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最终,房卫国带着吴夺到了港岛中环附近的一家酒店。

他已经给吴夺开好了房间,同一楼层有空房,不过隔壁和对面没有了,吴夺的房间大致也算是在房卫国房间的斜对面。

“房哥,你一个人出差,开两间房,咋报销?”吴夺其实是想自己出钱,但房卫国提前安排好了,就没说得太直接。

“嗐!开票的事儿还不好弄么,不弄这家酒店的也没事儿啊。”

“房哥你跟我甭客气。”

“现在是你跟我客气。”

吴夺便也没有再说什么。

中午的时候房卫国请吴夺吃饭,吴夺让他定,他就找了个烧腊馆子,点了半只烧鹅,一份叉烧肉,外加俩素菜。

烧鹅这玩意儿,看着皮酥肉嫩,闻着香喷喷,但是吃几块之后还真是有点儿腻,两人根本干不完半只烧鹅。

“你说那些吃播,一个人能干两只那么大的烧鹅,这都怎么干的?”房卫国一边剔牙一边叹道。

“你还真信了房哥。”

“不是,我给你说,我知道有真吃的。”房卫国说完,自己却摆了摆手,“别讨论没用的了,吃完了咱直接杀奔荷李活道?”

“行啊。房哥,我托你打听到事儿······”

“你放心,上午我我已经托了俩人。记者这行啊,没别的,靠的就是人脉关系,而且打听事儿又不是办事儿,应该会有个结果。不过也不能这么快,你且安心等等。”

“好,麻烦房哥了。”

两人吃饭的地儿距离酒店不远,都在中环,吃完了饭,溜达着就到了荷李活道的东口。

荷李活道大致上是东西走向,街口的交通指示牌上,荷李活道后面都打着括弧,括弧里头是“古董街”。东口在中环,西口在上环。

两人一开始算是先走马观花看了看。这里有大店也有小店,小的不到十平米,大的有三层楼的那种富丽堂皇的店铺。

主要的古玩类别就不用说了,同时还有一部分近现代品店铺,比如手表、钢笔、打火机这些。

“这边文物的开放度确实很大。”房卫国一边走一边说,“九十年代,战国赵王陵被盗的三件青铜马,就是先偷运到港岛,而后又辗转到英国。这三件青铜马,比马踏飞燕可早得多,是目前发现的华夏年份最早的铜马。”

“不是追回了么?”吴夺知道这事儿。

当时是战国赵王陵二号墓被盗,大批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流出;其中三件青铜马尤为引人注目。

盗墓的将这三件青铜马卖给了一伙文物贩子,这伙文物贩子又偷运到港岛,而后转移海外。

不过,这案子最后被破了,而三件青铜马是卖到了英国商人手中;经过多方交涉,三件青铜马终于回归祖国;如今是邯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两人说完,便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面。

这里头主要是瓷器和玉器,但是却都以高仿为主。

店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脑门挺大,三言两语就听出来,吴夺和房卫国不是新手,便直接笑道,“两位老板要不是初入行的,我这里就没有什么合眼的东西啦。”

两人就此离开了这家店铺。

“还是得逛老店,有些新店,做的就是游客和新手的生意。”房卫国之前也做了点儿功课,“我听说但凡开了三十年以上的老店,基本都是真的多仿的少。那些新开的店,这边的老玩家都是听说新收了什么好货才来。”

“老店就算假货少,可是捡漏的可能性也小。”吴夺笑了笑,“咱们还是放轻松,碰上合眼的店就逛呗。”

不多会儿,两人又进了一家店。这店名叫撷萃斋,还真像房卫国说的,大牌子上还写着“三十年老店”。

这个撷萃斋也是单层的店面,但比刚才的店要大不少;有一个女服务员招呼客人,有一个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后;另外,还有个胖乎乎的秃顶老头儿,坐在店铺一角的八仙桌边喝茶,不知道是不是老板。

这个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店铺居中有一张长方桌,桌上摆了不少东西,而且比较杂,有瓷器有玉器有铜器还有杂项等等。

好像一个店铺里的“地摊”一般。

“你好,这是什么意思呢?”房卫国随口问了问女服务员。

“噢,这是捡漏区,东西都不贵,但是可能捡漏。”

房卫国不禁莞尔,心道就是挑剩下的、上不了柜台和货架的东西呗。

不过,这个撷萃斋的柜台和货架上的东西,还真都贴着价格标签,明码标价;当然,估计讲价肯定也是行的,但这么一来,就好像有种“童叟无欺”的感觉。

“捡漏区真有漏儿么?”房卫国接口道。

“那就得看您的眼力啦,而且捡漏区的东西,您看着给价,老板觉得合适就卖。”

“好,谢谢,我先看看。”房卫国不再多问,心下却道,看着给价,给多了他们赚,给少了不同意,不就这么回事儿嘛!

而就在此时,吴夺却已经从长方桌上拿起了一件东西。

吴夺拿起来的,是一件笔筒。

这件笔筒不是常规的圆柱形,而是方斗形。

方口方底,上大下小,上口边长大概十二厘米,下口边长大概八厘米,高度大概十厘米。

四个面皆为山水画片,画意清丽舒朗;而从青花发色来看,吴夺感觉应该是明晚期到清早期所用的浙料。

这件笔筒也有个问题。

太新了。

几乎没有使用痕迹,也没有明显的包浆,釉面光鲜亮丽,上眼感觉火光未尽。

火光又叫贼光,但凡出窑不久的瓷器上都有,所以有时候买卖瓷器,买家一看是新仿,含蓄点儿就会说“您这东西有点儿烧眼”或者“烫手”。说的就是新仿瓷器上的火光。

不过,乍一看火光未尽,但是细瞅之后,却又感觉这种光亮好像不是那么“烧眼”,光亮中还有一种滋润感。

这件青花方斗笔筒,经得住。看来看去,又有点儿“真赛假”的感觉。

这一点,不能单纯看,要继续鉴定,综合评定。

吴夺翻底。

这一翻底,吴夺不由愣了一下子。

露胎的地方和胎釉结合处,倒是没问题,典型的康熙早期瓷器的特征,再结合浙料发色,还有山水的画工特点,本来大致可以忽略太新的问题了。

但,这东西它有款儿。

首先,康熙早期的瓷器,无款的多,有款的少。

更关键的是,这个款儿,是六字篆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康熙朝的瓷器,六字楷书款最多,四字楷书款“康熙御制”也能见到;但是,篆书款,实在是极为罕见。

反正吴夺是没见过。

这个“没见过”不仅是指实物,而且包括图片、书籍以及查阅过的所有资料。吴夺顶多也只是听说,康熙晚期曾经偶尔出现过。

但是,这件青花方斗笔筒,综合来看,却又以康熙早期的特征为主。

如此一来,这件笔筒就不得不让人生疑了。

加上特别新,特别亮,就算是高手,也很容易pass掉。

可吴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手。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4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4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