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县县党部主任蒋洪禧知道庐江来人在护军营扑了个空,连忙派出人员把庐江客人接到县府,妥当接待。交待接待的人,一定要阻止这件事,绝对不能让莫敌娶个庐江姑娘成为庐江姑爷。手下人知道老蒋的想法,把莫敌留下桐城,在某种程度来说给桐城的保卫工作加了重重的一个砝码,如果莫敌成了庐江姑爷,那这份安全也将带去庐江。于是,在不经意间,各种对莫敌不利的消息,传给了庐江来的客人。
莫敌并不知道有客自远方来,此时的他,正自处于北大街的讲学园里,与三百年前的时空在进行交流。一条僻静的巷子,从古朴的北大街折出,与五显巷接壤。前有庄重典雅的庙,后有潺潺东去的龙眠河,西邻左忠毅公祠,东边不远是闻名遐迩的寺巷,可谓一方风水宝地。穿过朝巷道洞开的院门,便是过去桐川会馆的学堂,走过几级台阶,迎面一道回廊,回廊里几方立柱,油漆斑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间是青砖铺的天井,厚厚的苔藓尽覆其。讲学园的房间光线很暗,即使白天,也须将所有的门窗打开,才可看到些许的光亮。便是这样的所在,曾经是一所古朴典雅的学堂,在这座高墙深锁的院内,传出琅琅的书声,回响在古朴的深巷。发出读书声的,有方苞、有姚鼐、有刘大魁、方以智,也有张廷玉、左光斗……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
抚摸着字迹渐浅的石碑,猜测着早已斑驳的字间,莫敌感觉到与古园一样的疲惫与饱经风霜,先贤夫如何,雨打风吹去,至于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在这历史的沧桑,浪花也不起一朵。
回到护军营,庐江的相亲团早已归去,知道是相亲不成,莫敌也不当回事,让机要员发一份电报给凌前锋,谢谢盛情,天纵有失厚望,告罪。早有蒋洪禧的人等在护军营,只说是蒋主任在观音阁设宴,与莫长官畅饮为乐,还请了铜锣巷的孙大家奏琴助兴。
莫敌呵呵一笑,随来人而去。
第十三章 换防(四十九)
八卦桐城的最心,是著名的观音阁,也许曾经的观音阁是供奉观音大仕的场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成了一个地名,十字街的心,不再是宗教场所,而是一家很不错的酒楼。
酒楼的大名很随意,很有地方特色,居然叫做观音阁,不知道会不会犯了观音大仕的忌。跟着带路的小哥,莫敌走进观音阁大门。观音阁是一栋三层的大楼,一楼是人来人往的大堂,二楼才是正经八百的宴会场所,至于三楼,一色的包厢。莫敌没有楼,而是穿过大楼进了后院。观音阁的后院别有洞天,一个小小的莲花池,池边竟然还有几栋小轩阁,半凌于水面半掩于棕树,很是别致。
带着莫敌带到一个紫云轩的小阁面前,带路的小哥停下了脚步,说:“莫长官请进,蒋主任在里面。”
走进阁门,虽然不宽畅,里面的陈设却让人侧目,一色的明清古韵,雕梁锈柱,镂花木窗。临窗一张小方桌,桌边一左一右两张王公椅,首主位坐着蒋洪禧。莫敌走入几步,没有理睬蒋大主任,被轩阁正一副堂吸引过去。仔细一看,竟然是施从云手录的一首七律:诸般讲解殷勤教,领悟无缘恨未消;从此窗前难共语,奈何天里度终朝。字写得一般,胜在雄浑有力。莫敌知道这个施从云,辛亥革命后,率领革命军在雷庄与清军激战,战况激烈,难解难分,清军诡称停战议和,要施从云入清营谈判。施从云不知是计,率卫兵前往,清兵背信设伏,被俘遇害。1912年2月17日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1923年4月16日华民国北京政府追赠陆军将,1936年4月2日华民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将。
蒋洪禧笑着站起来,说:“看来这个小轩阁里最吸引人的是这幅堂,我头一回来这里,也是为之所吸引,莫老弟也是一样。”
“燮卿(施从云字)将军名声太大,想不吸引注意力也难。我等后辈,不能见识施将军风范,能够看到施将军的手笔,也是崇敬之心由然而起。”莫敌笑着说:“只是这位作者严无畏的诗里行间却有一股浓浓的粉脂味。”
“哈哈哈哈。”蒋洪禧大笑:“严无畏本来是个女性,写这诗时,才十七岁,有点粉脂味,正常。”
“女性取名无畏,也倒是少见。”莫敌笑着说。
“天纵不知道这个严无畏?”蒋洪禧有点惊讶的问。
“我应该知道她吗?”莫敌有点莫名其妙,在他的记忆,真没有这一号人。
“知道吴樾吗?”蒋洪禧问:“在北京城,炸满清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 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的吴椒?”
莫敌想了想,说:“可是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的吴孟侠?我这些天一直想去延陵巷看看吴樾故居,因为桐城可游之处太多,未能成行,看来明天必须去看一看。”
蒋洪禧点点头,说:“身处孟侠镇,必须知道吴孟侠,这可是孟侠镇成名的缘由。”
“我记得了,吴孟侠的未婚妻是这位严无畏,我曾经读过吴孟侠的《与妻书》”莫敌说:“好象有这么几句:生必有胜于死,然后可生;死必有胜于生,然后可死。”
“不错!能够记得这几句,桐城人不会把你当外人。”蒋洪禧大笑。说:“吴孟侠这位红颜知己,读着吴孟侠的《与妻书》,自刎殉情,堪称一代烈女,她也是桐城人,桐城人的骄傲。桐城一地,出人无数,大多以人见长,唯有吴樾,与众不同,是与秋谨、万福华、王汉、赵声、陈独秀同时代的革命先驱,有此一人,足能让桐城一地,辉耀百年。”
坐在窗边,凭窗而望,莲池早过了花季,莲叶田田,一片碧绿,弥弥漫漫,看不到叶下的池水,风过处,莲叶摇曳,颇有风姿。莫敌突然想起清张岱《快园道古·小慧·确对》里的一对联句,联是,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下联是,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有此佳境,一需要一杯清茶即可,大酒大肉,只怕会大刹风景。
果然,蒋洪禧并没有让人酒,而是了一壶本地谷雨前所采的小兰花茶。说:“尝尝本地的小兰花茶,大别山一带,盛产名茶,潜山有六祖禅茶,岳西有来榜云雾,立煌有银山翠眉,是六安,也有瓜片。只是蒋某偏爱桐城小兰花,小兰花茶从明代流传至今,也许是沾染了桐城一地的气,也变得儒雅十足。饮此茶首选佳境,必选雅器,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观音小莲池虽为佳境,却无好茶,更无雅器,茶叶和茶具都是我特意带来,好的宜兴紫砂。”
莫敌轻轻捻起一个不足一两的茶杯,置于鼻尖,深深的吸了一气,果然,香气溢出,沁人心脾,接着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 这个蒋主任,倒是一位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