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军部的回电到了,是参谋长杨赞谟亲自回复,电报完全同意莫敌的意见,并一口答应,这次176师野补团和138师野补团出战的军费全部由军部直接下拨,不会让野补团吃亏。野补团各项费用自理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好处是面丢了个包袱,不好处是用起来不手,毕竟,不吃你的嘴不软。莫敌任四十八军参谋处主任后,有了一份俸禄,每个月法币235元,在民国二十五年,三十元法币可以折合一两黄金,猪肉两角一斤,二百多元还真不是一笔小收入,不过到了民国三十年,抗战进入相峙阶段,法币的水份多了一些。野补团罗卫以下,都是不领薪俸的,而且军费也基本不拨,因此,对他们的作战,不能作硬性安排。这次莫敌把两个师的野补团作为主力使用,军部如果不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下面出工不出力不能责怪他们了。
“通知颜俊隆,让他遵命行动。”莫敌对龚庆元说完,又有点担忧的问:“要不要先跟你们师长大人说一声,不然,我们可是越级了。”
龚庆元摇摇头,说:“杨参座的电报,我们师座也能看到,他不会有意见的。能够有人帮他操心北路之敌,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既然这样,时间不等人,你行使参座大人的职责吧,我跟凌县长还有半瓶酒半桌菜没有解决,不插手你们师的事务了。”莫敌笑道:“至于176师的工作安排,军部杨参座会负责,我人微言轻,可不敢对官指手画脚。”
“你这还不算指手画脚?你这完全是牵着官走啊!”凌前锋说:“莫天纵天马行空,用兵如神,今天见识了!”
“县长大人过奖了!”莫敌笑道:“我在这里,算是与军部最近的一员,我如果不主动协调,是失职,李本一是我从军时跟着的兄长,他的事,我不敢怠慢。”
凌前锋点点头,在他看来,莫敌能够运筹帷幄之决胜千里之外,真正体现为将之道,这份水平,许多军衔地位远在莫敌之的领军人物也未必能够。
不多久,颜俊隆带着部队过来了,在庐江城现租了二十几挂大车,把红衣大炮和*弹丸拉往三河,莫敌和凌前锋的酒兴完全被破坏,一场酒宴草草收场,各自归巢。
入夜,东边的盛桥静得如同坟场,北边的三河也未见任何敌踪,战役,却在南边遥远的鲍冲湖边打响了,动手的是菜子湖里的霸主刘仁开,首当其冲的是刘作欣第六师十一旅的辎重营。
第十三章 换防(六)
虽然不在莫敌的计划里,也没有得到176师的命令,但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一口,不是刘仁开的风格,这个藏身在嬉子湖里的176师独立大队的大队长,深知送门的生意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更何况送货门的是建国军第六师的第十一旅、一支在刘仁开看来的弱旅的弱旅。
安庆增援的部队是建国军第六师的第十一旅,确实不强,典型的拼凑旅。因为一次的运兵船被莫敌打掉,严重耽误了第六师的成军。为了让第六师达到满编,南京建国军司令部不惜采取拆东土墙补西墙的法子,从苏北把围堵新四军的队伍抽调部分,又在皖南地区新抽壮丁,以及在南京周边招兵买马,好不容易凑足了三千多人,租用了一条商船,连夜送到安庆。到了安庆后才发现,这三千人简直不能用军队的形容,从苏北过来的还好一些,这些人大约是苏北保安军出身,之前是国民革命军八十九军李守维的部下。去年十月,李守维在黄桥与新四军粟裕部大战,惊了座骑,掉进一个不算深的小水凼里,死于非命。有道是树倒猢狲散,李守维死了,部下也作鸟兽散,很大一部分为了活命,转投了建国军。这回抽到安庆,算是异地从军,也是任援道的治军之道。只是这些人的武器有点太差,士兵没有一条三八步枪,甚至没有一条正式,连汉阳造也是少数,大多是巩县造的元年式步枪。这种枪使用汉阳造的圆头弹,性能却远远不如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老四年式,更长更重更笨,更没有准头。
