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你这十九个兵站,如果没有野补团作依靠,谁会尿泡你?”莫敌问道:“你或者依靠岳西县政府,或者依靠176师,相而言,这两个更是后爹,还不如野补团。”

何得贵低头想了很久,说:“这些我都懂,是不放心罗卫,他是正规军校毕业生,心里的道道更接近颜俊隆。按照我对罗卫的了解,他528团的周孟雄团长,527团的杨创团长更适合担任主力团的团长,但是野补团的老大,他只怕当不起,最多一年,他能把野补团弄到断粮。”

莫敌看了何得贵一眼,重重的点了点头,如果没有面前这位,自己的野补团只怕早断粮了,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半年之久,全团每天过千斤的粮食,都靠后勤处和辎重大队提供,他们以商业和服务,向当地民众换取粮食,养活部队,这个状况,还需要几个月,等到五河军屯的冬小麦下来了,才会有根本的好转。罗卫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野补团主官,莫敌也说不好,毕竟,会打仗的人不少,能让自己活下去的却不多。何得贵还只知道一个138师野补团的情况,莫敌则了解得更多,在鄂豫皖一带的广西三个军里,能够养活自己的野补团,只有176师这一个,其它的,基本都与之前的设想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不仅是138师的野补团如此,驻守六安、淮南的第七军171师、172师野补团也差不太多,至于驻守鄂东北麻城商城经扶一带的八十四军173师、174师和189师野补团,据说173师凌云野补团已经成了全额拨饷的主力部队,而174师的岑雄武野补团已经名存实亡。

何得贵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必须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二章 战余(四十七)

从岳西经包家到深沟铺,这条路莫敌走过一次,只是当时走得急,从包家左转六道河子,旨在赶路。!这次再走这条路,莫敌决定一路慢慢行来。铜锣寨,风景绝佳,以秀水、松、怪石、绝壁、云海、珍木、繁花著称于世,也成了这次莫敌出行的首要目标,在这战乱之秋,难得一次休闲与淡静。在包家兵站吃了午饭,兵站负责人告诉他,再往北行是霍山地界,不再有兵站接待,只能带干粮充饥。莫敌认识这位兵站负责人,是最早一批从广西过来的随队辎重人员,姓邹,很客气的叫他邹站长,邹站长涨红了脸,一个劲的摆手,自称邹三。邹站长在兵站里抽出两匹骡子,交给莫敌的卫队长,满满两骡子的装备。有两顶日军小队帐篷,还准备了一些吃食和草料,更在草料盖了一个大铁锅。有了铁锅,有了吃热食的可能,莫敌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客气,反正回来时还要经过包家,到时退还给他行,也笑纳了。

有了帐篷,有了吃食,全副武装的卫队有了安全的保证,在这个地界,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前些年铜锣寨一带常有土匪出没,这几年,二十一集团军驻扎在大别山,在铜锣湾一带也有过几次剿匪,最近的一次是176师还在深沟铺时,派出师部所有的直属部队,包围了罗门沟匪窝,结果很悲催的发现,包围圈里的山民与土匪完全融合为一体,无法分辨。带队的参谋处长周孟雄一怒之下,把包围圈里的七百多人,全部坑杀,此地的匪患,顿时销声匿迹。

走了整整一天,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莫敌和他的卫队才停下了脚步,在一个叫阳排的地方,支开帐篷,准备过夜。

刚停下不久,当地的甲长走了过来,客气的跟莫敌打招呼。甲长年纪不小,五十有余,六十不足,头发斑白,背驼膝弯,身穿着当地少见的棉袍马褂,脚下是千层底的布鞋,一副小康富足的样子,举止很斯,应该读过些书。

莫敌问他,久闻铜锣湾大名,不知道如何游览,前辈有何见教。甲长楞了一下,知道旁边这个铜锣湾名声在外,有江北小黄山之称,铜锣湾地处霍英驿道边,自古以来游人不少,只是这些年,兵荒马乱,来这里旅游的人少之又少。自已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前朝满清时去过。这些年去土市赶集,甲长经常从铜锣湾下经过,没有起意去看一看,山路崎岖,不知道路况如何。

在甲长的指引下,卫队找了一个背风的地点支帐篷,搞夜饭,这个地方很不错,避风向南,一棵大树张着巨大的华盖,如同屋顶一般,风吹过,树枝吱吱呀呀,显得不太寂寞。甲长让人送了不少干柴过来,还弄了两只土鸡,柴火不收费,鸡则作价卖给莫敌。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山野宿,若无篝火为伴,长夜漫漫,何时才能天明。卫队的弟兄们都是野外生存的高手,三根木头,当一束,立定便是一个三角架,在木架的交叉处,吊了一个铁锅头,六安吊锅不过如此。锅头里烧着水,锅头下面,烧起了熊熊的篝火。莫敌身着军便装,没有挂军衔,更没有佩戴武器,一件棉军大衣裹在精瘦的躯干,大衣领子竖着,风吹得乱摆。山里的风山下更刺骨,虽然清新却带着寒意,卫队弟兄们搬了几块石头,请莫敌和甲长围坐在篝火边。

“这个地方叫铜锣寨,我在路听人说是因当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不是是否确切。”莫敌问道。

“那是扯卵蛋的,人们瞎编。”甲长说。

“呵呵呵呵,前辈不是读书人么?”莫敌听他说得粗鄙,笑了,说:“哦,那这个名字是何由来?”

“那还是明朝末年。”甲方在他的长烟杆压了一锅烟丝,伸到篝火边点着,吸了两口,喷出浓浓的烟,说:“当年张献忠打下六安后,趁势而,轻轻松松拿下了霍山。攻克霍山后,却进攻不了铜锣寨。当地的乡人以山寨为隘守,流寇一到,守山人敲锣报敬警召人,面对乡人居险守卫,流寇无奈,只得退去。后来,有了铁打铜锣寨,纸糊六安州之说,这个铜锣寨也定下名来。”

“八大王居然还有进攻霍山的故事!”莫敌笑道:“不过这个地方,山峦险峻,的确易守难攻。如果是沿漫水河往游打,一百人能守住一千人的进攻。”

“这位能用兵,应该是位长官!”甲方听莫敌的口气,问道:“请问贵姓?”

“我姓莫,叫莫敌。”莫敌回答:“这几年在安庆西六县呆的时间较多,霍山来的少。”

“莫敌莫长官。”甲长似乎想起了什么,惊道:“可是天下莫敌的莫团座?”

“过奖了,都是坊间的夸大传说,纵观天下,遥望古今,谁人能够无敌。”莫敌笑道:“当年不可一气的八大王张献忠也照样折于鳌拜鳌少保箭下。”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一而语。”甲长不同意莫敌的意见,说:“八大王与鳌少保,同是骑马打仗,同是弯弓射箭,同是刀枪剑戟,谁死谁活,那是技不如人。如今日寇来犯,则大不相同,彼携坚船利炮,快枪利刀,来势汹汹。反观我国,无枪炮之利,无弹药之猛,即便与日寇角力,也未必能胜。所持仗者,山川之利也。莫将军能借西六县山水之利,数歼入侵之敌,保六县平安,实国之干臣民之英杰也。”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6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6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