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陈县令欲哭无泪,想走又不敢走,不走李信又不肯见他,直到天黑之后有三卫军的军卒来赶他,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军营。但仍旧没有离开,只在军营辕门外徘徊,踱几步就叹息一声,看的人好不唏嘘。

只听他自言自语,“到了这步田地,做事也是个死,不做事也是个死。唉!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偏偏遇上了……”

天色黑透之后,陈县令仍旧没有离开,这时便有军卒出帐,将一封书信交给了陈县令。陈县令急不可待的将书信展开,只见上面只有八个字,“尽管去做,有我撑腰”!

看罢之后,陈县令长叹一声,嘟囔了一句,“晚死总比早死好……”终于带着随从返回了龙潭县县城。

二月十二龙潭县十里八乡间忽然都响起了急促的锣声。竟是县衙的皂隶提着铜锣,沿着羊肠路一路敲击,同时口中还振振有词的喊着,“县太老爷有布告,即日起原棉田改种稻田者,复种棉田……”

这段话说的拗口,却是清清楚楚的传遍了四邻八乡。种棉田得利自比稻田丰厚,只因朝廷当初鼓励种棉,免除了棉田的税赋,这才使得松江布产量冠绝天下。当初官府取缔棉田时,百姓们自然不干,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如今几个月还没过去,事情竟又有了反复。

官府朝令夕改,百姓们自然不肯轻易相信,便有胆大的聚集一起同去县城看布告。待果见盖着县令大印的布告贴在城门口,这才欢天喜地打算赶紧回去报喜。谁知又有识字的人说道:“这布告上还说了,咱们应天府的棉田要统一规划管理,由总督和巡抚一齐出面要新建个衙门,叫什么督造处……”

本来还欢天喜地的百姓们又迷惑了,他们不明白这统一规划管理和什么督造处究竟是干什么的,心里一时忐忑,只怕这是官府在变相的向百姓们摊牌税收。朝廷这几年征收的三饷已经够百姓们喝一壶的了,即便富庶如江南一带,也快承受不住这多如鸟毛的加饷了。

终于有胆子大的人壮着胆问布告旁边宣讲布告的县衙师爷,“敢问老爷,朝廷,朝廷可是又要加饷?”

却见那师爷满脸不屑的扫了一眼围观的百姓,斥道:“一群无知之辈,没见布告上写了吗……”他挽袖指点着布告,口中振振有词:“为百姓福祉计,棉田与织布事宜由督造处统一规划管理……”

念了一阵,师爷的三角眼陡然陡然圆睁,“都听明白了?这时为了你们的福祉,你们哪个耳朵听出了官府要加饷的?”

“如此说,官府是不加饷喽?”

师爷只觉得自己好似对牛弹琴,气道:“我说的还不够明白吗?这满篇的文字,哪里有加饷二字?”

百姓们这才释然,继而又曝出了阵阵欢呼,直喊着青天大老爷万岁,捎带着竟连那师爷也颂扬了一番。听得百姓们颂扬自己,师爷顿觉脸上有光,面色也带了笑意,一双三角眼则快成了两条缝。

督造处以龙潭县为试点,呈辐射状在各府散开,包括应天府、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等各县的县令全部接到了总督与巡抚的公文,要求他们全力配合督造处行事。

不过仅凭一纸公文这些县令们哪里会轻易就改弦易张,南京六部才是他们定职上司,所谓总督巡抚也不过都是临时的差遣,将来他们事了撤治,他们如何吃得起南京六部的怒火?于是一个个阳奉阴违,竟齐齐打起了隔岸观火的主意。

只有龙潭县的陈县令是这五府二十七县里执行督抚公文最积极的人,并且没有之一。因为督抚公文里白纸黑字写着,委任他陈文柄当这新成立的督造处督办。并且还破例为他这正七品的县令,加了一个通政司正五品右参议的衔。

如此,陈县令便又多了一重身份,以通政司右参议的职衔兼掌督造处督办的差事,竟是连跃四级,升官了!不过,陈文柄却没有半分升官的喜悦,反而抱着视死如归,舍下一身剐的决绝,来办这督造处的差事。原因与其他各县县令阳奉阴违的原因大体一样,只是龙潭县曾为通匪巨商陈乃金家乡,他身为县令又比旁人多知晓了一些个中内情,自然知道他算是一脚踏进了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里。

自打存了这等心思后,陈县令做起事来反而没了顾虑,在县内大刀阔斧,重新整理棉田载入籍册,又按照公文所交代,重开各家织机,打算入春就先将积压了一冬的棉花尽数织成棉布。

可是却有一道难题摆在了陈文柄的面前,他抓耳挠腮,唉声叹气了许久,终是没想出一个可以解决的主意。

最后还是师爷给他出了个主意,“东家何必唉声叹气,之前镇虏侯不是送了你八字箴言吗?何不……”

陈文柄还没等那师爷说完,就连连摆手摇头,“那尊瘟神躲都躲不及,如何能再主动靠了上去!”

师爷闻言一笑,又劝道:“东主此言差矣,在下照实说,您眼下是在为镇虏侯办差,说句不中听的比方,不管您乐意还是不乐意,上了贼船就得和贼船共沉浮,差事办好了肯定有好处,差事办的不好,砸了镇虏侯的脚,您也得跟着受累!玩没有可以脱身的道理……”

陈文柄又是一阵唉声叹气,情知师爷说的有理,无奈之下便不由自主的抬眼望着天棚,半晌才回过神来。

“也罢,他即说要与我撑腰,难题就甩给他吧。”

让陈文柄大感为难的并不是本县,而是他以督造处名义往各县发公文,要求各县配合整理棉田土地籍册时,竟然没有一个县响应。非但如此,就连龙潭县也遇到了大难题,在改棉田为稻田时,乡间曾疯传朝廷已经禁止应天等府不许种植棉田,与此同时民间的绝大多数织机又被一些游商以低价收走,而今想要重开织机织布却凑不出足够的数目来。

这两难赶在一起,着实让陈文柄上了不小的火。他心里其实也憋着一口气,既然已经拼命一搏,就想把差事办的漂漂亮亮,不能让那些武夫小瞧了。可终究还是绊在这道坎上,说什么都过不去了。

他曾派了县里的书办去与临近的几个县交涉,竟被人打的到现在还卧床不起,他有心为部属出口恶气讨个公道,奈何各有县治,总不能打上门去吧?

李信其实早就对县令陈文柄的难处了如指掌,督造处涉及他南下头等大事,又岂会真的放手不管。他之所以选中陈文柄,乃是因为此人在南直隶为县令多年,对当地乡土人情十分熟悉。各县不予配合,也在意料之中,唯独一样却有些意外,那就是民间织机竟然出现了短缺。只不知这时自然情况,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当陈文柄哭丧着脸来找李信求助时,李信便一扫此前冷淡的态度,将他带到了三卫军大营的校兵场上,但见场中密密麻麻的全是劲卒。陈文柄不解其意,迟疑着问道:“镇虏侯这时何故?”

李信哈哈大笑道:“李信这上万精锐战兵全部听从县尊提调,哪个县敢不俯首听命,你大可持了督抚钧令上门去,谁敢阻挠自然有法可依,抓捕治罪便是!”

一席话如让陈文柄落入五里雾中,他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信,实在难以置信镇虏侯竟有这种力度。

“倘若伤了,伤了人,南京方面追究下来,下官,下官该如何应对?”

明贼》小说在线阅读_第7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味酒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贼第7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