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公。”阚维雍说:“你可别小看国龙年轻,国龙打仗是把好手,智勇双全,是相当不错的师参谋长人选,我们军从央军校高级班挖来的这些人才,国龙是响当当的天字头一号。”
周祖晃字敬生,近五十岁的人了,复出后一时半会没有实职,安排在十六集团军任高级参谋,下面的人不好称呼他,利用他的字创造了一个尊称:“敬公。”周祖晃一听这个称呼乐了,在桂系,到目前,还只有三个人被尊称为“公”,一个是德公李宗仁,一个是健公白宗禧,这两个因为地位崇高,尊称为“公”理所当然。第三个“公”是已经死掉的廖磊,称为“燕公”,这个也没有人敢有异议,为国为民,活活累死,纵观国下五千年,也只有一个诸葛孔明可以肩,更何况也没有人愿意跟死人争风。周祖晃被称为“敬公”一来是因为他的老资格,保定一期,其次也是夏威之计,十六集团军司令夏威之前答应周祖晃一复出出任四十六军军长,没想到这顶帽子却落后何宣头,为了抚慰周祖晃,给了他一顶纸高帽,口口声声尊称他为“敬公”。夏威这一叫,在桂军里,叫出了第四个“公”。周祖晃特别享受这个称呼,为了这个称呼,不惜做个无名无实的高级参谋,直到四月下旬出任有名有实的四十六军军长。
周祖晃一来到四十六军,立即把军部从灵山迁到陆屋,接下来,把坚持守势的新19师师长秦靖给束之高阁,新19师的工作,基本交给阚维雍和赵国龙。要求他们,骚扰骚扰再骚扰,进攻进攻再进攻。175师师长冯璜驻扎北海,守备廉康沿海,切不能让日军再行登陆。为了周祖晃便于开展工作,配备了两个老资格的副军长,一个是黄鹤龄,一个是老将黎行恕,170师师长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的广西平南县人王景宋担任,副师长韩练成,全师调到钦州陆屋一带,作为四十六军的军。
听到阚维雍的报告,周祖晃指着阚维雍和赵国龙,笑着对身边的两个副军长黎行恕和黄鹤龄说:“这两个是不安分的,看到日本人忍不住要杀,梦年(黄鹤龄字)兄、海珊(黎行恕字)贤弟对此有何高见?”
黄鹤龄,广东高明人,虽然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年龄却周祖晃还要大四岁,已经是五十有三,在桂军,算是长者。他呵呵笑着说:“倭人犯境,民不聊生,我为军人,自当奋勇杀敌,以我之见,只要有把握,应该支持所有灭倭之行为。”
黎行恕从作战而言,他不是高手,然后,从言战而言,他是高手,在桂军,他当任参谋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杨赞谟,可以追朔到北伐时期。他当任170师师长,纯属蜀无大将,徐州大战之后,周祖晃被免职,杨俊昌被监禁,徐启明被调职,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带兵人物,无奈之下,李宗仁才把黎行恕推到170师师长的位置,如果说别人拼的是能力,他拼的是资历。作为新晋副军长,他只有陪笑的份。
得到了周祖晃的同意,并且得到了黄鹤龄的口头承诺,有必要的话可以让王景宋170师协助作战。阚维雍和赵国龙欢天喜地回到新19师驻地,开始调兵遣将,对邕钦公路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赵国龙的想法很简单,这段时间,新19师在邕钦路打劫,几次得手,都被机动的日军近卫旅团搅和,功败垂成。这回日军近卫旅团要离开,给邕钦路留下了大量的空档,不好好的玩一把,真对不起如此客气离开的近卫旅团。
没有了近卫旅团,不用考虑近卫旅团随时可能出现的增援,赵国龙显得游刃有余得多。他告诉野战补充团团长张树雄,随便找个地方埋伏,日军的运输队过来,只管放开了打,看能不能吸引点别的鬼子过来送命。然后告诉第55团团长黄贵初57团团长刘自强,在距离张树雄约三公里的那谷坡埋伏,如果张树雄打得顺利,呆在那里看风景,如果树雄打得吃力,会把鬼子带过去,那才是他们的工作。
阳丽天的56团作为预备队。
把全师的所有人都动用,阚维雍笑赵国龙的小题大作,拳头打苍蝇。赵国龙笑着说,日军也许会估计到我们会趁机搏乱,将计计,因势利导,不可大意。所谓的破袭战,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对策,否则,破袭成了送死。
周祖晃完全支持赵国龙的思路,先把军直属炮团送了过来,告诉赵国龙,七五山炮打出多少炮弹心里要有数,炮弹由新19师负责,从日本人手里得到补充。赵国龙暗笑周祖晃老抠门,这段时间打劫,打回来的物资,不大多都交军里了吗,特别是七五山炮弹,新19师可是一颗也没有留,因为新19师没有炮营。日军的94式七五山炮是仿德国克鲁伯山炮生产出来的,只是在仿制时加入了一些他们自己的想法,为减轻重量适应不良的运输能力,减薄炮管,以轻钢管大架代替克鲁伯的重型钢梁大架。这样做的结果是重量降低,同时炮管寿命下降,为了保证炮管的使用寿命,只能减少装药降低初速,这样一来射程缩短,同时射击稳定性变差。炮弹与国军的克鲁伯山炮炮弹通用,让日本人郁闷的是,同样的日式94式山炮炮弹,用克鲁伯炮架发射出来,射程和精度都要94式山炮高。
赵国龙很小心,得到密报,确认近卫旅团已经在南宁民生渡口船,已经离开南宁才发动进攻,他最担心的是近卫旅团说走又不走,自己糊里糊涂出手,结果被近卫旅团候个正着。
近卫旅团的离开,给钦州的台湾混成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在桂南战役,台湾混成旅团有一定的损失,两个联队都缩编为三个步兵大队。在桂南大战后,为了保证邕钦公路的畅通,盐田定七少将在这条路没少花脑筋,把第1联队的三个步兵大队分别驻扎在小董、长滩和百济,从钦州过去的运输队,从钦州到南宁需要三天,第一天先由钦州的步兵大队送到小董,第二天由小董的日军送到百济,第三天再由百济的送到蒲庙,到了蒲庙,到了近卫旅团的势力范围,一段段的护送,送到位完成了交接才能返回。即使是这样,还是被新19师打了不少次的埋伏,损失不小。在四月底,周祖晃到任后,带来了170师,加大了对这条路的袭击,更让盐田定七少将捉襟见肘,幸好有近卫旅团的支援,才能保障运输线的通畅。如今近卫旅团走了,责任全部落在了台湾混成旅团的肩。
盐田定七少将往停泊在钦州港的战列舰特混队求援,要求海军陆战队岸,协助第2联队第一步兵大队负责钦州一地的防务,第二第三步兵大队负责押送。具体方案是第一天由第二第三步兵大队押运物资,到了小董后,第二步兵大队返回钦州,第三大队则与小董的日军一起把物资送到百济,到百济后,小董的押运部队返回小董,由第三大队和百济的押运部队到把物资送到蒲庙,之后,由第三大队负责蒲庙的防务,并把物资送到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