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是光洋罢?”周世铭眼前一亮。
“呵呵呵呵,你想多了!”莫敌笑着说:“这么重的光洋,那可相当的不少。”
“那你估计是什么?”周世铭问。
“男人的玩具。”莫敌说:“我估计是武器,不是刀是枪。”
为了不吓着周边的人,莫敌打开了一条小缝,悄悄一看,果然是一把枪。冲周世铭点点头说:“我猜对了。”
“徐师长怎么会想着送你一支枪?”周世铭问。为了不招惹麻烦,莫敌从桐城出来时没有带枪,否则,那把性能各方面都不错的张嘴蹬不会扔在周家店铺里。
“估计是徐师长认为我没有一点自保之力,给我防身。”莫敌笑着说:“送把枪也好,如果没有钱用了,可以把枪卖掉,这把枪,价格可不便宜。”
莫敌看得明白,里面是一支日产南部十六全自动手枪,带三个十六发弹匣,还有一盒没有启封的子丨弹丨,所以箱子才弄得这么重。目前的市场行情,一把德国进口的盒子炮10响的100大洋很正常,要是全自动20响的M712,没200大洋别惦记,要是有马牌撸子,枪牌橹子,价格更是高了去了。日本人的南部十四市场较多,价格也较低,南部十六虽然少,价格却高一些,大约120到150大洋。日本手枪在市场的口碑不太好,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卡壳频繁,射击时*易脱落,容易走火。距离一远子丨弹丨乱飞。莫敌认为,精明的日本人不会生产出市场口碑如此之低的枪械,凭南部手枪的精度和细节,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120°夹角设计,以及极强的近距离杀伤力,都不可以让这么一款诸多诟病的枪械大量装备日军。经过研究,莫敌发现,日军这款手枪,走的是精品道路,讲究复杂结构+专业培训+专业备件+专业保养,只要维护得好,勤换配件,不失为一把好枪。但是落到国人手里的南部手枪,没有足够的配件,更没有专业的保养,于是成了鸡肋一般的玩意。在国人看来,这款枪与德国毛瑟那种粗用粗放的枪械起来,一个天一个入地。
如面前这辆汽车和自己在桐城的那辆94式十轮卡。如果说这辆走的是粗制粗用的路子,那自己那辆94式十轮卡是精品的精品,虽然都能走,但是差距不小。
徐元勋送给自己这把枪,也是为了自己在接下来要经过的日占区好混吧!
汽车虽然开得慢,好在添木炭的工人师傅很风趣,倒也不觉得泛味。在万年县,汽车停下来吃午饭,莫敌和周世铭拿出自己在景德镇买的饺子饼,在万年县汽车站的候车室要了些开水,送了一餐。出门在外,不能太讲究。
临近傍晚的时候,汽车终于到了一条江边,工人师傅告诉莫敌,这条江叫信江,也叫余水,所以鹰潭镇所在的县也叫余江。汽车先在这里停车,在这里下车后,往江边走几步是信江大码头,码头边有一座浮桥,沿着浮桥走过去,能看到著名的北极阁。穿过北极阁,是鹰潭最热闹的地区。不多远,能看到鹰潭火车站。
莫敌二人下了车,走浮桥,莫敌笑着说:“今天我们跟浮桥有缘,早起来走浮桥,下得车来,还是浮桥。”
周世铭没有接莫敌的话,而是指着浮桥的那头惊呼起来:“福哥,那座山的楼子好雄伟,是刚才那人说的北极阁吗?”
莫敌定睛一看,果然好一座雄伟的高楼,突兀耸立在对岸的江边,从江面一道石阶,一直通到楼阁的台基。歇山式屋顶,阁分三层,底层为红石结构的圆形拱门,码头来的台阶到这里便穿门而过。阁顶重檐翘角,置葫芦顶,嵌有一夜明珠,夜间闪闪发光,隔江可望。这是一座镇水阁,看着左边流来的信江,在北极阁下弯了一道弯后流去,莫敌知道了古人修这座阁楼的用意,此处大凶,但是又是码头重地,为了镇刹,方建高阁,供以天北极紫微大帝,予以镇压。笑着对周世铭说:“我们进到道教圣地了!北极阁,顾名思义,供奉的是紫微大帝,紫微又叫紫宫、紫微星君,是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大帝之下,地位极其显赫。”
“哇,这么厉害。”周世铭笑着问:“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别的著名玩意?”
“看过水浒传吗?”莫敌问。
周世铭点点头。
“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这个地方。”莫敌说:“故事发生在信州龙虎山的太清宫,是鹰潭。”
“好啊好啊!我要去看看。”周世铭一乐直蹦高,没想到身处浮桥,浮桥一晃,差点把她晃了下河。莫敌一把拽住,自己这个夫人,平时看起来端庄稳重,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小姑娘。
第十四章 进阶(七)
“龙虎山在鹰潭的南面,还有五十里路,可是不近。”也许是听到莫敌夫妻说得有趣,左边一位五十来岁的长者忍不住插话。莫敌认识对方,打招呼的笑了笑。这是一起从景德镇坐车来的同路人。这家伙在车因为抽烟不断,引起公愤,被群起而攻之。他也不生气,乐呵呵的把自己换到车厢的最后一位,坐在窗边,烟还照样抽,只是每一口都尽量吐出窗外,不会太过于的影响车里。走在浮桥,仍然是烟不离嘴,一张口说话,露出乌黑的一口牙,跟了漆的棺材一样。
环视了一眼,同车的人基本都在这里,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两个七八岁的小屁孩,兴奋的在浮桥乱跑,母亲制止不了,叫得声嘶力竭。
走到浮桥的南头,还有不到十米,只见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用红旗拦住了他们。紧接着,看到浮桥最南端的一块桥板缓缓升起,浮桥断开,露出一截水面闸口。这时,三条游下来的船依次通过闸口,两条下游的船也拉响了汽笛,从闸口通过。
五条船通过船闸口,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站在浮桥头无聊的莫敌,听黑牙长者说故事。黑牙长者告诉身边的人,信江船运发达,从饶到鄱阳湖的运输,靠河运之力良多。信江浮桥,有个规矩,只要达到五条船,立即开闸放行。如果等不到五条船,早晚也会各升一次船闸。晚子时之后,到第二天卯时之前,桥闸升起,行人不能通行。莫敌点点头,这个规矩定得到也科学,应该是当地多年总结的经验。升起桥闸不容易,几条大汉,喊着号子,奋力的搬动绞盘,才能让桥闸缓缓升起。虽然行人免费,但是每条船通过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很有必要,否则,大汉们付出的劳动,向谁讨要报酬。
大家闲来没事,聊完信江聊北极阁,聊完北极阁,聊龙虎山的道士,聊完龙虎山的道士,浮桥升起的桥板终于缓缓落下。
这时,南岸几个混混般的人物凑到了桥头,黑牙长者见状冷冷的说了一声:“这伙狗日的,又出来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