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敌望了徐启明一眼,看到徐启明不似作伪的真诚目光,便很老实的把心所想说了出来。莫敌认为,江汉之战,虽然水纵横,却是一坦平洋,日军有骑兵,有战车,有坦克,有强大的火力,在这个地域正面作战,我们不占优。如今之计,还是尽量让出空间,摊薄日军作战部队,再集兵力,逐个歼灭。这一点,目前孙连仲做不错。同时,莫敌较认同王劲哉的做法,主动作战,流动作战,以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的作战,向来是莫敌较主张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王劲哉时运不济,不然,有他在江汉平原搅局,日军必然会吃个大亏。至于孙连仲长官的对阵方式,莫敌能够理解,却并不支持,当然,巧夫难为无米之炊,第六战区没有一支活动能力强,机动能力高,具备主动和独立作战能力的队伍,才会让日军一欺再欺,两个月丢掉了半个鄂西。
有了莫敌的发言,给在座诸人打开了一扇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一篇作战计划分析便宣告完成。分析报告说了一些什么内容,莫敌并不感兴趣,老生常谈而已,不会有太多的创新,毕竟,创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大多人对此并无兴趣。
晚九点多,一坛三花喝得精光,大家乐呵呵散场,徐启明把莫敌留下,问道:“天纵明天必须返回军校么?”莫敌摇摇头,说:“按照目前的态势,鄂西战局一天不明朗,我便可以一日不返校,毕竟,这是军令部让我过来的。”
“那明天午,你下班前来伏龙州,我想向你咨询一些问题,顺便在八角塘找个饭馆吃个便饭。”徐启明说。
好的,明天一定准时到。莫敌敬礼后离去。徐长官会找自己了解什么,自己会跟徐长官有什么交集,莫敌想不出个头绪。一抬头,已经到了西华门,不知不觉间,绕了王城大半圈。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
第二天,莫敌并没有拖到下班前才去伏龙洲,而是早早到了徐启明的办公室。见到莫敌,徐启明很是高兴,没有带到办公室座,而是拉着走过伏龙洲的小浮桥,来到漓江的江心小岛。严格的说,这个小岛才是货真价实的伏龙洲,而广西绥靖司令部处于江岸,与伏龙洲仍有半江之隔,只是喜欢伏龙洲这个颇有气势的名字,而生硬牵扯了去。
小浮桥设计得很有意思,漓江在这里被一分为三,由东到西分别是流经花桥的小东江、漓江主航道和面前这条形似小沟般的河道。河道不宽也不深,两边用木头打了两截木制的码头,码头间几条浮船,浮船架板子,成了浮桥。浮桥不宽,人行其,随水摇晃,水底水草葱郁,颇为茂盛。几个小屁孩在水嬉戏,不时在水里薅出一大把水草,这是好的猪菜,一边嬉戏一边完成打猪菜的任务,小河段深得顽童喜爱。
岛竹木苍翠,以竹为多,枝叶相连,遮天蔽日,竹缝用鹅卵石铺成小道,曲径通幽。莫敌第一次走小岛,很是好。
沿着小径,走到小岛南头,一个非庵非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照壁,当还嵌以泰山石敢当。走到照壁前,才发现,建筑物四周有四个爪形桩子,柱子下面砌成六尺见方的“亚”字形龟台作为奠基。
“这个地方居然有这样一座建筑,主人只怕也是位雅人。”莫敌叹息说。
“这家的主人你知道的。”徐启明说。
“哦!是谁?”莫敌好问道。
“张淦张洁斋。”徐启明回答。
“哦!”莫敌笑了,桂军著名的张八卦,他在这里修公馆,还修得如此不伦不类,完全不足为怪。
