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八师团已经到达平朗时,当地民团才把消息传出,日军主力要从峦城渡江。永淳县峦城渡口,是邕江下游最大的渡口,邕江过了六景,进入了永淳县地界,江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流向南方,被称之为永淳河,然后再转向东北,流入横县,改称郁江,流入浔江。迁江的白崇禧这才认识到,之前新19师报的作战预测是相当的准确,而自己对此也有所重视,已经命令叶肇的三十七集团军前往永淳防卫。
看到日军的走向,白崇禧有点得意的向蔡廷锴问起,叶肇的三十七集团军到了哪里,一番电报之后,才知道六十六军并未到位。
在得到白崇禧命令六十六军向永淳布防,防止日军渡过永淳河,迂回攻陷宾阳的命令后,叶肇还远在横县郁江南岸的灵山丰塘。叶肇认为这种地形下,日军大部队绝对不可能这样迂回,根本没有布防的必要,迟迟不愿调动部队。以至于日军第十八师团全部在栾城顺利渡江,没有遇到任何阻挠,渡江工作结束,前军已经开到石塘。待到所有渡江日军赶到石塘,已是深夜,今天是小年夜,公历一九四零年元月三十一日。
二月一日,小年夜后天刚亮,从南宁机场和钦州航空母舰起飞的100多架飞机,对迁江国军前敌指挥部进入了猛烈轰炸,前敌指挥,通讯心,部队集结处均惨遭袭击,通讯全部打乱。白崇禧的指挥部立即变成了聋子瞎子,命令无从下达,重庆的蒋介石只好命令由张发奎接过总指挥一职。
迁江被炸,六军无主,下失联,各自为战。在整个国军部乱成一团之际,第十八师团汇合樱田武的近卫旅团,四万日军,全部轻装迂回杀向宾阳。
此时陈诚刚好从重庆赶回柳州,当得知日军已经从永淳突破,当场惊傻,整整一个小时,没有说话,翻着白眼,有气无力。陈诚自知,此战必败无疑,昆仑关必丢无疑。虽然会战由白崇禧指挥,但作为副手,罪责难逃。身边的人看到陈诚眼球突出,表情惊恐,长时间不说话,以为陈诚突发了精神病,赶忙去找医生。
回过神来的陈诚惶恐的命令叶肇,不惜一切代价,固守永淳一线,等待支援。
也直到此时,叶肇才惊觉过来,再去永淳,已无意义,赶忙调动六十六军开往石塘,只求拖住日军,便是胜利。叶肇在行动,但日军的速度更快,当六十六军赶到石塘的时候,日军先头部队早已出发。粤六十六军不顾自远道来袭,人困马倦,在叶肇率领下,奋力向日军反攻。第十八师团留下一个联队为后队,挡住六十六军,主力急奔宾阳。石塘,双方激战,六十六军劳军远袭,大败,仓皇后撤。
此去宾阳,再无成建制的国军队,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二月二日,先头部队樱田武近卫军旅团顺利占领宾阳。
战局糜烂无可收拾,白崇禧被迫下令,昆仑关地区国军总退却。
日军第五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总算熬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不断追击和侧击,南宁机场的国军也频频起飞,轰炸撤退国部队的同时,为日军地面部队指点追击方位。
郑作民率领第9师为全军殿后,处境维艰。二月三日,在飞机的指引下,第9师一部被日军包围。师长郑作民见状,亲自率领一个团援救。在激烈的战斗,郑作民身数弹,光荣殉国。
短短几天,攻守立变,主客易位,先胜后败,不仅让重庆的蒋委员长恼怒异常,也让全国集体失声,昆仑关大捷的油印未干,旋即失去,还顺带丢掉了宾阳,从此桂一马平川,柳州危急。麻埠的莫敌看着手里的电报稿,在情报处的门口,站了足足一个小时。寒风吹得他头发乱飞,扫在眼角边,竟打得眼眉生痛。莫敌回过神来,把电报稿递给身边的覃国升,说:“头发长了,我出去理个发。”走了出去。重庆的蒋委员长没有这么淡定,疯狂的拍打着桌面,尖利的嗓门传出院外:“白崇禧误国,我要去广西,我要去广西!”大凡一听到这种声音,左右的人都知道,又有地方吃败仗了。
第十章 安庆(三十七)
在第十八师团突破永淳渡口的第二天,百架飞机狂轰迁江,白崇禧因指挥失灵被免去了前线总指挥一职,桂南作战总指挥由柳州的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任。!接到命令后,张发奎的表情不柳州机场的陈诚好看多少,这个烂摊子难收拾。
1940年2月4日,日军占领林,6日占武鸣,7日占黎塘。周祖晃撤出高峰隘,退出武鸣,日军占领武鸣,姚纯退往林,傅仲方退往合山,,全面弃守之前争夺了两个月之久的关隘以避敌锋芒。7日,安藤利吉到达宾阳,当晚宣布“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南宁附近”之命令,二月八日,大年三十,日军各部停止追击,返回南宁。
日军的退却,让张发奎松了一口气,从二月一日接手之后,他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所面临的局面,是他从军以来之最为艰难。张发奎,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四十四岁,一位年轻的老革命。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国同盟会时他年仅十六。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时刚刚三十,三十一岁,因作战有功升任第四军军长,一举成为最有前途的高级军官,之后立场不稳,多次反复,一会附蒋,一会拥汪,一会联桂反蒋,一会助蒋讨桂。九一八事变后,立场不稳的张发奎的立场变得如磐石一般稳定,那是一个主旨:抗日。先是率军北援马占山,接着东援海蔡廷锴,因为不愿意入赣讨共,愤而离职出国宣传抗日,1935年回国后,只愿意当任一个职务,是督办抗日防御工事。抗战暴发,张发奎先后出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南昌等大战,是一位民族抗战英雄。
张发奎走马任后,第一个命令不是发给混乱的桂南各路大军,而是广东韶关的余汉谋,要求广东境内的所有武装,立即对粤境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张发奎知道,要解广西之围,首先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敌十八师团和樱田支队拉回广东,否则,已经超过十万大人的日军,远远不是桂军粤军和央军组成的十八万大军可以抵敌。
第二个命令是东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不惜一切力量,截断钦州到南宁的日军物资补给线。接到命令后,距离邕钦线最近的175师523团首先出发,占领了岽匡一带邕钦线公路周边高地,新19师55团紧随其后,指向灵、小董方向,占领了路东各大山岭。西路军188师从苏圩翻山过岭,进入大塘一带,邕钦公路被切断了数段。
新19师55团首先接敌,于大路岭同日军激战,小董之敌分乘100多辆汽车向北增援,大塘之敌出动2000多人南下夹攻,钦州湾的航母派出飞机助战,与175师和新19师在岽匡、灵一带逐山争夺。
邕钦路全线瘫痪。
第三个命令,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集团军邓龙光,要求邓龙光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程,赶往宾阳。要求第35集团军第64军第156师从昆仑关后方实施进攻牵制,掩护昆仑关地区的其它军队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