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阎敬铭非常清廉,在任时发现内务府为宫廷采购的皮箱,每个要价六十两银子,简直是天价。他有心整顿内务府,就向慈禧太后指出,京城里皮箱单价最高不会超过六两银子,内务府采购皮箱时有克扣贪污的重大嫌疑。

慈禧太后在这方面也不算特别昏庸,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她也不点破,就让阎敬铭给她买个六两银子的皮箱来看看。

阎敬铭信心满满,就亲自跑到市场上去看。结果,不看倒好,这一看,才惊奇地发现所有皮箱店都关门不做生意了。一问,店主们纷纷诉苦,内务府公公发话要求北京城所有的皮箱店关门谢客,谁擅自开张就砸烂谁的铺子。

这位阎敬铭也算是有一番傲骨,犟上了,打算给内务府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他写了一封密信给天津道台,让他从天津买个皮箱子送过来。却没有想到,半个多月过去了,天津的箱子也没运过来。

最终,因为没有真凭实据,阎敬铭对内务府的指控也就不能成立了。阎敬铭贵为军机大臣,却把自己弄得下不来台,好生苦恼。事后,阎敬铭追查一番,原来是阎敬铭派去天津送信的亲随收了内务府一千两银子,带着密信,不知所踪了。

权力与权力较劲,明总胜不了暗,强总胜不了弱。所以,反思一下,可能明并不明,强并不强。反而暗是真明,弱是真强。

事情办不了,人更办不了。而且,越到后来,越是如此。除了励精图治的“救时宰相”阎敬铭,后来登上帝位的光绪皇帝,也算是有所抱负的人。可是,堂堂一介皇帝,竟然奈何不了一个内务府的中级官员。

庆宽是一个内务府郎中,也就是最普通的中层干部,他之所以得罪光绪是因为他把捞钱的手堂而皇之地伸到了光绪的私房钱包里。

光绪曾想打四个镯子给慈禧太后作生日礼物,于是就让庆宽打了四个样品给慈禧太后看,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然后又拿给光绪皇帝看。光绪就问需要多少钱,庆宽张口就要四万两银子。

光绪大吃一惊,当即脱口而出:“天啊,这岂不是要抄朕家了?”

原来,光绪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了四万两私房银子,因为不放心内务府,就存在宫外的钱铺里吃利息。现在倒好,庆宽用这四个镯子为由,一开口就要走他全部私房钱,而且这镯子已经给慈禧看过,光绪又不得不给,真是恨得牙痒痒。所以,光绪自此就恨上了庆宽。

要说庆宽这个人,确实巨贪,而且一点儿都不避嫌,高调贪污,大报花账,气焰嚣张得很。尤其是在慈禧六十大寿期间,庆宽主持庆典处,一个人包揽一切器物的采办,大发其财,别人想插手都没辙儿。这样,庆宽断了括同僚在内的许多人。

这时,有个满族御史密奏庆宽家藏御座、举动不轨,还说他假冒太监。要知道这两条罪过,那可都是不小,都是杀头的大罪!

光绪终于等来了机会,不管是真是假,随即批复严查,组织专案组,一心要杀庆宽,可是结果如何呢?

可是,在光绪皇帝的亲自督办下,专案组查了许多天,仍然没有查到可以定死罪的证据。光绪皇帝急了,反复询问专案组,但是苦于没有真凭实据,只能降一等给庆宽办了一个“违制”的罪名。

原来,庆宽在家门前立了块“下马石”,大小官员和黎民百姓到了他这儿都得主动下马,这可是不属于他这个级别的官员应该享受的待遇。

于是乎,违制罪名成立,光绪可算是逮着了小辫子,马上将庆宽“革职抄家”。

到了这儿,似乎是大快人心、欢呼雀跃,光绪皇帝也算是办了一件为国为民铲除贪恶的好事儿。可是,万万想不到的大逆转很快就到来了。

稍微平静了一段日子,“江西盐法道”出缺,这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肥缺,由吏部公选推举接替官员。

让光绪皇帝大跌眼镜的是,大家一致推选的新任道台,竟然是被革职的庆宽!而且,公选推举的意见非常统一,光绪皇帝想驳都驳不了。

正所谓世事难料,这庆宽被光绪从内务府赶出来,没过几天,竟然摇身一变,升了正四品的官,掌了盐法道台这样的实权。这当中的权力运作和人事关系,想必光绪皇帝也没有搞清楚。

皇权何在,王法何在,青天何在?

所以,面对这样的“规矩”和与之相附的人和事,皇帝老儿也没辙儿。鼎盛时期如此,衰败时期更是如此。

1911年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退位。袁世凯考虑平稳过渡,让溥仪仍保有紫禁城和其他皇室财产,为皇帝服务、管理皇室事务的内务府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民国政府每年还拿出“优待”溥仪的四百万元,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溥仪哪儿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道有多黑,几乎是大撒把,将这四百万元全都交给内务府。却不曾想,这叫惯了穷的内务府到了这会儿,还在每年都哭穷叫苦,抱怨四百万元不够花销。

溥仪后来也算懂得不少了,让他根本想不通的是,皇位都丢了,也没什么具体的治国大事,可内务府在进入民国后的开支竟然超过了慈禧太后时期的最高纪录。

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内务府本身的开支竟然达到264万两,而慈禧时期内务府开支不足100万两。更让溥仪不满的是,他根本不知道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溥仪曾经要买汽车、装电话,内务府都以没钱拒绝了。而内务府中人却开起了古玩店、钱庄、当铺、木厂等等买卖,小日子一点儿没差,反而是越过越好。

清亡之后,那些原来的宗室贵族和一般旗人生活潦倒,常常爆出世子王孙倒毙城门,郡主命妇坠入娼门的新闻来。因此,北京城内的贵族和旗人们原本就怨声载道、情绪激动,与内务府越来越厉害的贪污自肥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下,无异火上浇油,激化整个满族的不满,整治甚至惩处内务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举报内务府的材料很快堆到溥仪的案头,有人披露:“内务府人多不知书,却视中饱私囊如日常,寻私舞弊为特许之命。横言无忌,自得洋洋。”更有人揭露内务府之人经常叫嚣:“皇上家叫我们赚钱,就为的养活我们!”

而实际上,内务府的人远比弹劾的人说得更严重。他们不知收敛,反而一味敛财。清朝灭亡,内务府少了许多内外勾结、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机会,就直接把贪腐的目光只能投向紫禁城里面。

紫禁城着明清两代帝王聚敛的财富,金银玉器文物古董数不胜数。内务府的人俗,能想到的发财手段就是偷盗和转移财富。什么金器、珍珠、宝石、玛瑙,甚至是古玩字画,有的只换回很少的钱,已经不仅仅是盗取皇室财产,而且涉及破坏、盗窃国家文物了。

中国版的纸牌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权道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版的纸牌屋第13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