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先来说说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西晋与东晋交替之际。五华乱华时代的开启,不仅让大一统属性的西晋王朝变成了偏安南方的东晋,更开启了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历史,始称“衣冠南渡”。此后唐安史之乱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又造成了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事件。这些南迁之民,有部分直接迁入了岭南,有部分在江西、福建等省定居之后,再因为新的战乱被迫再次南迁。

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代表的大平原经由长期开发,已然为早期移民所占据,那些后期南迁的中原人口,更多只能在赣南、闽西南、粤东/北的山地中寻找较小的平原谷地定居,并逐渐在与早期移民的争斗中融合形成客家民系。作为一条能够对接赣江上游的河谷通道,东江成为了客家人南迁的走廊之一。流域内除珠三角属性的东莞以外,河源、惠州两地区都因此成为了客家人的核心分布区。包括北江通道最北部的韶关一带,亦因处在南迁通道之上,但又不属于核心平原区而成为了客家民系的覆盖区。只不过粤北地区由于同时拥有两条对接湘、赣的官道,在语言结构上会更为复杂些,还存在与周边湘、赣、粤、桂方言,乃至少数民族语言都有关联的“粤北土话”。

在广东省的东部,东江并不是唯一的河流,亦不是唯一的客家走廊。东江以东还有一条与之河源相近,发源于福建西南端的长汀县的“韩江”同向流淌。只是韩江并没有接入珠江水系,而是在现在的潮州市注入南海。由于长汀古称“汀州”,因此韩江在福建的上游部分被称之为“汀江”。当年那些南迁之民,除沿东江、北江直接由赣南进入广东境内以外,还会向东经由武夷山脉与南岭的连接部,进入汀江流域。繁衍聚落之后再沿韩江而下进入中游的广东梅州地区。

由于赣江上游的赣州、东江中游的惠州、汀江流域的汀州、韩江中游的梅州,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上述四州被研究者合称为“客家四州”。唐宋之际,是客家地区的深入开发期,宋元更迭之际则是客家民系的具体形成时期。回溯到两汉三国时期,虽已东江流域建制了博罗、龙川两县(对应现在的广东省博罗县、龙川县),但这些后来的客家之地无论在扬州和交州内部,都还属于不能左右大局的边缘版块。

如果说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本质是新老中原移民的区别,那么广东三大民系中的另一个成员“潮汕民系”,来源就略有些不同了。潮汕民系在地理上所依托的,是广东境内第二大沿海平原—潮汕平原。这片平原与珠三角一样亦属于沿海平原,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主要城市有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四个地级市。

与向内陆凹陷的珠江三角洲相比,潮汕平原向内陆延伸的不多,但海洋线却要更长。这使得潮汕地区显示出更多的海洋性和破碎性。在沿海丘陵分割之下,潮汕平原内部还可分为两个亚板块。包括由韩江、榕江、练江等共同打造的东潮汕平原;以及龙江、漯河、黄江等河流的西潮汕平原。整个区域内最大的河流,是中上游地区为客家民系所覆盖的韩江,其下游即为潮州市所在。而揭阳与汕头两座城市,则位于与韩江相邻的榕江下游。

在潮汕地区,东潮汕平原的面积要更大,也更多受到山地的保护。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东潮汕平原向为粤东沿海中心。早在秦汉时期,便在此建制了以“揭阳”为名的县。至于面积更小、地缘政治地位相对弱势的西潮汕平原,当下的中心城市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方在海丰、陆丰两县基础上新建的海港城市—汕尾市。正因为如此,西潮汕平原和汕尾地区又常常被称为“海陆丰”地区,并与另三座潮汕城市在地缘属性上有些许差异。

潮汕平原的这种破碎性,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与之相邻的福建地区。这片又称“八闽之地”的土地,沿海平原同样呈现出破碎性。即便一片看起来相对完整的小型沿海平原,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内部含有多条尚未融合的河流。将视角抬高,你会发现从浙江东南部的台州、温州两市,一直到珠三角平原东部的深圳市,将近1400公里的海岸线都呈现出类似的状况。

这部分东南沿海丘陵地带,生成了数十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却都没能向内陆延伸,连接其它重要地理单元。一直到上游直指云贵高原的西江出现,情况才有所改观。从这个角度说,将珠江三角洲纳入中央之国的范畴,意义不仅仅在于岭南,还在于能够地理独立的浙东南和福建,彻底包夹融合为中央之国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在远征南越时都同时推进着对瓯越、闽越的征服。

生成于东南沿海丘陵的这些独流之水,虽然将整个区域分割成为了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小形地缘板块,但却并不代表它们彼此就是封闭的。沿海岸线所开辟的航道,能够将这些小型沿海平原有机的串连起来。战国后期为楚国所灭的越国,其遗民便是由此向浙南、福建沿海平原迁徙,然后再溯一条条河谷向丘陵深处渗透。正因为有这样一条东南沿海通道存在,当年华夏文明的民族概念中,生活于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部族,才会统一以“越”为后缀进行标注。

潮汕民系的祖先同样属于这些以“越”为后缀的古代东南民族。其直接来源是福建东南地区,这点从潮汕话被归类为闽南语次方言便可看出。与客家地区一样,潮汕地区也是在唐宋之际开始深度开发,并在南宋之后大规模迁入人口。基于这些闽越之民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由内陆横穿丘陵的客家人,最终并无法顺韩江而下入主潮汕平原。与此同时,沿东江或北江而下的客家人,同样会被到生根于珠三角平原的广府民系的阻击。这使得客家民系与另两大沿海民系相比,呈现出更多的山地属性。

经过上述解读,广东三大民系及其所依附的核心地理单元,已然浮现清晰的浮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对照两汉三国时的行政区划,珠三角平原、潮汕平原,包括以东江为轴心的广东客家地区,正是当年南海郡的组成部分。核心水系包含有韩江、东江,以及北江中下游地区。至于珠江的干流—西江,却并不包含在南海郡的范畴内。对于这条全长超过两千公里的河流,当年的秦汉帝国另有安排。

西江是在今广东肇庆东北部穿越一段名为“高要峡”的峡谷后,注入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这段现名“羚羊峡”的峡谷,在两汉时充当着南海郡与苍梧郡的分割点。倘若广东想要继承南海郡的地缘遗产,并不会有什么争议,但苍梧郡的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地缘政治上看,这是一个与桂阳郡情况类似的枢纽郡。如果说桂阳郡是半属湖南、半属广东,那么苍梧郡则是由广东、广西两省所对分。

苍梧郡虽身处西江流域,但很显然你无法用一个郡来控制整个西江流域。需要说明的是,狭义的西江仅指梧州以东、广东境内的下游部分。梧州以西的“西江”各有其名,其中梧州至广西省桂平市的河段又被称为“浔江”。这倒也好理解,所谓“西江”之名明显是从珠三角的视角出发,广西自没有可能把一条横贯全境的河流用这样一个方位名来标注的。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8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