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938年元月,作为日军华方面军的急先锋,荻洲立兵十三师团在占领涂州后,开始沿津浦路向淮河沿线进攻。第13师团部署三路大军,第26旅团长沼田德重率步兵4个大队、配属山炮2个大队,为东路,从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进攻;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自率主力为路,从滁县出发,在池河镇渡池河,由总铺、凤阳向蚌埠进攻;第65联队长两角业作率步兵3个大队、配属山炮1个大队,为西路,从全椒出发,在大桥镇附近渡池河,经定远、西三十里店、年家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窑地区,掩护并准备策应东路军、路军的作战。

在津浦线南,十三师团遇到了桂系刘士毅新编三十一军苏祖馨135师的逐次抵抗,作为桂系的头号智囊,刘士毅表现了强大的战力,他采取了多种游击手段与北进的日军周旋,旨在拉住日军的进攻步伐,以自己的牺牲为友军赢得时间。在滞凝了日军半个月后,终于在池河边的明光,刘士毅被迫与日军展开了血拼,刘士毅的战力在池河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条池河在他的手下仿佛有了灵性,进可为攻,退可为守,虽然手里只有一个135师,却跟十三师团在这里纠缠了四天四夜,让荻洲立兵大跌眼镜。

然而,长时间的游击作战,再加明光的激战,31军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因此才命令韦云淞率领173、174师星夜驰援补充。1938年2月3日,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日军对31军可谓恨之入骨,决定由西路第65联队长两角业作尾随而去,不把31军打掉不罢休,刚接近定西,却发现韦云淞率领173、174师抵达定西,31军实力大增。两角业作大佐立即将新情况报荻洲立兵将,日军第13师团深知桂系的军队难缠,更何况又增加了新力军,只能放弃了对31军的追击,集全部主力,让两角业作大佐的西路军撤回,作为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的预备军。

由于明光的刘士毅在淮河以南成功的滞留了日军,让驻守在淮河北岸的于学忠第51军有了准备的时间,不仅从容炸掉了淮河大桥,还让51军113师能够及时赶到,与114师组成有效的配合,双方在小蚌埠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51军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在荻洲立兵将率领十三师团与于学忠在小蚌埠激战之时,李宗仁命令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2月13日,第59军调至固镇附近,接替了第51军的防地。第51军撤至西寺坡车站一带休整。第59军部署第38师(欠第81旅)防守固镇以西瓦疃集至杨店子之线,第180师防守杨店子至固镇东南徊小楼之线,军部位于任桥。

此时日军第13师团主力的大部进至淮河以北。淮河以南形成暂时的空虚。

趁虚而入,是李宗仁从不放弃的要诀,立即命令,第31军173师由淮南铁路向窑、174师向凤阳进发,命令在合肥整编的第七军由合肥向明光、定远分别实施侧击;同时要求空军支援,轰炸蚌埠、临淮关之敌。如果一切如愿,这将是李宗仁的津浦线南收官之战。即使不能如愿,也能迫使日军将已渡淮北的主力撤回淮河以南。

2月15日,张自忠乘机命令第180师和第38师各组成一个加强团,向小蚌埠之敌实施反击。经战斗,收复小蚌埠,淮河以北的日军全部撤回淮河以南,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淮河南岸,由桂系主力组成的战已经铺开,以第七军、三十一左右侧击,以先期到达的第48军138师固守底线定西炉桥地区,命令48军176师立即结束整编,赶往定西,其有还在徽州遛达的1056团。

淮河大战正酣,怎不让张义纯心急如焚,汽油一到,立即出发。

汽车一动,早有新四军参谋部张云逸将军让人送来情报,芜湖已经失陷,1056团如果再走芜湖,会落入日军第六师团的手。莫敌大惊,也由衷的认为自己命好,有了之前的交好,才有了今天的回报,仅这条消息,值得三十万大洋。

立即改道,从池州过江,直往安庆。军情紧急,莫敌把二十辆车的物资全部卸下,由黄天化率领一二三营登车出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沿铜陵庐江赶往定西炉桥地区,加入526旅战斗序列。自己陪着张义纯步行赶往安庆,把张义纯安置在安庆后,过桐城庐江,与大部队汇合。

路,莫敌把情况告诉了张义纯,张代省长立即将消息报总参谋部,认为第六师团的出现,表明日军不仅会打通津浦线,同时也会沿长江西进,请江防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建议,由已经到达宣城的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傅秋涛部北渡长江,在无为含山一带搔扰日军后勤,让日军不能放手进攻。歙县岩寺一带的防御交由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粟裕部负责,新四军军部进入泾县,接手第一支队离开后的宣城一带防务。同时请湘28军迅速北渡钱塘江,进入杭嘉湖一带,对日军的南京后路进行搔扰,力争拉回部分日军,减低淮河一带的压力。

白崇禧立即采纳了张义纯的建议,因为2月17日后,津浦路北段形势趋紧,日军开始由济宁向运河以西进攻。为了增加北线的力量,张自忠部调赴临城。津浦路南段表面仍由于学忠的第51军与日军隔淮河对峙,实际由桂系三军在淮河以南与日军火拼,但凡能够减低一丝淮河一带的压力,肯定采用。

莫敌,好长时间以来,没有走过这种长时间的急行军,最难受的,每个战士都成了辎重员,莫敌也不例外,背背着一箱子丨弹丨,压得两条小短腿直打哆嗦。

第五章 血火(六)

炉桥,虽然没有听到枪声,可激烈的战斗情绪更如炽热的火炉,仿佛空气都要点燃。

日军十三师团在在淮河北岸的受挫,在向畑俊六北进打通冿浦路的计划泼了一盆冷水的同时,也向所有的侵华日军敲响了警钟,前路并非之前设想的那么容易,国军队也并非再无还手之力,想凭借一个师团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北进之路。如果要打通津浦路,第一个是增加兵力,第二个是必须步步为营,先肃清淮河以南的桂系部队,才能为打通津浦线奠定基础。第三个是将沪宁杭的军队进行调配,从进驻模式改为进攻模式。

华方面军司令部位于南京,海派遣军司令部在南京,第10军司令部在杭州。

岛今朝吾16师团和末松茂治的114师团调往华北,在宁沪杭一带的日军主力是藤田进第3师团、谷寿夫第6师团、吉住良輔第9师团,山室宗武11师团、荻洲立兵第13师团、牛島贞雄18师团和伊东政喜101师团。

114师团北调之后,18师团独自负责太湖以南及浙江东北方面,势单力薄,由于在与48军的天目山作战损失严重,又一直没有得到补充,因此在杭州湾完全采取守势。有徐乐和刘克己在周边环视,牛島贞雄日子过得不爽,大部队派不出,小部队不敢派,一时竟然成了黄八妹调戏的对象。

16师团北调之后,11师团成了防守部队,第10旅团(天谷支队,旅团长天谷直次郎少将)调南京接替,22旅团在扬州地区,接手13师团北津浦路后留下的防区。101师团镇守海,第3师团化整为零,在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太仓拉了个一字长蛇阵。真正能够灵活作战的,只有谷寿夫第6师团、吉住良輔第9师团和荻洲立兵第13师团。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