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旅扎营的地点是刘仁开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从狭窄的曹家楼山谷一出去,是一片畅亮的开阔地,这里没有种冬小麦,也没有高大的树木,临近山口,有一眼泉水,泉眼出水很多,流成一道小小的溪流,清澈见底。只要是有行军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营地。刘仁开的心思很活,他知道,人都是自私的,先到者肯定会占据较好的地段,后来者只能在别人选剩的地方呆着。这块营地,最好的地方自然是泉眼附近,最差的要数东边山脚,这里紧挨着一片松树林子,视野很不开阔。果然不出刘仁开所料,最后到达的辎重营,只能在东边的的山脚扎下营寨,而刘仁开早已让人弄了一条隐蔽的壕沟从山边绕到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走了一天的建国军早已入睡,军营,只有流动哨和明哨不时晃一晃手里的电筒,装模作样的问着口令。
月亮下去之后,东边山脚更显黑暗,松树林子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吱吱怪响,刘仁开坐在树下,折了一根松,剔着牙缝,松针的清香,从口腔传到鼻腔,让人变得精神。
先抢还是先烧?这个问题刘仁开想了很久,先抢可能会抢到一些好东西,别的不说,光是几百匹驮马,足够让自己发一笔小财,至于那一箱箱的有坂子丨弹丨,一件件的甜瓜*,都是亮晃晃的大洋。但是如果先抢,有可能打草惊蛇,一旦惊动了敌人,对方展开反攻,想弄掉他们的辎重十分困难。
这次伪十一旅远征庐江,每个士兵都带了三天的干粮,之后的粮草补给由庐江和巢县方面提供,不需要安庆负责。所以辎重队并不负责运输粮草,百多挂大车面,全部是武器弹药。一到扎营地,辎重队很简单,把牲口卸下,把大车集在一起,牲口则统一集到下风喂食,毕竟,一百多头牲口,屎屎尿尿发出的浓烈味道,不是太过好闻。
“领导,不如我们兵分两路行事。”身边的队长陈定一出主意。
“怎么个分法?”刘仁开问。
“我带人在面烧辎重,你带人到下面去抢驮马.”陈定一说:“我估计这么多人,想抢出太多的武器弹药也不太可能,倒是弄走驮马可能性大一些,武器弹药我们不缺,弄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还不如驮马有市场。”
陈定一是个极有作战经验的老革命,四十三岁,刘仁开还要年长几岁,他是桐城本地人,还有一个身份,是共桐城工委书记。他对目前的情况很清楚,他的独立大队全部是日式武器,弹药丰富,没有必要为了弹药铤而走险。即使侥幸缴获一些弹药,也不好出手,唯独一个对武器感兴趣的高河埠刘进,也不会买这些武器弹药。至于138师,在陈定一看来是一堆废物,他们宁愿赤手空拳也要等峰下拨武器,决不会自己掏钱去市场购买日式装备。刘仁开也同意陈定一的计划,他的出发点没有这么复杂,很简单,弹药重,要人扛,是负担,驮马不同了,不仅自己会走,累了还能代步。
两人盘算了很久,把这次带出来的人分成两伙,这次行动,因为最好的出发点是打算缴获辎重,缴获则需要搬运,因此整个大队的作战人员三百多人无一缺席,全部参与。现在计划有变,人员显得有点多余。讨论结束,兵分两路,陈定一这边只留了一个排三十来人,其余人手全部跟刘仁开走。
等待,漫长的等待,一直等到黎明前的黑暗出现,陈定一才决定动手。这个时候,万籁俱寂,连夜游的东西都睡着了,山谷里的军营,只有几盏气死风的马灯也闪着淡淡的光,照着抱着枪缩成一团的岗哨。
随着陈定一的身影一动,三十多个战士鱼贯而起,每人手里,搂着一个巨大的竹筒。很快,三十人接近大车,拔开竹筒的塞子,把里面的液体往大车淋了去,顿时,一股浓烈的汽油味弥漫开来。
不一会,连竹筒一起扔了的战士退了回来,只留下最后一个陈定一,只见陈定一远离大车,从肩取下一把强弓,把箭支前面的沾了汽油的棉花点火,向围在一圈的大车射去。
顿时,大火燎红了半边天。
在所有人的注意力被火光吸引之时,刘仁开出手了,一群人悄悄的接近牲口群,把因为火光而吓得嘶鸣不止的牲口解开,往侧面的山谷走去。等辎重营发现牲口不见时,刘仁开已经早早消失在暗夜之。
大车的弹药开始殉爆,*飞到半空,如同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又如同一枚枚照明弹,把刘仁开们脚下的路照得通亮,直到走出很远。
第十三章 换防(七)
弹药的殉爆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谁也不敢靠近,直到很长时间没有了响动,才有人战战兢兢的接近。!李仕贵在两个团长的陪同下走近爆炸现场,也不愿意太近,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李仕贵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让不值钱的手下去探个究竟,不一会,手下回报,*一颗不剩,全部爆光,子丨弹丨到是还有不少,不过大多已经烧变了色,变了型,不堪再用,只能报废。因为谁也不愿意配发一些有问题的子丨弹丨,这是你死我活的家伙,如果在关键时刻哑火,那可是要收命的。
没有了辎重弹药,仅凭部队自带的那点弹药是不够消耗的,这个道理只要是从军的人都懂。伪军每人配发五个南京兵工厂生产的仿九七式*,外形虽然跟原装日式的差别不大,可里面的内容则大不一样。日式采用的是*,装药量58克,南京产的差了许多,只有一半的*,加一部分的*。重量增加了,威力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有时候,连外壳都不能炸开,有时候一声闷响,只能把外壳一分为二,完全不能形成杀伤力。至于枪支,每个士兵人手一枝三八式步枪,配发一个弹盒,十个弹匣,五十发,这点子丨弹丨,也只能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作战,如果与对手打阵地仗,十五分钟能耗尽。
如此形势,李仕贵不敢再往前走一步,而是地扎营,加强警戒,同时向安庆师部告急。很快,刘作欣的指示到了,要求李仕贵,不要停留,而是继续前进,必须在三天之内到达庐江,弹药由巢县的一一六师团部直接补给,粮食,则由庐江守备团王占林负责提供。刘作欣的想法是对的,十一旅北的这三天,肯定还会遇到对手的骚扰,但是只要不与对手缠斗,凭身的弹药,也足可支撑他们到达庐江。至于物资由安庆方面补给,刘作欣根本不作考虑,他手里的十二旅,弹药都还没有配齐,哪里会有多余的。
李仕贵也不是蠢人,他理解刘作欣的难处,决定继续北,只是把部队进行调整,27团仍然是前锋,但是拉开了距离,一个营作为先导,接下来是27团的另外两个营及旅部和赤手空拳的辎重营,28部也分成两部分,一个营吊在距离旅部两公里左右,与旅部军遥相呼应,另外两个营为后军。
白天,小心翼翼走了一整天,没有遇到袭击,李仕贵松了口气,他估计,对方即使动手,应该地还是会在晚,因此晚选择扎营时,定在人口相对较多的会宫。这是个不小的乡镇,居民较多,与老百姓搅在一起,估计骚扰者投鼠忌器,也不敢太过于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