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万斤粮,也只能作一缓冲,一来是没有钱,集团军救助也只能有这一次,一个月之后,如果我们仍然不能把自己的驻地拿下来,饿死也是咎由自取。”李本一说:“138师,面给了我们四个县的辖地,如今只剩两个,纵观安徽全境,辖区越打越窄的也只有我们138师了。我想听一听,对下一步有什么想法,坐吃山空,等边救济,还是果断出击,收复失地。”

听到李本一的话,大家都不敢作声。一次413团在桐东失利,连累414团也丢掉了庐江,三个团一起挤在舒城。舒城是何述圣412团的辖区,养活一个412团有余,却无法养活更多,虽然413团的人数所剩无几,三个团加起来总人数仍然可观。新来的刘青龙413团是个满编团,一旦全部到位,到哪里安身?霍山还是舒城?

二十一集团军和安徽省警备司令部的命令很明确也很有问题,138师三个主力团,412团舒城,413团无为,414团庐江。舒城没有问题,问题是庐江和无为,庐江除了414团之外,还有一个和平建国军的王占林团。而在无为,413团在去年十月来到无为时,这里可谓七十二路反王八十一路硝烟,有游击挺进军,有和平建国军,有新四军,有土匪,有江霸,还有日本人。413团夹身其,呼吸都困难,更不用说要求当地政府承担军粮军饷了。难怪被弄得灰头土脸,连莫敌也表示同情。

“我的想法是,尽量节省粮食,减两餐干的为一干一稀,至于菜,能不吃不吃吧。”崔坚的话,透着一股的无奈。

“再省,这些粮食也吃不了多久,算能多拖一个月,拖完那一个月怎么办?”李本一问。

场面一片死寂。

莫敌忍不住了,说:“省,不是个好办法,还是要想办法弄才行。”

“我也知道,省不如挣。”崔坚哀叹:“问题是怎么挣!”

“怎么挣?有枪有人还不容易,大了不起,抢!”莫敌笑了。

“抢谁?”龚庆元乐了,莫老大还是当年的莫老大,没有什么改变。

“第一顺位是抢日本人,第二顺位是抢和平建国军,第三顺位是抢土匪湖霸,第四顺位是不法商贩。”莫敌手指头一搬,差不多一拳头。

龚庆元点点头,拉着崔坚,说:“副座你对这一带较熟悉,把巢湖一圈的敌我态势介绍一下,我们一起想想,从什么地方开抢。”

“真的要抢?”崔坚惊讶的问,他认为,莫敌是在开玩笑。

李本一也望着龚庆元,他当了近二十年的兵,堂堂正正的打仗,清清白白的杀人,没有干过这种污七八糟的事,一下子,他有点回不过神。

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三)

第一顺位是抢日本人,第二顺位是抢和平建国军,第三顺位是抢土匪湖霸,第四顺位是不法商贩,目标既已定下,接下来是选择。!选择采用的方式是排除法,首先排除的是日本人。距离舒城最近的日军驻扎在合肥,之前138师驻扎在六安时,没少跟他们打交道,对于日本人这支军屯性质的二流部队,他们有很深的了解。一一六师团于1938年5月15日以第16师团留守人员组建,辖两个步兵旅团,一成立即编入华派遣军,先属11军,参加过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因为在作战损失较大调往13军,作为驻防部队一边修整一边治安,同时还要作为第二梯队养精蓄锐,有朝一日杀一线,与国央政府军血拼。目前,以师团长篠原诚一郎为首的一一六师团司令部驻地在巢县,清野直之第119旅团是莫敌的老对手,驻守安定,尾崎信行第130旅团则驻守合肥,在六安合肥之间与138师团拉锯的是这个旅团。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哪怕是采用打劫的方式,从130旅团身捞便宜,138师从师长到士兵都没有这个胆量,他们深知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更何况目前驻守六安的是第七军,与130旅团形成下面冲突的也是第七军,138师不会捞过界。

既然日本人不能成为失去的对象,那退而求其次,抢和平建国军。合肥有沈席儒的第五师,还有三个守备团。第五师的三个守备团其一个还是玩笑,那是舒城守备团,舒城完全掌握在138师手里,和平建国军不可能染指。相对而言,有抢劫机会的是王占林的庐江守备团。王占林的庐江团,过去一直搞不明白隶属,他是在安庆刘作欣第六师的协助下发展起来,而庐江从地域划分则更靠近合肥,最重要的是王占林在南京有人,不服刘作欣也不服沈席儒,从而成为一个独立存在。这次明确为第五师下属,才把隶属确定,其结果是刘作欣乐得不管,沈席儒懒得过问,王占林仍然是独自为政。去年十月,138师414团开到庐江,与王占林打了几仗,互有胜负,总体而言,414团吃亏较大。不是414团团长韦介伯笨蛋,而是因为王占林先入为主。王占林这几年在庐江的经营,虽然不至于把庐江弄得铁板一块,但是风评不差,他大搞贸易,从南京等地调入大量物资,与当地产品进行交流,搞活了经济,还搞富了平民,最重要的是,他肃清了巢湖西部的匪患,渔民能在湖安全劳作,而不会遭到抢劫。新四军撤出无为,一一六师团搬到巢县后,濡须河漕运完全落入敌手,补充物资从濡须河漕运进入巢湖,直接到达盛桥等地,不需要再通过安庆等地转。有了地利人和,单凭一个414团,想憾动王占林在庐江的地位,不容易。

龚庆元听到崔坚的介绍,第一想法把这次抢劫对象锁定王占林,在他看来,一个和平建国军守备团,水平有限,战力有限,算是占据地利人和,优势也十分有限,所谓尽是胡椒也不辣。莫敌也与龚庆元有同样的意见,莫敌跟王占林在望江打过交道,王占林输得很惨,这么一个角色,来到庐江后,享尽地利人和,算他化身为龙,也不能升天。

莫敌认为,之所以138师414团不能在与王占林的交流占居优势,原因还是归结于414团的领导人,一将无能,牵累三军。

在崔坚和戴家谨的介绍下,龚庆元和莫敌对414团团长韦介伯有了粗浅的认识。韦介伯,生于1903年,今年三十八岁,贵州贵阳人,贵阳讲武堂毕业。民国二十四年赤军过境,王家烈势力被薛岳架空,王家烈军残部周芳仁等率领2个团的黔军逃入广西,其有担任营长的韦介伯,此后,韦介伯一直在桂军生存发展。抗战暴发,韦介伯担任陆军第48军138师412旅824团团长,进入前线,参与了徐州会战、津浦路南段攻防战,在霍山鹿吐石铺,824团全力出战,终获大捷,成了韦介伯的善战之名。

政治部主任戴家谨补充说,韦介伯身材魁梧,像貌堂堂,一表人材,治军极严,正直无私,敢作敢当。武双全,下笔千言,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军营传“天不怕,地不怕,只怕韦介伯讲话。”拉开话匣子,古今外,天南地北直说得你脚站麻了为止。

这样的人才,应该不至于在庐江站不下脚跟,莫敌和龚庆元十分不解。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6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6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