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莫仲庆说:“主拆派则直接升到国体的高度,认为城郭是君主时代的产物,如果说城市为化荟萃之区,那些世家大族,以诗书物,留遗濡染,把城墙当成他们家的院墙,更有甚者,批评在君主时代,每遇战乱,地方官员都以保全城池为首功,对于城外人民,全然不顾,这是漠视民生。有人还把古城墙称之为城殇,认为国要发展,要复兴,首先应该拆掉闭门自守的城墙,迎接四面八方风,因此,拆除桐城城墙是因时势顺时务,适者存而逆者亡。综合起来一句话,城郭不适用民主时代。”
莫敌哈哈大笑,拆城墙还能拆到这么高的理论高度,难得之极。莫仲庆也笑着指了指断垣残石,说,桐城派两百年的化,最后残留这么一些东西,不知道主拆派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张敦复。莫敌摇摇头说,倦圃老人(张敦复号倦圃)能写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回信,能够养育出张廷玉这种儿子,张若霭这种孙子,可见其人不凡。不过,现在的桐城不一样了,套用一下倦圃翁的诗,六尺巷子今犹在,不见桐国古城墙。
莫仲庆走前几步,伸手引向左边,莫敌赶了两步,左转一看,正是那条名声在外的六尺巷。
六尺巷名声虽大,却不经看,长不过百米,宽不过米半,一边是张府,一边是吴府。莫敌看了一眼,对莫仲庆说,当年吴府想多占六尺,未必没有道理。莫仲庆估计也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很有兴趣的问道,天纵兄有何高见?莫敌指着两幅围墙里,说,多得六尺,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花园,如今国战,寸土必争,礼让三尺,不合今天之国情。莫仲庆大笑,认为莫敌的看法与那些主拆派如出一辙,难怪那位叫姚思慎的老人会被生生气死。
桐城城内,虽然拆掉了城墙,但是市井仍在,青石板仍然写满了沧桑。
走出庙,有人来报,接风晚宴已经准备妥当,县长魏际青大人和周团座在饭馆里等着。莫敌和莫仲庆连忙跟着人走了过去。
远远看到莫敌,周孟雄和县长魏际青迎了出来,周孟雄热情的把莫敌介绍给魏县长,并称莫敌是真正的常胜将军。魏县长是安徽芜湖人,在此之前也曾多次听说过莫敌的大名,毕竟“天下莫敌”的名声不是一天两天打下来的,莫敌在西六县的所作所为,作为一县之长,不可能太过孤陋寡闻。
一张八仙桌,四人正好一人一向,主位是魏县长,主宾自然是莫敌。
“紫来桥下水,龙眠山茶”。魏县长手持青花小壶,给莫敌斟一小杯色泽淡雅的清茶,说:“这是本地的小花茶,莫处长可品评一番。”
莫敌浅浅的尝了一口,一股野兰花清香直扑五窍,让人为之一振,好茶!或者是看到了莫敌的表情,魏县长颇为得意,说:“这是小龙山云雾石隙所产的龙泉庵茶,今年的新茶,还带着一丝山间的灵气。此茶除了具备花茶的各种特征,独具兰韵,如兰花一样的美好香氛,因茶叶尖头细小,故为小花茶。此茶味不在杭州龙井之下,却不争不傲,便如桐城的六尺巷子一样,蕴含丰富的礼让内涵。翰墨茶香,浸润了洋洋桐城化,造了谦谦君子之风。”
莫敌点点头,魏县长此言不虚,杯此茶,当得起这番夸奖。
菜了,第一道是清水鸡,魏县长介绍说这道菜的鸡很普通,特点在于清水,这是从大关运来的泉水。大关,古称泉水铺,泉水四溢,透明无瑕,清凉气芳,甘甜爽口。相传吕洞宾路过此地,捧水而饮,感叹道:“此乃瑶池之水也!” 桐城著名医关生荷老先生认为:大关之水禀阴之阴,饮之可泻阳之阳,有润肌肤,清肝火,和颜色、利三焦之功。
莫敌尝了一口,的确很普通,跟桂林的穿汤鸡差不多,鸡有点偏肥,汤色发腻。