徐启明走到张公馆门口,对门房的人说了几句什么,很快有人搬出一张竹几,两张竹椅,放在照壁的左边,了一壶茶,还了一碟瓜子,两碟点心。
与徐启明在竹椅坐下,莫敌环顾四周,不远处便是伏波山下还珠洞,岩洞口如同一张巨大的嘴,里面的试剑石更是如同嘴里的小舌,难怪张八卦会在南头弄如此巨大的一方照壁,肯定是为了挡住还珠洞的这张恶口。
漓江水由北而来,向南而去,在伏波山下弯出一泓碧水,水深色重,传说伏波将军在此斩恶龙而定狂波,救一方黎民,保一方平安。远眺东方普陀,回望王城南天一柱,前有伏波山,后有风洞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个地方,还真是风水宝地。
“二水环绕阴阳镜,一岛天太极图。”徐启明说:“大前年,张洁斋回桂修建公馆,据说踏遍了桂林的山山水水,最终选定在这里。”
张八卦看的地方,风水必定不错!莫敌心想。
“这个地方最早叫琴洲,因为形如一把卧式的箜篌而得名,有明一代,成了靖江王城的马场,名字也更换为马洲。之后因为各地的读书人来桂林赶考,这里成了书生们寄放马匹的地方,岛草盛,是极好的天然牧场,四周环水,马匹不会走失。桂林漓江每年涨四次水,三月桃花水,五月龙船水,七月观音水,九月磨刀水,每次涨水都会带走马洲的垃圾,省了不少的事。民国之后,不再有科考,这里也不再有马,沙洲四周便成了桂林人捉鱼仔的鸟排集停泊之地,于是马洲更名为鹭鸶洲。洲的沙子,适合种植萝卜,因此也有人喊它萝卜洲。直到大前年,张洁斋岛架罗盘察看之后,认为南是伏波山,北是木龙洞,于是提议首创了一个更好的名字,伏龙洲。”徐启明说:“我们当时还开张洁斋的玩笑,或者百年之后,张洁斋之名早随飞灰烟灭,可张洁斋金口命名的伏龙洲必定流传千古。”
听着徐启明侃侃而谈,莫敌知道这肯定不是今天聊天的重点,徐启明找自己过来,不是为了如此漫无边际的闲聊。不过徐启明说的东西有趣,莫敌也极有兴趣的听了下去。
“当年张洁斋在伏龙洲建公馆,也算是煞费苦心。”徐启明说:“这家伙乘小船登沙洲,浏览了一周后,口出一首打油诗:南北长河又宽平,东岭西岗三两层;左右宅前来相顾,儿孙定出武官人。天纵你不要问我怎么会记得这首粗陋不堪的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在桂林的流传度相当的广,因为这首诗的流传,在张淦之后,又有不少人来到岛建公馆,还有人提出要建一座与花桥相对映的风雨桥接通日门门楼,直进大寺街,与八桂堂、木龙洞,铁佛塘相映成趣。”
莫敌笑了,这个地方,他看不,每年涨水便提心吊胆,还不如自己住在斗姆巷来得稳当。当年张淦从洲子的北头走到南尾,勘出子午线;再从洲子的东边横到西边,定出酉卯线;又测出巽艮乾坤的四隅四线。觅龙、察砂、观水、选向,经过好一阵踏勘,才选出吉穴。如果知道莫敌心里所想,估计张淦会气得吐血三升。
张淦在伏龙洲选穴,也是一波三折,先是选了洲心偏北的一处定为穴位,总觉得不妥,环顾四周,只见那座象征着王气的紫金山(即独秀峰)正东有一仞尖角直射过来。“不妥,这尖仞势有冲煞,会有丧妻害母之煞气,不可为!”弃穴另择,顺着子午线向南勘察下去,终于选洲偏南一处作为吉穴。
奠基柱子打下去,张淦又发现伏波山底还珠洞的洞口,犹如张开的大口,有吞人之势,他忙喊道:“还是不可为!” 问题是伏龙洲弹丸之地,此不可为彼不可为,到底何处可为!正在犯难之时,他突然想起了一招“辟邪之术”。他决定,将来在南去的洲尾建造一堵影壁或照墙,再嵌入“泰山石敢当”一石,刹住那扑来的大口。他觉得一切吉忌都已考虑周全,便命令打下四个爪形桩子,又砌成一个六尺见方的“亚“字形龟台为奠基。说是以龟建台,可永镇兆基神灵。
“洁斋将军之才,明谙风水,暗通阴阳,有神鬼莫测之智。”莫敌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