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西南方向东门圩不远的山地里,埋伏着一队实枪荷弹的国军,冬日的阳光仍然似火,晒得红土地风过生尘,广西的天气实在是不可理喻,当北方已经是秋风扫落叶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派夏季风光。路边的夹竹桃开了,鲜艳的花映在深绿的叶,坡的桂花开了,漫出半山的香味,北方人来到这里,必须认为是呆错了季节,走慢了时光。缓缓的山坡,布满了高高的乔木低低的灌木,在这里,陈正信已经埋伏了一整天。今天算是倒了血霉,遇到了一次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一大早,他奉命来到这里设伏,对从大塘方向过来的准备沿邕龙公路进攻宁明的日军进行侦察。头的命令很明确,侦察为主,攻击为辅,打与不打,量力而行,头不作明确的指示。当日军先头部队一个步兵队过来时,陈正信刚想动手,观察员报告,日军的后队有一个大队之多,他立即停止了进攻的冲动,让所有的人隐藏好不要被人发现。接下来,他悲剧了,长长数个小时,一个团的人马一动也不动的龟缩在掩体里,不是不愿动,而是不敢动,因为面前出现的日军实在是太多,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一波连着一波,足足有一个步兵联队。陈正信恨不得化身为一只老鼠,把自己在土里深深的藏起来,他不能,不仅不能自己一个钻进狗洞,还要一再警告弟兄们,不要出现任何的动静,更不能让从邕龙公路走过的日军发现,一旦被发现必是死路一条。
直到下午,零零散散,一个足额的步兵联队,整整四千来人,才从面前走尽。确定日军已经走完后,陈正信这才爬起身,抖搂一下发痛的身子,揉了揉发酸的关节,往扶南方向走去。这么多的日军,绝不是小部队,不去攻击南宁,跑到邕龙公路有什么目的?陈正信越想越不对劲,让部队停下,地休息,埋锅造饭,同时架起电台,用526团的内部密码呼叫起麻埠的莫敌来,这种事不好向峰请求,最好的方法是向莫敌咨询。
“老大老大,收到陈正信的电报。”覃国升走了过来:“他发现,从扶南东门圩去往宁明方向的日军有一个联队约四千多人,值南宁邕江渡河之战打响之际,这么多的日军离开南宁,会有什么图谋吗?”
“多少?一个联队?”莫敌也不由一惊,问:“在邕江渡河的日军有多少?”
“两个渡河点,一个是第五师团第9旅团,一个是第五师团第21旅团,盐田老鬼子的台湾混成旅团作为后备,在钦州防务。”覃国升回答。
“不对,肯定不对!日军只有一个师团进攻南宁,一个师团两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莫敌说:“电告陈正信,把一个完整联队通过东门镇的消息报告给南宁城防指挥部,看看这个联队属于南宁三个敌军单位的哪一个单位。告诉陈正信,不要回转扶南,派出小部队尾随日军,搞清楚这伙日军的真正目的地。”
“是!”覃国升转身走开。
收到莫敌的电报,陈正信立即明白了莫敌的用意,这是一伙被头忽略了的敌人,这伙敌人必定有他的行动目的,如果在我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的目标达成,一定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不仅要及时通知峰,还要主动掌握这伙敌军的行动方向,不至于让我们陷入被动。
电报发了去,直到傍晚也没有回音,陈正信火了,对下属说:“不理头了,我们跟下去再说。”带头往日军行军的方向走了下去。
头不是不想理,实在是没有空理,因为南宁的渡江之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南宁前敌指挥部总指挥是31军军长韦云淞,守在江北第一线的是苏祖馨的135师,这一天,双方在邕江河进行二十余次推手,打退了今村均在邕江的二十几次强渡,直到晚,还是隔河相对。
这一天打得非常辛苦。邕江河水面宽约八十米,河床宽约二百五十米,要通过这样一条天险般的河道,并不容易。南宁城邕江两岸有十数码头,主要有两个码头,一个是民生码头,一个是洋关码头。日军的进攻围绕这两个码头展开,进攻民生码头的是21旅团,进攻洋关码头的是第9旅团。
