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200年前的“小月氏”南迁事件,帮助中原王朝第一次知晓了上述通道的存在。河西走廊是西汉王朝从匈奴手中夺取的土地,但匈奴人占据这片土地的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此前据此游牧的是引发张骞出使西域事件的“月氏人”。公元前2世纪初,已经统一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不仅在长城沿线持续侵扰立国不久的汉帝国,与月氏人间也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公元前174年,在战争中落败的月氏人被迫西迁,并最终在中亚两河流域定居,演化出后来的称霸中亚的“贵霜帝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月氏人都西迁离开故土,有一小部分月氏人选择了由焉南盆地迁入祁连山区游牧。那些西迁的月氏人遂被称之为“大月氏”部,退入祁连山区的月氏人则被称之为“小月氏”部。

焉南盆地成为连通羌胡的枢纽点,还在于它的环境优势。龙首山和焉支山的双重保护,使得盆地腹地能够较少受到北部风沙的侵扰。平坦、宽阔的地势,以及祁连山雪水的补给,更让整个区域成为了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以至于在河西绿洲被纷纷开耕为农田之时,历代统治仍然会将此定位为马场。由此也为之带来了一个非常能表明其属性的地理名称—大马营草原。

大马营草原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片包裹于农业区之中的草原,能够稳定的为中原王朝提供马匹,类似的草原还有秦非子当年牧马的“关陇草原”。史料记载,唐代曾在大马营草原畜马7万。可以想见,无论对于游牧者还是中原王朝来说,这片草原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一直到上个世纪,大马营草原都还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场。相比大马营草原这个名字,山丹军马场及其所培育出来的“山丹马”要更为知名。只不过随着军马退出战争舞台,山丹军马场也在本世纪初转为民用,草原大部亦被开耕成了农田。

当年小月氏部之所以不愿意随众西迁,很大程度也是舍不得这片水草丰美之地。这些期待有朝一日能回到河西走廊的游牧者,退入祁连山区时最有可能的选择线路是扁都口。扁都口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于其海拔较低、河谷相对较为宽阔,谷中水流亦不甚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盖山口之路宽平,而山中之水草丰茂也”。这一特点,使得这段长约27公里的峡谷,能够在历史上持续承担着沟通河湟与河西的使命。时下连通西宁与张掖的国道“宁张公路”(G227)便是借由扁都口打通。

从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扁都口相当于是“河西道”与“青海道”之间的连接线,并与河西高原上的庄浪河谷一起,强化河西走廊与河湟之地的联系。东接焉支走廊、南连扁都口,自身又是优质草原的焉南盆地,则凭借这多重优势成为了河西走廊的枢纽点。由此可见,匈奴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焉支山,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失去它会“令我妇女无颜色”。

冷龙岭和扁都口同时也是甘肃和青海两省的分割线,但翻越扁都口进入青海境内,并不意味着就进入了湟水谷地。在二大板块之间,还横亘有两条首尾相连的高山谷地。其中与扁都口峡谷相接的谷地,是流淌着黑河上游支流属性的“八宝河”。这条向西流淌的河流与向东流淌的黑河正源,都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于县城之西合流后,共同汇入黑河大峡谷。当年南逃入祁连山区小月氏人,很有可能就是祁连县境内游牧。

不过从沟通羌人的角度来说,八宝河谷并非终点。南行的旅人在渡过八宝河后,只需再向东南方向翻越分水岭,很快就会进一段东西长约70公里的月牙形盆地—门源盆地。以此为基础建制的行政区是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而成就这个盆地的则是“两山一河”。两山指的是冷龙岭与大通山,一河指的是大通河。总体来说,冷龙岭与大通山虽然整体结合的非常紧密,限制了整个大通河中游地区的开发潜力,但在门源盆地,两山却显得不那么亲密,使得这个板块能够拥有较为宽阔平坦的腹地平原。

大通河水以及相对宽阔的冲积平原,使得门源盆地看起来具备了农业开发的基本条件。然而通过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能够被纳入河湟谷地概念,成为连片农业带中一员的大通河谷,只有接近河口的最后40公里谷地。换句话说,门源盆地在历史上所充当的,更多是游牧之地的角色。

影响门源盆地农业潜力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降水。由于来自海洋的季风能够溯大通河而上,并且在周边高大山脉的作用下形成更多降水,这个山间盆地的年平均降水能够超过500毫米,甚至比充当河湟地缘中心的西宁还要高出100多毫米。问题出在温度上,受海拔和周边山体的影响,门源盆地基本不存在绝对无霜期,气候类型为高原亚寒带气候。

以自然经济时代的农业技术而言,门源盆地的条件更适合做高原牧场。当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在不断增强的。基于技术进步,类似降水充足但温度偏低的区域(比如东北地区),在古典时期后期,已经能够通过选种合适的作物而发展农耕业。以门源目前情况而言,已经成为一片农牧混合之地(从自治地区的行政属性上也可看出)。其最主要的农作物是能够适合青藏高原气候的大麦品种—青稞,以及同样仅需较短种植期的油料作物春油菜。

虽然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从张掖盆地到湟水河谷,中间都要穿行高原游牧区,但有了八宝河谷与门源盆地这两块低地做中继点,河西与河湟间的这条直连通道,在通行上的难度还是会大为降低。刚才提到的“宁张公路”,能够帮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这条线路的走向。需要注意的是,整条通道毕竟是穿行于青藏高原。如果想安全通行,最好还是规避气候恶劣的冬季。此外,高原山地间的气候变化较大。历史记载,当年隋炀帝在征服盘据河湟的吐谷浑部后,曾率大军循上述路线称入河西走廊西巡。然而在回军之时,即使是选择了温度较高的6月,在时称“大斗拔谷”扁都口也还是遭遇暴风雪而伤亡大半。

将视线拉回张掖盆地。拥有一条通往河湟的通道,只是张掖盆地的一项副业。汉帝国之所以重视这个盆地,并将之从武威析出单独设郡,更多是希望依托它抵御匈奴的进攻。需要注意的是,张掖之名并非出现于张掖郡分立之时。在武威郡建制时,石羊河冲积扇上就已经设立过以“张掖”为名的县了。只是这个蕴含“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的名字实在是太好,以至于在设立新郡时被再次采用。

帝国为张掖选定的郡治叫作“觻得”,位于当下张掖市的西北,与山丹河汇入黑河的河口相依。基于山丹河及焉南盆地,能够对接焉支走廊与扁都口的位置,在古人的认定中,这条由西向东纵穿张掖盆地的河流,才是黑河的源流。由于黑河在汉代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弱水”,所以山丹河在一些历史地图上,有时也会被标注为弱水。应该说,古人在河流之名的标注上显得十分的混乱。除了弱水、羌谷水、黑水这些名称以外,这条成就张掖的河流还被叫作“张掖水”或者“合黎水”。前者自然得自于它的行政属性,前者则出自走廊北山的最西段—合黎山。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