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视线南移,再来看看汉水的中源又可以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条汉水中源古称“漾水”,被视为汉水的正源,从它的走势来看也的确比较“正”。由武侯镇出发,顺着这条汉水正源上溯,你发现它大体是沿着一条西南向横穿嘉陵江河谷的裂谷延伸。以位置来说,这条裂谷正是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更具体说是西秦岭与米仓山的地理分割线。

这种山脉相接之地经常能够给人以惊喜,虽然此类谷地并不总是由一整条河流贯穿其间,但却可以帮助人类更有顺畅的穿越山地。刚才说到的“武兴道”、上一节解读的“巴山北道”,包括在东部分割秦岭的“武关道”都是这种情况。同样的,这条部分为汉水正源所用的谷道,也没有被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忽视。你会在沿途发现许多与交通有关的历史遗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谷道与嘉陵江水相交这个水陆相交点。你会在此发现一个与三国历史密切相关的地标—阳平关镇。

阳平关在三国时代被称之为“阳安关”、“阳安口”,北宋时开始改称“阳平关”,是蜀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曾多次出现在正史和演义中。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刚才我们不是说阳平关位于汉中盆地西端的勉县武侯镇境内吗?怎么一下子又位移到60多公里外的嘉陵江河谷了。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此阳平关非彼阳平关,而是后世位移至此。在我们的已经展开的解读种,类似的现象实在太多。考虑到今阳平关镇与古阳平关,同位于一条通道的两端,这种位移看起来与函谷关的情况颇为类似。

尽管时下的阳平关镇,并不是三国的阳安关。但这样一个为仅能够锁定一条通往汉中的道路,还能够继续向南连通四川盆地三方交江之地,要是不像对武兴道的处理一样不建个关城,实在有些对不起诸葛丞相那多智近妖的盛名。历史并没有让大家失望,阳平关镇在三国时代的确建有一座关城。至于它的名字倒是很朴实,就叫“关城”,有时也被当时之人称之为“关头”。如此锁定的一条连通嘉陵江与汉中盆地的道路,可以被命名为“关城道”。

当武兴、关城、阳平三关全部浮出水面时,我们终于可以为汉中与嘉陵道在三国时的交通,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地图来。将这三个节点沿谷道连接起来,你发现它们的形状近乎呈现为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点到点的交通距离均为60公里出头。 在“基建狂魔”肆虐的今天,这样三条古老而又近乎直线的线路显然是不会被浪费的。除了“武兴道”被修筑了 S309省道以外,武兴与关城两个关口之间的嘉陵道,也成为了定鸡至成都的“宝成铁路”选址。至于“关城道”,它沿汉水延伸的这部分也成为了G108国道的选择。

除上述道路之外,你还会在108国道之南发现一条编号为G5的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同样能够连接汉中盆地与嘉陵道。两条道路的交汇点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县城,而成就这座县城的是一条名为“玉带河”的河流。玉带河又名“南河”,正是还未露脸的汉水南源。G5高速在这片山地中亦有部分路段借助了玉带河河谷。在与G108国道交汇之后,两条公路共同向西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接入嘉陵江河谷。也就是说,从当下主要公路的走势及宁强县城的位置来来看,这条南源显然也成就过一条连通汉中与嘉陵道的道路,宁强县城就是这条线路的枢纽点。

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这条南源通道和它的支路(包括向北连通关城道的通道),一直到明代才开始取代由“关城道”转入“嘉陵道”的线路。与此同时,原名“宁羌”的宁强县开始出现在行政版图之上。与三国乃至先秦对比,汉中盆地与嘉陵江河谷间的沟通模式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原本由武兴、关城、阳平三关组成的三角形交通网,其主要节点变成了略阳、勉县、宁强三县县城。真正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位移的,只是西南节点由阳平关镇转移到了宁强县城。

上述三个县时下均属于汉中市所代管,并且是陕西省最西南角的行政区,离开它们接下来就将进入四川境内了。而在东汉时期,凉、益两州的分界线则位于武兴道与关城道之间。其中武兴位于武都郡的最南端,关城则帮助益州的广汉郡确定北部边界。法正在劝说刘璋投降刘备时曾语:“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意思是说“鱼复”与“关头”两城是事关益州福祸的两个大门,现在两个大门都对刘备打开了。这里说的“鱼复”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四川盆地的东大门。关于它的位置特点,后面会有专门的内容解读。可以预先剧透的是,它还有一个名字名字叫“白帝城”。

回到北大门属性的“关城”身上来。值得一提的是,由三国关城所在的阳平关镇起,沿嘉陵江上溯10公里,你会看到一条名为“黑水河”的嘉陵江左岸支流。其与汉水正源所处的这条谷地,最近点还不到两公里。有研究者认为,当年西汉水正是通过黑水河与时下的汉水正源相连。如果你一定要为东汉的凉、益两州在此划一条分割线的话,这条北望武兴、南临关城的黑水河倒是很好的选择。最起码在逻辑上,能够对应禹贡一书中“华阳黑水惟梁州”的设定。

不管这条黑水河在2000多年前是否连通了西汉水与汉水,黑水河之名又是否因凉、益两州在此划界而得名,关城北接武都、东通汉中的位置,已经足以让它成为益州的“福祸之门”了。对于益州来说,失去关城即意味着切断了与汉中的直线联系。虽然成都平原在技术上,还能够通过关城身后的山间通道层层设防,但将失去汉中认定为祸事来临是绝不为过的。这意味着益州的守卫者还有机会在后面的山间通道中层层设防。

既然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关城的位置处在西秦岭和米仓山之间的缝隙中。关城以南的嘉陵江河谷,在三国时又没有成为北出四川的通道,那么站在关城南望的话,接下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呢?关于这些,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益州3 蜀道与秦南谷地

三国时代的入川通道,并没有在阳平关镇转而向南顺嘉陵江河谷而下。造就关城道的这条谷地也没有在嘉陵江河谷戛然而止,而是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穿越白龙江直至嘉陵江的另一条支流—涪江河谷。如果在行政地图上观察的话,分布其上阳平关镇、白龙湖、青溪古镇等的地标,可以帮助大家更准确的锁定它的位置。位于四川境内的青川、平武两县县城,亦都位于这条谷地之中,其中在三国时被称之为“广武”的后者充当着谷地的西南终点。

整个谷地的位置可以被概括为“西秦岭山脉南麓”,为此我们可以将之标注为“秦南谷道”。从汉中盆地到涪江河谷,直线延伸的秦南谷道总长约210公里。结合刚才列举的地名,大家会很容易在地形图或者卫星图上将之识别出来。请大家务必把它给找出来,因为这条谷道不仅能够告诉我们,当下诸葛亮和姜维加起来十几次的北伐,都是借由什么样的路径出川,还能够帮助解决“阴平道”位置的千古谜团。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