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莫敌与凌前锋走在庐江城大街,宛如一个观光客与导游,莫敌发现,身边这个拆了大半庐江城墙的县长并不是一个鲁莽之辈,他在拆除旧城时,保留了大量的人古迹,古民居,石板路,城惶庙,以四牌楼为心的十字大街,与万仞宫墙遥遥相对。 在四牌楼面前,莫敌不由停下了脚步,这个由四个跨路牌坊拱聚联成一体牌楼造型美观大方,全用汉白玉大块石投榫而成,四根大石柱成八九田方形、粗围双人合抱、楼横梁石柱、满雕石刻、柱脚八个石狮,栩栩如生。凌前锋告诉莫敌,四牌楼楼高3丈6尺,雄伟严峻,是古庐城的象征。过去缩在庐江城墙,不显得四牌楼的雄伟,如今拆了城墙,方显出其矗立于城之巍巍然,与不远处的李家塘、詹家塘、丁家池相映成趣,香荷伴水碧,青丝垂柳绿,飞燕晴空舞,独钓闲来客。

莫敌第一次认为,拆掉庐江古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走进县府,莫敌与凌前锋已经仿佛多年老友一般,谈笑风生,合谐之极,倒是在一旁的韦介伯越显多余,他自认为自己多才多艺,武双全,却怎么也不能融入进去,急得一头大汗。

“民国二十七年,我来庐江任职。当时坂井支队刚刚离去,庐江城里一片狼迹。听苟活者言,坂井支队连夜进入城,高大的城墙成了日本人的帮凶,几个日本人把城门口一堵,城里的人谁也出不去,一家一家老老实实让日本人盘剥,搜刮,侵扰。一任县长也被堵在城里,被日本人吊在朝阳门的门洞里,活活打死。”坐下不久,凌县长大人开始忆当年:“我到了这里,看到那副惨状,现在想起来还恶心。一怒之下,把城墙给拆了,只留下北墙,既能挡挡风,也能给怀旧者一点念想。莫老弟不会怪我是败家仔吧?”

莫敌呵呵笑了,说:“进入火器时代,城墙已经过时,在日军的300毫米臼炮面前,再高再厚的城墙,也经不起几炮,靠城墙防御,那是满清年头的事了。城墙,只能是一种古迹,可以供人凭吊,可以让人怀古,现实意义不大。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古代,社会不停的往前发展。我看今天的庐江,视野开扩,经济繁荣,不再是过去的小城寡民,这都是县长的一拆之功。”

得到莫敌的认可,凌前锋十分得意,对于他拆城这件事,这几年赞成者少,否定者多,更有人认为要杀之而后快。

“我要给庐江一个和平的环境,尽我之力。所以我不管是什么人来庐江,只要他对庐江带来好处,我都欢迎。”凌前锋说:“当然,不包括日本人。”

莫敌笑了,这位还真是政治白痴,难怪这几年庐江一起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会是赤军,一会是国军,一会又是建国军,根源在这里。当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位于汤池镇南,直到民国二十九年年初搬离,叶挺军长还曾在这里写下“云美人雾里山,立马汤池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的诗句。

“对凌县长的做法,莫某不敢苟同。”莫敌说:“一个县,没有一个稳定的军事环境,每天要应付不同的对手,累暂且不说,浪费县里的资源,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负担。”

“天纵有什么好的办法?”凌前锋倒也不是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耻下问,是读书人的美德。

“我认为一个县的财政还是要掌握在政府手里,给驻军多少钱,怎么给,由政府说了算,而不是反而受到驻军的控制。”莫敌说:“我们在岳西,政府税收我们是不能干涉的,政府给我们一块地,让我们军屯,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双方都有好处。庐江也应该这样,你把警局和税局等部门全部交给驻军负责,反过来要驻军给你钱用,有点本末倒置了。”

凌前锋点点头,说:“我是最怕这些事务性工作的,本想这样省事,结果越想省事越多事。天纵你有经验,可有计策教我。”

“现在倒是有个机会,是严宽那一百多人,我把他们全部交给你,解甲归田,成为县政府公务人员的一部分,负责起庐江的治安和税收工作,今后,再把管理延伸到各乡镇,庐江渐渐的掌握在县政府手里。138师在这里驻兵,县党部主任肯定是重庆任命,之前南京任命的那一伙,能留的留,不能留的撵走。”

凌前锋点点头,有点哀婉的说:“138师这些人,麻烦,如果是176师来驻扎好了!”

