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通过这一阶段的解读,相信大家对崤函通道的结构,以及长安与洛阳的地缘政治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回到洛阳城的定位问题上来。西周王城位于现在洛阳市区的事实,很容易让人认定此后的历史中,包括我们正在展开的三国时代,洛阳的位置一直没有位移过。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不要忘记之前为周王城所定位的只是“京洛五都”城址的3.0版。这意味着洛阳城的位置,最起码还经历过两次迁徙。

“京洛五都”进入4.0版的伏笔,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埋下。纵然东迁之后的周天子很快衰弱成为一个影响范围仅限于洛水下游的封建领主,但内部依然存在着争斗。公元前6世纪末,周王室发生了一起争夺继承权的内乱,史称“王子朝之乱”。在这场内乱中,作为挑战者的王子“朝”,占据了位于谷水东侧的王城。而身为被挑战者的周敬王,则向东逃至与王城相距20公里处另一座城邑。此后历代周天子,曾长期居住于此。为与之前的“王城”相区别,这座位于邙山脚下的新王城,被后世以王城的另一个名称—成周代指。

关于东周王朝的这座新王城,此前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并不十分确定。很多研究者认为,其瀍水之东的位置指向最初安置殷商遗民的城邑。此外,关于“王城”与“成周”两名的使用也十分的混乱。不过在东周存续的最后2个半世纪中,洛水之北存在两个经过天子认证的王城是却是客观事实。为明示它们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用“西王城”和“东王城”来代指。

战国末期,秦国在攻灭周室最后的领地及韩国之后,以它们的故地建制了“三川郡”,所谓“三川”,指的就是河水、洛水、伊水这三条重要河流。其境由洛阳盆地向东延伸至今开封市西。在三川郡治下,西王城变身成为了“河南县”,东王城则正式获得了洛阳之名成为了“洛阳县”,并成为三川郡的郡治。

在刘邦取得天下之时,洛阳曾一度被认定为国都的所在。即使在正式定都长安后,洛阳在客观上也还是承担了副都的职责。在这一定位之下,再让邙山之南的洛阳城作为郡治就不太合适了。有鉴于此,源出东周“西王城”的河南县成为了新的郡治,而秦人当初所命名的“三川郡”亦更名为“河南郡”。考虑到伊、洛两水并没有覆盖到伊洛盆地以东地区,整个行政区又都位于黄河之南,河南郡的名称看起来会更为贴切。

当东汉正式将都城迁移至洛阳并大规模扩建后,这座承袭于东周“东王城”的城市,进一步确定了自己政治中心的地位。此后曹魏、西周、北魏三朝亦皆以此为都。因此而形成的遗址,就是“京洛五都”的4.0版本—汉魏洛阳城。这种厚爱也让后人很难再这座遗址之上,找到“东王城”的痕迹。相比之下,被冷落了的西王城,反而能够有遗址幸存,并有机会“王城公园”新形象,向世人诉说周朝的历史。

然而上述解读还是没能解决一个问题:既然是二选一的选项,为什么秦、汉二代都拔高了“东王城”的地位,让它得到了“洛”这个包含无限荣誉的名称。现在的洛阳市又为何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关于这些问题,留待下一节再行解读。

京畿之地8 汉魏洛阳城与洛阳八关

东周东王城在这场“洛阳”之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在于它更为的安全。河流在为城市饮水和安全提供便利的同时,往往也会在洪水季威胁城市的安全。由于伊洛盆地诸水在山地中的流程较长,它们在枯水季与丰水季间的流量差最少都在十倍以上。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百倍之上。这使得与谷、洛两水相伴的西王城,在防洪问题上承担着更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邙山脚下的东王城要更为的安全,其最初的选址与洛水存在一定距离,二者之间通过人工沟渠相连。至于它的位置,你可以在地图上定位到著名的“白马寺”。这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当年便位于汉魏洛阳城的西墙之外。需要注意的只是,当下白马寺隶在属于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但白马寺镇却正好位于洛阳市的最东端。这使得“京洛五都”4.0版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当下在行政上归属于洛阳之北的孟津县所有。

一直到北魏扩建之时,汉魏洛阳城才扩张至洛水之滨,并在洛水南岸营建了少许建筑。与洛水过于亲近的位置,使得当下的汉魏洛阳城南端,有部分为北移的洛水所湮没。尽管如此,一直到这一阶段,伊洛盆地的都城选址都还是符合“洛水之阳”这一地理定位的。真正让“洛阳”的称谓变得不那么准确的,是著名的隋炀帝。作为“京洛五都”5.0版—“隋唐洛阳城”的奠基人,隋炀帝对洛阳城的贡献在于二点:一是将伊洛盆地的政治中心迁回谷、瀍两水之侧;二是将洛阳变成了一个跨洛水而兴的城市。

隋炀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热衷于修筑运河的帝王。在他登上帝位之后,沟通黄河与海河水系的“永济渠”,与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加上沟通江淮的“邗沟”,以及江东平原上的那些运河,共同造成了一张覆盖中国东部的水路交通网。当你知道这些运河最终都是服务于洛阳时,就不会为隋炀帝舍弃地势上更为安全的汉魏洛阳城,而重回洛地的西端感到意外了。

当然,谷水当年对东周王城所造成的威胁,也是必须考虑到的现实问题。为此,隋唐洛阳城选择的是与规模较小的瀍水相接。这条发源于邙山西端的河流,也是现在洛阳老城区的成就者。换句话说,当年隋炀帝的这个选择,让洛阳的位置从此进入了一个固定期。除了跨瀍水而建以外,隋唐洛阳城与前世诸王朝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还是它向洛水之南的延伸。在隋唐洛阳城,宫城的位置位于洛水以北的城市西北角。瀍水两侧及洛水之南,则设计为承担居住功能的里坊。单从面积来说,隋唐洛阳城在洛水之南的面积,甚至比洛水之北还要更大些,但由于作为政治中心象征的宫殿区仍然位于洛水之北,“洛阳”之名在隋唐时期还算得上是贴切。

让一条大河穿城而过的优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可以依托水利之便为城市的物流、商业服务。为了进一步打通洛阳城与黄河的水上交通通道,隋炀帝还引谷、洛两水,在洛水之北重新开凿了一条新的河道穿城而过,并最终在今偃师市东南注入伊洛河。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缓解洛水对洛阳城的威胁。这种又河道并行的结构,久而久之还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隋唐洛阳城以东的洛水故道逐渐干涸废弃,原本的运河则成为了当下我们看到的洛河河道。看到这里估计已经有人想到了,正是这次人为改道,将二里头遗址由伊洛河之北转移到伊洛之间。

为了让长安也能够通畅的与大运河相连,隋炀帝甚至尝试过移除三门峡中那几块阻碍航道的礁石,只是受技术所限无法做到。这使得洛阳城最终成为了南北运河的最大受益者。然而让一条大河穿城而过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增加城市的防御难度,另一方面会让整个城市更容易遭受洪水的侵害。事实上,无论是汉魏洛阳城还是隋唐洛阳城在实际使用时,靠洛水太近的城区都显得人气不足。那些靠近洛河的城墙,同时还必须承担防洪任务。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