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大官来到寺庙,寺庙的知客师一开始只当是平常客人,于是说:“坐,茶。”大官笑而坐下。知客师接着问:“你从那里来?”大官说:“我从京城来。”知客师脸上有了笑容,说:“请坐,泡茶。”然后再问:“先生在京城做什么?”大官说:“不才做的是尚书。”知客师一听,满脸陪笑,恭敬地大声喝道:“尚书大人请上坐,泡好茶!”临走之前,知客师请大官题字留念。大官就题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十二个字。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知客师,本来人的身份地位就有不同,遇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也无可厚非。寺庙已是如此,更何况在商言商的商人呢。
当然,感到非常震惊的不光是史一平,一旁的陆小曼已是目瞪口呆,一直以来就觉得这个唐少很是不凡,却没想到他竟然在西京有这么大的能量,而且竟然还参与了“一品香”这样百年老店的文化拓展,难怪他刚才说起故事来如数家珍,原来这一切是出自于他的手笔,真是不可思议。
他笑着起身,拉着她一起往上走,来到楼上雅间,进门前轻声对史一平说了一句,“店里人多,还是别叫我唐秘书或者唐科长了,叫唐少吧!”
“是!”史一平连连点头,“以后就叫您唐少!”
他笑了,交待服务员去门口迎一下阿饼,把酒拿到楼上来。
三人在雅间内坐定,史一平亲自张罗上了好些好吃的茶点,并为他俩倒好了豆浆,殷勤地笑道:“二位请用,这是本店自己磨的豆浆,唐少肯定清楚,这自己磨的和外面的味道完全不一样,非常醇正,当然最好是趁热喝,二位请!”
他点点头,示意陆小曼先尝尝,继而向史一平介绍:“史总!这位美女是京城女儿红店的店长陆小曼,也不是个凡人,算是和你志同道合,一心想振兴家传的民族企业。”
“哦?”史一平扶了扶眼镜,笑着伸出手来与陆小曼相握:“唐少说不凡的人,一定是人中龙凤,幸会,陆小姐!”
她礼貌地与史一平握手,有些略带惭愧地说道:“我哪儿是什么人中龙凤,这是唐少高抬我!不过,我直到刚刚才意识到,来这儿之前,我还真是个井底之蛙,啥都不知道。原来传统产业也能象史总你这样做得这么好,比我们都是强多了,惭愧惭愧!”
“好啦!”他笑着伸手,示意他们坐下来:“老史,既然咱们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所以我的意见,是咱们不说那些虚头八脑的词儿,直接步入正题,如何?”
史一平击掌乐道:“好!唐少就是痛快!我老史也不喜欢说虚的,唐少,有话就直说吧!”
“好!”他喝了一口豆浆润喉,然后笑着说道:“老史,正如你所说,即便象你们这么红火的生意,也面临着发展乏力的危机,或许这是传统产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说,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推陈出新。如何推陈出新,眼下就有一个机会!”
史一平点点头:“唐少!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带陆小姐来,是专程给我帮助来的吧?”
第233节第二百三十二章价格决定底线
他笑了:“其实说专程确实有些夸张,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成分。要不是你手下的服务员提到‘店长’这个词,我也不会把你们两个店长联系在一起。不过,既然机缘巧合已经发生,我们就得好好利用,要不然就暴殄天物了。这位陆小曼店长的女儿红酒,不是我夸海口,是我平生喝到过最纯正的花雕。而且,这不光是我的看法,更是王书记甚至中央首长的认识。不瞒你说,将这家女儿红店转移到西京来发展,也是王书记的意思。”
这些话其实连陆小曼都是头一次听说,她只知道在北京遇上了这个无所不能的唐少,没用多长时间就联合一个财大气粗的女老板骆总兼并了自己的店,还买断了酿制的产权,准备将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哪里想得到这其中竟然经历了这么多的玄机。
她当即睁大了眼睛,倒是史一平挺了解个中之道,笑着回应:“这我知道!当时支持‘一品香’做大做强,也是王书记到西京主政后抓的第一件大事,我们到现在都念王书记的好呢!唐少,你就明说吧,王书记是不是想让我们‘一品香’和‘女儿红’联手发展?”
他摇了摇头,刚才已经把王亦选抬出来加重筹码,这会儿得往回收收,不可太过,“这可不是王书记的明确指示,我刚才已经说了,只是机缘巧合,才想到促进你们的合作。”
史一平笑了:“明白!这不是王书记具体的指示,但是他仍然想把我们传统产业发扬光大的本意没有变,是吧?”
“嗯!”他笑道:“史总反应够快,是这个意思!要想老而弥坚,推陈出新,就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观天,需要合作,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能量。”
史一平连连点头:“明白!这样吧!唐少!我大概听懂了你的来意,我们店里虽然说以早茶为主,但午餐和晚餐也不错,这时可以有酒,就采用陆小姐的‘女儿红’,如何?”
“当真?”陆小曼的眼里放出了光,没想到这个史总这么快就答应了这次合作,这一切看来都是仰仗了唐卡的面子。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看来还真是这样。到了西京的地面,有了唐卡这把磨得锃亮的快刀,还愁砍不到柴?
这时候,唐卡在桌下按住了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过早显露出高兴之情,似笑非笑地对史一平说道:“史总果然是精明能干,只这么一会儿,就把我们的来意全部猜透了!”
史一平笑了:“唐少!您太客气了!说句心里话,我们店里确实是备有酒的,红黄白,甚至洋酒,都有。不瞒您说,我们原来也在这上面做过文章,官拜正一品的尚书大人到店里来,总得喝点儿什么吧。早茶可以喝豆浆,中午和晚上肯定就要喝酒了。所以,我们和西京第一酒厂合作,专门制作了‘一品高粱’,有三十多度的,也有五十多度的,算是自我特色,包装也用古色古香的瓷瓶,还算是卖得不错。”
“哦?”唐卡挑起眉毛:“这么说,史总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那么此次与陆小姐的‘女儿红’合作,岂不是要分掉你们原来的一块饼!”
史一平拍了一下手掌:“唐少!要说和你说话就是痛快,丝毫不用藏着掖着!这确实有一个利益分成问题,但是,既然王书记有指示,又承蒙你唐少看得起本店,那我们就把部分黄酒换成咱们的‘女儿红’,先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再考虑批量合作,如何?”
说完这句话以后,这位精明的店长眯起了眼睛,仔细观察着唐卡的反应。
唐卡笑了,看来这个史一平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即便答应同你合作,也只是先试水,看看市场行情,再说大的合作。也是,要没这两下子,只要挂着上面的名头来就大批量进货,那么这家百年老店也早就被折腾得关张了。
对付这样精明的人,可来不得丝毫的含糊,于是,他不躲也不避,直直望向史一平躲在金边眼镜后的眼睛:“这样当然是好!不过,史总啊,我可是有言在先,此番合作,必须是双赢,而且得是两厢情愿。如果你认为陆小姐的女儿红在你这儿没什么大用,甚至影响到了你们‘一品高粱’的自主品牌,那你不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