莫敌笑了,这个,自己可做不了主了。

第十三章 换防(四)

作为贵客,莫敌被凌前锋留在了庐江县城,知道莫敌对国传统化有兴趣,专门在丁家池边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给莫敌下榻。!不受戴见的韦介伯被凌前锋赶去了冶父山,与李本一汇合,倒是把颜俊隆的野补团留在了庐江东的老绿营里,理由是颜俊隆的队伍较本份。其实,不是颜俊隆的队伍本份,是他们没有嚣张的本钱。野补团从霍山但家庙出来时,是以辎重运输队的形象出现,除了一个警卫排,其它人都没有携带武器。接到出兵庐江的命令,颜俊隆兵分两路,一个营返回但家庙把全团的武器运来,两个营则日夜兼程,从万佛湖赶到庐江。一路,大多数人都是两手空空,这样的队伍能有什么资格嚣张,却没想到得到一个评语:本份,这也算是意外之收获。直到野补团在老绿营住下一天之后,运输武器的队伍才到,野补团也才算是告别空空两手的境地,虽然配发的武器大多是老式的汉阳造,但是起码也能射出子丨弹丨,不至于在遇到敌人时赤手空拳。

莫敌在庐江城里过得惬意,品味着千年古城蕴涵的浓浓化。庐江城地势较平坦,河塘环绕,水杉丛生,树木葱郁,白鹭翔集。历尽沧桑古城墙大多已经拆除,但遗址依旧,古城池地貌依然,护城河依稀可见。清清碧水,凄凄蒿草,与古城旧址相伴相依。虽时过境迁,仿佛仍能看到当年诸候争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在此筑城为都,囤粮积谷,操练三军,欲与隔江相望的东吴决一死战。民国初年,“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曾赋诗一首《大城畈》以咏庐江古城。遗址凄悷大城空,断垣颓壁落残红。荒冢厚土埋征骨,战马嘶咽泣江风。今有几朝帝王在,不见当年称霸雄。功名千古垂青史,家国兴亡俯仰。仿佛是受吴保初的诗意所影响,莫敌的闲逛竟也有了些许怀古的意味。

每日里,莫敌在庐江城闲逛,大荒田、小荒田,老曹山、小曹山,周婆墩,乔公墓,金牛晚眺、青帘渔火、水濂雨声、绣溪春涨……流连忘往,乐不思蜀。浑不知在东北十数公里处,冶父晴岚的风景之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

王宪林遇伏身死的消息,迅速传到庐江南部诸乡镇,散落在南部的王宪林二营的五个排,大难临头各自飞,其两个排星夜逃离,绕过黄陂湖,去盛桥投奔王占林。有一个排直接散伙,各奔东西,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还有两个排,很是光棍,派出代表进入庐江,找到警局局长严宽,要求入伙,严宽把代表带到凌县长办公室,凌县长大喜,立即把这两个排任命为当地警所和财税所的负责人。严宽之前留在老绿营的伤兵都转到了县城,打算治好后放到各地负责治保,有了两个排的加入,人数宽裕了很多。

两个投奔王占林的排,把庐江的最新情况报告了王占林,138师大兵压境,把王占林吓得魂飞魄散,第一个念头是放弃庐江,撤向巢县。是准备撤兵之际,巢县116师团的命令到了盛桥,要求王占林地警戒,拖住庐江的138师,巢县的援兵已经出发,汇合合肥、安庆方面的援军,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138师,收拾在庐江。

王占林这才定下心来,把警戒哨直放到冶父山边,警惕敌军来攻。李本一在冶父山防守,王占林在盛桥防守,两方各守一地,一时到也相安无事。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6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6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