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既然有两条上源,就一定要分出个干、支的名分来。早在先秦之时,在这场PK就已分出了胜负,夺取泾水之名的是平凉境内的南源。而北源在汉代则被称为“泥水”,后在隋唐时更名为“马莲河”并沿用至今。实际上要是让地理学家来认定的话,长度更占优势的北源才应该是泾水的正源。然而无数案例已经证实了,古人更多是从实际价值的角度,来认定河流的身份。换句话说,被认定为正源的这条南源,在地缘政治上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这点,在“关中四塞”部分已经通过萧关提到。泾水南源的核心作用,在于对接了两条路径:一条是通往西套平原,另一条通过陇右高原。前一点使得萧关得以压倒陇关,成为关中地区的北大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西套平原会比陇右高原更为重要。后者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关中平原乃至整个王朝的存亡。以三国时代来说,诸葛亮的大多数北伐,都是试图由陇右而入关中。

刚才我们在说,以凉州六大地理单元间的潜力比较来说,当下并没有鹤立鸡群者,但单纯从位置上看,陇右可以算得上是中心板块。其余五个地理单元均环绕于它的四周。即使剥离掉北部的西套平原及西侧的河湟谷地,亦无损这一中心地位。陇右高原西端的兰州成为当下甘肃的省会,便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与由同一水系所覆盖的陇东高原相比,陇右的情况要显得复杂许多。身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整个陇右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以及陇山山脉之间。黄河在它的西侧由青藏高原而下,西北方向流入河套地区;渭水则由黄土高原的西端,沿秦岭北麓向东流淌,注入关中平原。这使得分布于陇右高原的其它河流,在身份上看起来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注入黄河得到一个黄河一级支流的地位;二是注入渭水,成为黄河的二级支流。

抛开渭水黄河一级支流的属性,将流经陇西的渭水上游视为一条单独河流的话,依水系归属可以将整个陇西高原切割为两部分,即西北部的黄河流域和东南部渭水流域。以区位来说,直接庇护关中平原安全的是渭水流域。西汉时以之为核心建制了“天水郡”,郡治设在平襄县(今通渭县平襄镇);东汉时则改称为“汉阳郡”,郡治移至冀县(今甘谷县),并在行政范围上做了一定微调。

人口是反应一个板块潜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边远州部,整个凉州的人口并不能跟东部地区相提并论。凉州共划分为十二个郡国,其在天下大乱之前的人口数量约为50万,这当中生活在渭水上游的就有1/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陇东(凉州部分)及西套平原的人口相加,亦不过只有5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口仅指的是户籍人口,鉴于凉州的民族结构复杂,会有部分边缘部落未被统计进去。不过在籍人口的比例,已经足以证明渭水上游地区,之于整个凉州的重要性。

渭水上游之所以如此重要,秦人当年对这一地区的开发。秦人的祖先原本生活在山东地区,与殷人同属于东夷体系。因参与了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被周人西迁至陇右的渭水上游地区。从位置上看,这相当于从天下的最东头转移到了最西端。对于周人来说,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秦人原本不属于原本在黄土高原威胁关中的西戎体系,依附于周人能够帮助他们在西戎的夹缝中求生存。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尽心帮助周王朝抵御西戎的秦人,抓住历史机遇得以进驻关中平原,并最终成为了关中和天下之主。顺便说一下,当年被迫从山东西迁的秦人先祖,并没全部进入了陇右,其中有一支落户于山西高原。后来在三家分晋时同样抓住一次历史机遇,成就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因此有秦赵同祖一说)。

把视线转回到陇右。在商周时期,以渭水上游为主体的这部分陇右高原,被泛称为“西垂”。其中心区大致与现在甘肃省天水地区相重合。然而秦人最初在此谋得的根基之地,地理上却并非属于渭水流域,而是在渭水之南的西汉水上游,具体来说位于现在的甘肃省礼县。这片土地在先秦之时被称之为“西犬丘”,狭义的“西垂”亦指向于此。及至秦汉,彰显整个区域地缘属性的“西”字被沿袭下来,建制为了“西县”。

东汉时的“汉阳郡”与西汉时的“天水郡”最大的变化,便在于将渭水之南的“上邽”(今天水市)与西汉水上游的“西县”(今礼县),由西侧的陇西郡划入了“汉阳郡”范围。整个郡级行政区的名称,亦因这一调整而改变。之前的内容曾经说过,现在的汉水在两汉时期被称之为“沔水”,嘉陵江上游属性的“西汉水”才是汉朝的“汉水”。鉴于“西县”汉水流域属性,及位于整个郡最南端位置,汉阳一名可谓名符其实。问题在于,东汉王朝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调整,这是否意味着礼县所在的这条西汉水河谷,在地缘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情况的确如此。颠覆性的事实是:不管你把它叫作“西垂”、“西犬丘”、“西县”还是“礼县”,这片土地的地理属性都是一片在流域上,归属于长江流域的黄土高原,区位上属于陇右高原的一部分。颠覆性不在于,这一认定让我们刚才把陇右高原切割为黄河和渭水流域的说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而在于几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黄土高原都会是一个纯粹的北方概念。之前的内容也让帮助大家认识到,黄河才是黄土高原的经脉。充当南北气候分割线的秦岭,有如一道天然长城一样,将其与长江水系间隔开来。

不过再坚实的城墙也可能有薄弱之处,在西秦岭山脉就存在一个向南凹陷的较大缺口,行政上包含天水市的南部与礼县东部一带,其专业名称为“西秦岭山地间断凹陷地带”。无论从海拔、气候还是土地性质来说,这个位于西秦岭的凹陷带都与整个陇西高原相一致。换句话说,它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而不是秦岭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秦岭在这个区位的向南凹陷,也让一直与黄河相安无事的长江有机可乘,得以在这个方向通过西汉水向黄土高原延伸一个突出部。放大观察西汉水在此的走向,你会发现源出当下天水市秦州区南部的西汉水,向西流经当下的礼县县城后开始向南转折,礼县县城所位于的这个转折点,可以被视为秦岭与黄土高原地貌的分割点。分割点以西、以南属于秦岭属性的石质山地,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分割点以东,则呈现的是河谷与黄土梁相间黄土高原地貌,无论从生产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较适合人居。

礼县县城以东这段东西向的西汉水河谷,是这一小片长江流域属性黄土高原的中轴线。基于其“汉水”(西汉水)源头的属性,可将之命名为“汉源河谷”。作为秦人的祖地,这一小片三面为秦岭包夹、一面与渭水水系相接的黄土高原,是如此的不起眼。以汉源河谷的长度来计算,其东西纵深不过30公里。然而它却如一只在亚马逊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