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公元4世纪末,一支鲜卑部落曾在榆中盆地立都建立“西秦”国,成为“五胡十六国”中的一员。这也是榆中盆地地缘政治地位最高的一次。然而很快,西秦的国都还是迁往了地缘位置更为重要的兰州盆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整个榆中盆地虽然与黄河无限接近,但与黄河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山体间隔,只能通过一条名叫“苑川河”的小型河流与黄河相连。这使得榆中盆地无法为得到黄河所赋予的水利之便,进而使之在地缘政治上,更多只能充当设立在兰州盆地行政区的辖地(当下的榆中县亦为兰州的市辖县),。

这一地缘政治关系,为榆林这一历史名称的转移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当在隋代出现的兰州之名,逐渐开始成为这个黄河枢纽的行政名之后。事实上,现在的榆中县在明清时期的还叫过“金县”,而这个名字的源头同样指向当年的金城郡。只是因为与辽宁的金县同名,一个世纪前重新选择了同样为兰州所弃用,但却更有历史的“榆中”之名。

兰州盆地的优势还在于区位。在这段黄河河谷中筑城设防,不仅能够为半个陇右高原提供保护,还能够作为西入河湟谷地的战略基地。流向上看,湟水与兰州所处的这段黄河近乎直线相连,岸门与湟水河口间水路距离亦只有不到30公里。对于试图征服河湟谷地的汉王朝来说,依托兰州盆地这个后方基地,可以很方便的溯河而上,将人员和物资输往前线。不过两汉帝国对兰州盆地的经营以及金城郡的设置,还不仅仅是为了控制河湟谷地,它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

河西走廊的解读将会放在河湟之后。在此之前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陇西高原到底有没有与河西走廊相连。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奇怪,从字面上理解 “河西走廊”应该是位于黄河以西的一条走廊地带。以此来说,从兰州或者其它点位上渡过黄河,就应该进入河西走廊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有些复杂,所谓“河西走廊”指向的是位于祁连山北的一系列绿洲,这些绿洲本身与黄河的距离其实还有些远。

为青藏高原围边的祁连山脉,在接近黄河之时并没有老老实实的贴边延伸下去,而是额外向东延伸了一条名为“乌鞘岭”的支脉。乌鞘岭的出名之处在于被认定为是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考虑到翻越乌鞘岭之后,才正式进入祁连山北的绿洲带,这一认定并没有问题。这一结构使得乌鞘岭、黄河、青藏高原三者之间,围就出了一块即不属于河西走廊,却又与黄河右岸的陇右高原存在明显的间隔的过渡地带。基于其位置和地势,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河西高原”(当下整体为甘肃所辖)。

地貌来看,河西高原仍然属于黄土高原的延伸,其整体地势要略低于陇右高原。受此影响,河西高原在接收东南季风水气的的问题上处于劣势。加上乌鞘岭本身并不是一道完美的屏障,不能够为河西高原完全阻挡来北部阿拉善沙漠的恶劣影响,使得整个河西高原的干旱情况进一步加剧。整个板块只在西侧贴近青藏高原的位置上,生成了一条名为庄浪河的大型地表径流,其余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河流,几乎都呈现季节性河流的特点。

就河西高原的自然条件来说,并没有可能将之整体打造为一个人口密集的生存之地,但对于连通陇右与河西的需求来说,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庄浪河谷成为了最好的战略通道。发源于乌鞘岭西端、东南方向注入黄河的这条河流,在汉朝时的名字为“乌亭逆水”。之所以被称之为“逆水”,是因为它与黄河右岸的其它黄河支流流向截然相反。河西高原唯一大型地表径流的属性,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印象。

当下庄浪河谷全境建制了两个县,分别是上游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中下游的永登县,从两个县级行政区的属性亦可看出,整个庄浪河谷之于青藏、黄土两大高原间的过渡性。而庄浪河谷亦因其位置,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了扼守这条战略通道,征服河西走廊后不久,的汉武帝就分别在河谷的中点及靠近下游河口处设置了“令居”(前115年)、“枝阳”(前121年)两县。

正如兰州盆地的开发,是为了同时为河西与河湟提供支援一样,对庄浪河谷的经营同样不光是为打通一条“丝绸之路”。凉州的地缘位置正处在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之地。汉帝国之所以要尽力向河西扩张,一个的很重要理由就是切断西羌与北胡之间的联系,避免自己在西线两面受敌。基于这一需求的需要,西汉在设置“护羌都尉”一职时,将其治所放置在于令居而不是兰州盆地。基于这一设定,以庄浪河谷为基础的战略防线,又被称之为“令居塞”。

在新设金城郡时,整个庄浪河谷与兰州盆地一起被划入。很显然,无论在令居设置的“护羌校尉”,还是后来的金城郡,都不是为了保护羌人了。监控这些羌人,使之不与匈奴结盟才是设计出这一系列操作根本原因。既然令居塞还有监控羌人的重要职责,不妨先来厘清下庄浪河谷与河湟谷地的地理关系。

与庄浪河隔分水岭相望的并非湟水河谷,而是一条在汉朝被称之为“浩门(亹)河”、当下通用名为“大通河”的河流。流域界定的话,大通河属于湟水左岸支流,分隔两条河流的是一条被称之为“大通山”的祁连山支脉。从祁连山主脉与大通山之间穿出后,大通河在民和县城的位置上与湟水相会。全称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县,是青海省最东端的行政区,大通河口的东北部,即为从庄浪河谷扩张而来的甘肃省永登县境。如果你认定河湟谷地必须全境属于青海省的话,民和县城所位于的大通河口,就是湟水谷地的东部起点。

纯粹从地理角度看,大通河才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换句话说,在大通河与湟水的关系中,前者才应该是干流并取得整个水系的命名权。这是因为从青海湖盆地之东流淌而来的湟水,延伸到大通河口才不过经行了200余公里,而发源于祁连山脉西端的大通河,全长则有554公里。不过无数经验已经告诉我了,实用主义的古代中国人,对河流主从问题的认定是看谁更能为我所用。

与湟水几乎全流域都能尝试农业开发不同的是,身处祁连山腹地的大通河谷,大部属于高原亚寒带气候,只能为游牧者提供山地草场。只有位于大通山东部的一小段南北纵深约30公里下游河谷,才能受到东南季风的润泽,并且有相对宽阔的河谷平原。公元前61年,汉朝曾在大通河下游设立“浩门县”,充当河湟谷地的东北门户,以防止来自大通河谷的羌人部落入寇金城郡。虽然当下这段农业条件最好的大通河谷归属于甘肃省永登县,但从地理关系和历史来看,它也应该属于河湟谷地的范围。

事实上,在汉朝跨越黄河防线向河西走廊扩张之前,上述问题并不成为问题。无论是湟水流域还是河水谷地,还是庄浪河谷都属于西羌部落的生存之地。祁连山脉与河西高原,很好的将这些依附于山地生存的边缘民族,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间隔了开来。基于这一结构,以湟水河谷为核心,黄河以北、庄浪河谷以西的这片土地,历史上又被称之为“三河间”。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