,如今的行情已经到了几百万!

“李局,这么值钱的东西,您就这么随身带着呀?”吴夺确实是有点儿纳闷儿,这玩意儿不太可能是到了青都市才得到的。

“还不一定真假呢,不能说值钱。”

“退一万步,就算不是真品西王赏功钱,我看这金质也没问题;光是按金子克价算,那也得二十多万哪!”

李山笑着拿手指点了点吴夺,“你连元青花都卖过,二十多万会看在眼里么?”

“当时要是不缺钱,我也不会卖啊。”吴夺也笑着含糊了一句。这点儿事儿,确实很多人都知道,李山想知道也不难。

“上手吧。”李山捏着西王赏功金钱递向吴夺。

吴夺抬手摊开,金钱被稳稳放在掌心。

手感是真好啊。

古钱币的泉友,有的人是很喜欢把玩的。

也不是什么古钱币都能把玩,就铜钱来说,把玩的多是传世黄亮品。但是,肯定和这样的金钱没法比啊。这把玩起来,确实更爽。

吴夺摩挲了一会儿,又看了看细节。

这枚西王赏功金钱,就吴夺在古泉上的眼力,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而且他也没见过真品。

同时,这样的东西,造假要求相对也比较低。只要有一枚真品,用同样的材质一比一复制,比起瓷器之类的古玩来,难度确实是小多了。

特别是如果是民国之前复制,百年的时光也会出现一些痕迹,也会形成包浆,更是难以甄别。

吴夺还是得听一听,才能完全确定。

结果······

不仅不是真品,而且也不是民国时期高仿的。

因为吴夺啥也听不到。

具体时间,不得而知,但肯定比吴夺的年龄小就是了。

这东西做得很好,绝非普通仿品,起码应该是依照真品一比一复制。

“李局······”吴夺又掂了掂这枚金钱,金质和分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你怎么看的就怎么说,这不就是让你帮忙鉴定的么?”李山应道。

“冒昧问一句,您从哪里得来的?”

“你先说鉴定结果,完了我告诉你。”

“这东西,还没我年纪大呢!”吴夺干脆就直接说了。

“你确定?”李山追问。

“我肯定是确定了才说。不过,我的眼力有限,我确定了也不一定对啊。李局您最好再找人看看。”吴夺自然也不会把话说死。

“果然是高手啊!”李山拍了拍巴掌,“其实,这是我们特调局做的‘纪念金币’,内部可以购买。我买了一枚,随身佩戴把玩。”

吴夺:“······”

啥纪念啊?这不就是高仿嘛!内部买了一枚?看来高仿了不少啊!

不过他说随身佩戴把玩,倒是可以理解。这东西穿个绳就能戴,把玩的手感也很好;二十多万的价钱嘛,听着不便宜,但是有的人随身佩带把玩的玉器,几十万上百万的也都有。

李山见吴夺表情有异,“我拿着这样的东西,用这样的方法,见识一下你的眼力,别见怪啊!主要是你太年轻,我又听到了很高的评价。”

“没事儿。不过李局,你们特调局真是豪横啊,这也能做······”吴夺话说一半,忽而看向李山,“李局,张献忠宝藏,不会是你们······”

李山摆摆手,很认真地说道:

“首先,这个西王赏功金币纪念版,我们是根据传世品复制的······对了,穿口(钱币的孔)的内侧面,有肉眼不易察觉的编号。

其次,你所谓的‘张献忠宝藏’,我们是一点儿都没参与,前后三期的发掘,都是考古等其他部门来的。

第三,我得纠正你一个说法,最好不要叫‘张献忠宝藏’,应该叫‘江口沉银遗址’。”

吴夺笑了笑,“我还以为是特调局前期探查过呢。您也别见怪,见到‘西王赏功’,很容易想到‘江口沉银’。”

李山口中的“江口沉银”遗址,民间还是有不少人习惯称之为“张献忠宝藏”的。

“张献忠宝藏”曾经传言纷纷,不过如今已经基本浮出了水面。

1646年,张献忠顺着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遇明朝将领杨展的伏击,结果是战败船沉。

沉船中的金银财宝,数百年来传说不断。

有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不过这事儿呢,并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所以“江口沉银”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具体地点在哪里?到底沉了多少艘船、多少银子、多少其他珍宝?这些都成了争议性话题。

时间到了2005年,当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于岷江河道中,挖出了多枚银锭;经鉴定,确实是明代银锭。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4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4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