然而,今天的进攻他们并不顺利,不是因为南宁这个地方对日军有何不利,也不是因为邕江的水深河急,是因为对手换了,135师,是一支在抗日战场有过不俗战绩的老部队,在明光,在皖西,都曾与日军较量过,不过战胜日军,起码打成平手。与新19师相,可谓天渊之别,老兵多,班长以都是经历过战斗,枪打得准,弹投得也远。日军无论是架桥的工兵还是冲锋的敢死队,都无法在135师的弹雨前立足,一次又一次的打退日军的进攻。然而,日军的步兵炮和迫击炮也异常凶狠,特别是今村均将把师团的战车队调到河边,一字排开做成一溜移动堡垒,机枪子丨弹丨从坦克里泼风般的打出,江北的守军阵地被打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
“总算守足了一天!”指挥部里,苏祖馨无力的瘫软在王公椅。
“135师的弟兄们打得很好!馥甫(苏祖馨字)功不可没。”韦云淞安慰说:“刚刚接到电报,170师已经到了伶俐,明天一早可以接手河防阵地,你们师算大功告成,可以休息了。”
与此同时,江南亭子圩的雷家大祠堂里,第五师团今村均的师团指挥部,也是一堂的沮丧,一天没有打下邕江,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桂军果然强悍!”今村均说:“向军部汇报今日战况,请求战术指导。”
不多时,接到集团军部的回电,安藤利吉的电报很口语化,很有人情味:“今村君稍安勿懆,来日由海军航空部出手,将邕江以北炸熔,第五师团部可昂首进入邕城。”
今村均大喜,心里却怒火顿生,骂道:“早有此招,何不今日使用,累我折将损兵。”
吃了晚饭,南宁前敌指挥部里灯火通明,31军军长韦云淞,46军军长何宣,135师师长苏祖馨、170师师长黎行恕围坐在一起,对今天的作战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明天的作战进行分析。
“我师留伍宗骏团在双孖井一带作为后备,其余各团退往老虎岭一带驻防。”苏祖馨说:“各位,祖馨跟日本人打了这么久,掌握了日本人一些脾气,日本人有如跳蚤,越压越跳,一天进攻受挫,明天一定会加大力量进攻。我估计,明天日军一定会加大进攻力量和方式,最有可能的,是钦州的加贺号航母,使用舰载机进行轰炸。”
“用飞机助战!我操!”黎行恕惊讶的叫了一声,苦笑着说:“狗日的,算看着起我!”
“飞机炸阵地,飞弹从天而降,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只怕明天难办。”何宣军长摇头说。这位湖南人,是白崇禧保定三期的同学,背景不可谓不深,但是却只能担任一个四十六军的军长,绝对是技不如人。十六集团军司令夏威,参谋长周祖晃,本来是安排周祖晃兼任四十六军军长,何宣走了白崇禧的路子,才把这个位置要了下来。这位,当个和平军长到还罢了,一旦兵临城下,原型毕露了。
“只能修工事。老鼠为了防天来的鹰,只有一招,是打洞。”韦云淞说:“在淞沪前线,哪个单位的洞挖得好,谁活得久。我在淮北,跟四十八军的莫天纵一起,打过一场巧仗,面对日军的战车火炮,莫天纵毫无畏惧,用工事化解了日军的炮火,还用自己的炮火打游击,打得日军的火炮稀里花拉,沦为靶子。”
“军座说的可是打观光轮的莫敌?”苏祖馨说:“此人作战,机巧有余,力度不足,我一向不看好他。在明光,在津浦路南,他能取巧而不能攻坚,让我小看。但是这一次打观光轮,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这件事做得好,极具战略眼光,如果不是身边有高人指导,莫敌几可升为战略家的高度。修工事不容易,南宁城以砖房为多,除了房梁和柱子,找不到什么可用之材,要加固工事,除非去拆民房。”
“民房我是不拆的,国贼的名号不好听。”何宣军长说。这是实话,没有一个拆民房的军人最后有好结果的。
“先拆公房吧!”黎行恕折说:“只是我的队伍还没有入城,入城了只怕也一个个累得死狗一般,要他们再连夜拆房,只怕明天连枪都端不动,不用打,自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