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菜弄得很丰盛,何得贵每次聚会,都会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一次,竟然从天柱山弄了一只八斤来重的穿山甲,红烧了一大盘,还附带弄了一条大鲵,也是传说的娃娃鱼,六斤来重。有了这两道主菜,再配一些茶树菇、五香豆干之流的东西,是一桌好的好菜。莫敌让靳同轩把夫人带来,美其名曰做会议记录,实际是感受一下岳西的大吃大喝气氛。

石重首先发言,他认为,郭台青部是当然的友军,既然是友军要以友待之。

靳同轩则旗帜鲜明的反对,他认为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不应该阳奉阴违,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与石重一个意见的是钟鼎鼐,与靳同轩一致的居然是何得贵,何得贵认为,有一句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靳同轩感叹说,大别山一山难容二虎,特别是赤军这种繁殖力超强的老虎。靳同轩和何得贵的话,让石重钟鼎鼐有点无语,谁都知道,话是这个理。

罗卫提出了一个意见,能不能收编,收编郭台青部,成为十一游下面的一部分。欧阳锦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罗卫的意见,认为这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做法,可以试一试。

罗卫的意见被覃国升一句话否定,覃国升认为,赤军是不容易被收编的,十八集团军,新编第四军貌似被收编,实际完全独立,不听调也不听宣,蒋老头子这是急了,才严令赤军限时过黄河以北方去发展。

大家都把目光集在莫敌身,这个时候,是体现主官作用的时候。莫敌知道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轮到自己开口了,很干脆的说:“人必须留下,不留下太不仁义,不是我等所为。”

石重和钟鼎鼐长松了一口气。

可莫敌的第二句话又让他们紧张了起来,莫敌接着说:“留下来,当一枚棋子,我们必须下好这步棋。下棋下棋,只听说过人下棋,没听过棋下人,如果被棋子所牵累,那是我们无能。大家议一议,怎么下好这步棋。”

莫敌的话给了大家一个统一的思路,有了这个定调,接下来好办了,九个人九种思想,如果一人往一个方向使劲,永远也不会走到一起,如果大家往同一个方向使劲,力量是相当大的。三杯酒下肚,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基本方案成型。当章小蕙把字组织好,读给大家听时,大家都不太相信,这种阴谋居然会出自自己之手。

第十二章 战余(十八)

在岳西县的东部,是茫茫峻岭,一直延伸到潜山境内,著名的古南岳天柱山,处于潜山境内。 !潜山北部,分成泾渭不同的两种地形,西边是山地,是大别山的边沿,而东部,则是平缓的长江下游平原。潜山县境的北部,是连绵的山区,也是安庆一带著名的三不管地带,是大别山闹匪患最严重的地区。其又以潜山县境内最为严重,因为县治梅城远在南边的潜水河畔,对于北部的大山,鞭长莫及。而与这一片大山紧邻的岳西县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之任之,不愿给自己添麻烦。至于东邻桐城,北邻霍山和舒城,直接不予理睬,眼不见为净。

当莫敌把这个地形特点向各位略作说明,见靳同轩脸泛出了轻松的笑意,罗卫眼尖,指着靳同轩说:“同轩看你的表情,应该是理会了老大的意思,说说看,你的意见。”

靳同轩看了看莫敌,又看了看围坐在一起的众人,说:“我把我的理解说一说,老大看看是不是切合你的想法。”看到莫敌点点头,提高了声音,继续说:“老大的意思,是不是把这伙赤军放在属于潜山管辖的大别山东麓,这个地方,潜山不愿意管,我们管不着。只要他们做事注意分寸,不太出格,不会有人干涉他们的存在。算是头发现,怪罪下来,我们也能睁着眼睛装糊涂,一推六二五。”

“很有道理。”罗卫仔细看了看地图,说:“这个地区,往北主簿官庄一带,是岳西霍山桐城和舒城交错地带,霍山和舒城属于138师辖地,更加复杂,很好很好。”

石重看了看,说:“我们可以告诉对方,平时可以呆在其它县,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到岳西暂避一时,可以与我们在头陀的兵站联系。”

钟鼎鼐说:“这样最好,郭台青这人不错,我不想看着他们为难。”

莫敌点点头,对覃国升说:“这个事交给你来处理,务必妥当。”

覃国升立即站起来,很认真的回答了一句:“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莫敌的意思,如果让石重钟鼎鼐去处理,肯定会倾向于对方,如果让靳同轩和何得贵去处理,又肯定会制约对方,只有覃国升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与对方没有什么成见,凡事会以大局为重,不会循私。

带着野补团的集体意见,覃国升与石重带着张生虎、赵胜安两个连以及近千人的辎重大队人员向东开拔,在潜山槎水分手,石重带着人继续前往桐城庐江一带打劫,覃国升则带着自己的小卫队北进板栗山,与郭台青洽谈。

郭台青随着石重进入大别山后,用一句话来说是如鱼得水,大山如同他们的母亲,在这里生存,远远要平原容易,在石重回岳西走了一圈这么一点时间,他们在当地做了一笔不小的生意,因为之前打劫所分到的大量物资,正是山区百姓所缺乏的,他们用这些物资,向当地百姓换取了大量的物资,主要是特产瓜篓子。准备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往安庆,年关将近,市场看好。在进入大别山区之前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日子过得有点差,因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最后通谍日益临近,所有在长江流域一带活动的赤军全部北迁,郭台青也得到了命令,要在1941年元月1日前离开枞阳,进入黄泛区以北地区。换防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一分钱的开拔费,也没有具体的路线规定,更没有沿途的接待方案,借五个胆子给郭台青,他也不敢离开自己熟悉的这块土地。石重因为感谢他带来好消息,把他带到大别山四十八军的防区,却不能作主把他留在这里,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里落脚,郭台青自己也没有底。

看到覃国升来到,郭台青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在这个地方呆下来了,心里才有了一点放松,眼看要过年了,还在外面流浪,作为游击大队的负责人,实在有点不愿意。他的游击大队,是一个营一级的编制,跟着他来到大别山区的,却不止五百人,因为一些游击队员还拉家带口,因为他们间的一些家属,在枞阳当地,属于赤色积极分子,早了军统的黄榜,如果不离开,只怕第一个清除的是他们。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有不少人在当地潜伏了下来,成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一环。

覃国升才到村口,郭台青得到手下的通报,连忙迎了去。

两人互相打量了一下对方,郭台青三十三四岁,身村偏瘦,大眼高鼻,身穿的是和平建国军的军服,只是帽子的五彩五角星换成了两粒扣子,左臂的白底蓝字写得分明:新四军。

两人作了自我介绍,覃国升还拿出了自己的派司,176师野补团少校政治部主任。看着覃国升的派司,再看看覃国升尚带稚气的脸,郭台青暗道,这个政治部主任,年纪轻轻,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在他看来,国民党的政治干部,大多是老朽,如果是年轻的,不是军统的学生哥是复兴社的青年军。想起这两个系统,郭台青不由自主的离远了半步。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5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5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