第二道更是不起眼,一碗小鱼仔烧鸡蛋,小鱼仔长不过寸,灰黑色,背有金黄色斑纹。莫敌没有动筷子,他知道,好显摆的魏县长肯定又有说道。果然,魏县长先是摇头赞叹了一番,才用一副“莫敌你命好”的神态看了莫敌一眼,说:“莫处长来的太是时候了!”开始了他的介绍。
原来,这种小鱼叫做小麦鱼,也叫凤凰鱼,是本地的特产,且只在麦收季节才能捕捉到。不仅产量极少,且捕捞季节十分短暂,物以稀为贵,加味道鲜美,成了桐城下待客的主要原料。在不是季节的时节,人们吃不到新鲜的凤凰鱼,只能用晒干的小鱼干充数,当地人曾有传言:山珍海味我不要,麦鱼炖蛋香喷喷。
莫敌夹了一条小鱼,送进嘴里,果然传言不虚,更重要的是,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主食一来,莫敌笑了,这东西似曾相识,米饺。莫敌在南宁军校时,曾经跟人在南宁街头吃过一种叫粉饺的食品,与这个桐城米饺有三分相似,只是一入口,高下立判,桐城米饺以素食为主,蘸以荤油,颇具地方特色,而记忆的南宁粉饺,则以瘦肉虾米为主,蘸以酱料,是广式早茶的佳品。
让莫敌意外的是,这位魏县长对于桐城拆墙之事一言不发,虽然他早听莫仲庆介绍过,这位魏县长是个角色,之前罗县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拆完的城墙,他一句话解决了。他告诉当地居民,谁拆的墙砖归谁。于是全城青壮妇孺,争先借以渔利,不到一个月功夫,砖材四散,大功告竣。
在莫敌在桐城过得写意之时,但家庙的李本一却惶惶不可终日,因为韦介伯告诉他,414团又断粮了!庐江的凌前锋拒不提供粮草,理由只有一个,盛桥的王占林和韦介伯还没有决出胜负,庐江的粮草只能提供给一方,那是战胜者。
第十三章 换防(十八)
莫敌在桐城的古城墙遗址已经走了十天,途还去了一趟孔城,逛了一天的老街和桐乡书院,算是把清代桐城派一脉理了一遍。这是一个充满化的地方,让莫敌饱饱的品味了一回。相而言,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桐城的古城墙,古城墙虽然拆除,但是根基仍在,古人建城,非常的扎实,内外采用石条,间夯以泥土,但是墙则全部由巨大的三条砌成,石条之间,严丝合缝,难入薄刃。在莫敌看来,四四方方的城池是常见的,像桐城这种圆型的较稀,不仅是圆型,还搞了八个门,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分别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一般来说,开、休、生三吉门,死、惊、伤三凶门,杜门、景门平,但运用时还必须看临何宫及旺相休囚。古人有歌曰:吉门被克吉不,凶门被克凶不起;吉门相生有大利,凶门得生祸难避。吉门克宫吉不,凶门克宫事更凶。所以古桐城在建城之时不留死门,城门的外型虽然在,却没有门洞。不过把杜门也不留门洞,是莫敌不能理解的了,也许又是什么讲究吧。
莫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时间在桐城逗留,是因为军部的一个电报,参谋长杨赞谟在电报要求莫敌率警卫营在桐城暂留半月,食宿由528团承担。此次176师野补团庐江作战的费用,军部已经让人送到岳西,以法币结算。野补团是日械部队,四十八军没有物资可供补充,用法币结算,也是个好办法。至于莫敌与警卫营逗留桐城,528团的接待费用,与此次作战的物资补充一起,军部也已经送到岳西176师师部,由师部一并下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