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不知道是事先约好了还是什么,老连长和蝎虎等人,竟然无一例外,挑选的都是德国制造的g22狙击步枪。
纵观世界枪坛,德国的地位绝对不能小视。德国人严谨细致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奥迪、宝马、奔驰等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锻造上,更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就是德国在枪枝方面,造就了无数精密耐用的枪械。
比如一战期间的盒子炮、马克沁重机枪、花机关枪等等,还有二战期间大名鼎鼎的g3自动步枪、mp5冲锋枪,那都是无数参战国家望眼欲穿的宝贝。
而老连长和暴龙等人挑选的这一款g22狙击枪,就是近年来德国制造中风头正劲的一种。
g22狙击步枪于1998年装备德国正规军,曾在2000年科索沃维和及阿富汗恢复秩序行动中出现。它采用可折叠式枪托,以减短枪支长度。根据德**队采购署的决定,批量生产的g22枪托颜色采用橄榄绿,不过根据战场环境的不同,狙击手常常会漆成自己需要的颜色。
g22狙击步枪最突击的一个特点,就是配用的瞄准镜是特制的3-12×56瞄准镜。这是可以调节的,在近距离快速射击目标时,用小倍率比较有效。而打击远距离目标时,则用12倍最为理想。在估测距离方面,g22也有独到之处,它的瞄准镜内设有一个距离目测曲线。
至于子丨弹丨,g22更是费尽心思。它采用的子丨弹丨有不同用途的两种型号,第一种采用的是11.7克铅芯普通弹,这种子丨弹丨呈尖头船尾形,用于打击人体。而第二种子丨弹丨,则采用重11.1克的硬芯穿甲弹,能够在100米距离穿透20毫米的装甲钢板!
如果说大老美的枪械一度风靡全球,可是在与g22的比拼上,就连美国人也不得不佩服这等“神枪”的出现。经过测试表明,g22狙击枪在距离1000米时的首发命中率达到90%,这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因此,在他们四人拿着g22走出枪房的时候,所有懂行的人都点了点头。
好嘛!这一次,还真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了!
四人再度来到靶场,趴下,校好准星,做好随时击发的准备。
此前,在他们选枪的时候,董清明来到唐卡身边,几人对是不是再进行一轮试射进行商议。
照理说,挑完枪之后,应该进行一轮试射,让枪手们通过这一枪好好找找感觉,进行必要的调整。
可是,唐卡却不这么看。
只进行一轮试射,是方才已经议定了的事情。既然已经议定,就不能再改。虽说用枪也是提前议定的,但是换枪是老班长他们主动要求的,理亏在先,所以换就换了,但是试射绝不再试了。直接开打,看看谁边打边调整的能力强。
唐卡这么一坚持,董清明和李光耐等人也纷纷表示同意。既然规矩定下了,就得严守规矩。如果朝令夕改,那这场比拼的结果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在四人趴下就位之后,董清明重申了这个规矩。
十秒十发,即刻开始。不再试射,边打边校。
“明白!”四人均是一愣,但觉得这样也公平,反正大家都是一样,根本挑不出毛病来。
“啪啪啪!”
一阵阵闷声响起,在唐卡听来,这样的声音别提多美妙了。
可是,在其他人听起来,这样的声音过后,马上就要出结果,还是非常期待的。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这十枪一会儿就突突完了,十秒钟也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在唐卡的眼里,其实每一枪,第一秒都是非常精彩的。这十枪,这十秒,其实是一个漫长而精彩的过程,只不过,很多人体会不到而已。
这其中有一个窍门,那就是,先进的报靶显示系统已经记录了一切。如果能够成为一个有心人,只要静静地盯着屏幕看,就能把这当中的跌宕起伏看得足足的。
此时的唐卡,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他的眼睛,可是连眼皮都没眨一下,目不转睛地把这精彩纷呈的十枪看了个够。
第一枪,四人几乎是同时击发。反应迅速的报靶显示系统也迅速标出了成绩,四人的成绩非常接近,老连长、老班长、蝎虎和灵豹的成绩分别是10.3环、10.2环、10.6环和10.5环。
不得不说,老班长他们要求换枪的策略是正确的,相比第一枪试射只打出9.2环的成绩,现在提升了整整一环的成绩,这可是了不得。所以说,换枪,换的并不是枪,而是一种心态,说白了就是自信心。自信心上去了,这肯定是和没底气完全不同的。
因为时间紧张,所以虽然这四人看靶击发的从容程度和唐卡差不多,却也容不了他们考虑太多,所以第二枪很快击发。
10.1环,9.8环,10.5环,10.2环。
练习过射击的人都知道,打靶的时候,这第二枪是最难打的。
为什么?
因为头一枪,都很重视,憋足了劲儿要打好,挣个“开门红”。所以,除非心理压力特别重而导致准头出现大偏差,一般来说,第一枪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是,第一枪打好了,第二枪很容易就因为稍作放松而把成绩拉下来。
眼前第二枪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实战说明。
四人的环数,无一例外地下降。
细看就能看出来,这当中,蝎虎下降0.1环,老连长下降0.2环,灵豹下降0.3环,老班长下降0.4环。
从中不难得知,在这样普遍下降的第二枪中,蝎虎还是最为稳定的,仅比第一环下降了0.1环,保持在10.5环的高水平。而第一枪试射成绩最差的老班长,下降了0.4环之多,足见这位目前在四人辈份中最低的“师侄”,与三位长一辈的师父、师叔比起来,确实还是有差距的。
这也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毕竟,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时代主流和未来趁势,但是不是现在就能接班甚至反超,还需要用时间和实力来证明,急是急不来的。
第三枪的枪声响起。
10.5环,10.8环,10.4环,10.3环。
这一轮,场上出现了反转。
都说知耻而后勇,还真是这样。
海军陆战队,毕竟是全国最为顶级的部队,战斗力首屈一指。所谓战斗力首屈一指,不是说你是最强或者曾经是最强就完了。一支部队、一个人,真正强大就强大在会调整,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从来没有哪支部队是靠一开始的战斗就名扬天下,最后一直保持不败金身的。就像抗美援朝战争时,打成“万岁军”的三十八军一样。
1950年,三十八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军长为梁兴初。
在第一次战役中,因三十八军在与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遭遇时,动作迟缓,贻误了战机,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在志愿军高级作战会议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而且放下了狠话,“再贻误战机,我要送你上军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