这些人到了安庆后,刘作欣一眼看出他们作战能力之低下,为了以最快速度提高主力部队的作战能力,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高河埠刘进团和官桥驿刘迈宰团的三八式全部收来,武装第十一旅。换了装备的高河埠守备团和官桥驿守备团的士兵,顿时成了大杂牌,之前放在仓库的正式成了首选武器,汉阳造、巩县造也发到了士兵的手,即使是这样,枪支仍然严重不足。高河埠守备团为了让手下的弟兄不至于空手,驻守棋盘的孙权营长想了个办法,向527团彭伍买了一百多支早已淘汰的龙州快利,好在龙州快利通用7.92口径的子丨弹丨,不至于沦为烧火棍。
第十一旅在刘作欣的送别下*出发,人手一支三八式步枪,配备了钢盔背包,新军装新军帽,新绑腿下面是新的黑布鞋,到也显得兵强马壮。遗憾的是没有步兵炮,没有曲射炮,甚至掷弹筒也没有,算是很纯粹的步兵。十一旅旅长是个熟人,莫敌在衡阳游干班的老同学,八十九军的老人,从苏北过来的李仕贵。这位去年流年不利,在与新四军黄桥大战时一不小心负了重伤,差点没有送了小命。好在有几个还算忠心的手下,顶着枪林弹雨把他从战场抬了下去,算是把命捡回。只是活着还不如死了,在他昏迷之际,走投无路的手下投了建国军,他也稀里糊涂成了建国军的一员,还升了一级,校升成少将。枪还是那把旧枪,皮带也还是那个旧皮带,只是把头顶的青天白日帽徽改成了五彩五角星,李仕贵成了传说的汉奸。
按照建制,十一旅算是满编,下辖伪27团和28团,连同辎重营和行政后勤人员,共计四千二百人。四千多人的部队,在安庆到庐江一线,可谓是绝对强大的存在,自从张云逸的新四军江北纵队离开后,在这一地区还没有这么庞大的军事单位。李旅长对此十分了解,因此对去庐江一游,认为是绝对安全的。然而,他却没有想到,才走了一天,还没有到鲍冲,刚扎下营寨,遇到了胆敢在太岁头动土的角色,那是莫敌更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刘仁开。
十一旅刚过杨桥,落入藏身在大龙山的刘仁开侦察排的监视之,两个主力团一前一后,间夹着的是旅部,步子走得不快,也还算是精神,毕竟是头一天行军,不算太累。在大部队走过,刘仁开的人决定现身之际,后面又出现了一伙建国军,连忙退回到观察点,仔细一看,是十一旅的辎重营。辎重营拉的东西不少,大箱小件,一百多挂大车。从安庆过来的这条路,路面不宽,适合驮马运输而不是大车,有些路面需要简单的修整后,大车才能通过。艰难行走的大车,渐渐的拖在大军后面,距离越来越远。
接到侦察员的消息,刘仁开已经确定,今天晚建国军的行程不会越过鲍冲。鲍冲是一条低矮的山谷,入口窄出口宽,间是平缓的谷地,两边是森林密布的缓坡。伪十一旅还没有到,刘仁开的人已经提前到了这里,刘仁开的计划很简单,在下半夜,抢劫建国军的辎重,要速战速决,能弄走的尽量弄走,弄不走的一把火烧掉。
刘仁开并不希望在这一战缴获多少物资,目的是搞掉对方的辎重后,迫使对方再从安庆调拨物资,因为想打跟随大军行动的辎重的主意不容易,但是搞落单的辎重容易得多,从安庆到庐江,怎么样绕也绕不过嬉子湖,只要十一旅在庐江打响,这条通路是刘仁开的财路。
不怕贼偷,怕贼惦记,李仕贵这一次,是让刘仁开给惦记了。
一切按照刘仁开的计划行事,包括建国军十一旅,以及十一旅的老大李仕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