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以两汉时扬州的设定来说,除了江淮地区的东部被划给徐州,以及在禹贡设计九州概念时,还未纳入中央之国范畴的岭南地区,另行建制了“交州刺史部”之外,基本算是遵循了最初的蓝图。对应现在的行政区划,扬州刺史部的范围包含有:安徽的淮河以南部分、江苏的长江以南部分,以及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全境。

每一个板块都有它的核心区,在农业就是生产力的自然经济背景下,这样的核心区通常会是板块内部的一处大平原。扬州刺史部的核心区则是长江下游与南部丘陵之间,以“太湖”为核心的一片平原之地。在三国时代,这片两面环江、一面临海,背靠山地,行政上对应现在苏南、浙北、上海的大平原被称之为“江东”。遵循这一历史名词,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江东平原”。作为吴国的根基之地,“江东”二字在三国的出镜率不可谓不高。只是你很容易发现,三国之人口中的江东,为什么与1500多年后,乾隆眼中的江南重叠度那么高?这是因为所谓的“江东”其实就是“江南”。之所以用不同的方位命名,概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的主观认知差异。

长江虽然不像黄河那样享有“九曲十八弯”之名,但也绝非一条直线东流的河流。地理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节点,分别为重庆与湖北交界处的湖北宜昌市;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处的江西湖口县。其中湖口之名,得自于其鄱阳湖口的地理位置。每一个节点,长江的流向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鄱阳湖口以东,这种改变尤为明显。受江南丘陵地带的山势影响,长江下游开始向东北方向流淌。尤其芜湖以北至南京段,长江的流向几成南北向。

今天,湖口至南京的这段南北向长江,大部分位于安徽境内。有鉴于此,这段长江现在还有一个名称—皖江。至于南京以东这段东流的长江,则拥有一个更古老的名称—扬子江。近代在中央之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之后,扬子江畔因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整个长江流域对外贸易的窗口,并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占据了核心位置。正因为如此气扬子江的音译“Yangtze River”,成为了长江英文名。然而在两汉三国时代,正在发育初期的扬子江,更多还只是作为一条难以逾越的天堑,存在于地缘政治舞台。皖江才是整个长江下游的关键先生,及划分地缘板块的主参照物。以之来做参照物的话,所谓的“江东”的定义应该是“皖江之东”;而后来的江南,则可以被认为是“扬子江之南”。

尽管“江东”与“江南”的地理指向一致,但二者的地缘气质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一提到江南,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以及诸如:天堂胜景、鱼米之乡、吴侬软语等带着富足和休闲意味的词藻。不过提到江东,画风就为之一变了。无论是春秋时争霸于江东的吴越两国,还是三国时鼎立于江东的孙吴政权,都自带一股任侠之气。若以宋词的流派来比拟,“皖江之东”时代就好比气象恢弘、视野广阔的“豪放派”;进入“扬子江之南”阶段后,则似婉转含蓄、儿女情长的“婉约派”。

江东子弟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在楚汉相争中落败的项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事。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随后在江东响应,并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向西。八年之后,孑然一身的西楚霸王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的遗言,自刎于乌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乌江并非指长江,而是长江西岸的一个渡口名(乌江浦),故址在今苏皖两省交界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

那么任侠之气的“江东”,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向诗意“江南”转换的呢?这个过渡大抵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隋炀帝不惜民力的开挖大运河之际,当时的江都(现在的扬州市)之南已经出现了一个重要渡口—扬子津,一般认为“扬子江”之名便直接源出于此。不过这段江面当时还稍显太宽,其后在中唐之际,原本横亘于扬州市与镇江市之间的沙洲—瓜洲,开始与北岸连片成陆。依托“瓜洲”开发的渡口,大大缩短了横渡扬子江的难度。至于长江口则由两汉时期的扬州一线,进一步东移至今天的江阴市一带。当人们开始习惯于从扬子江渡江之时,再来表述这片土地的地理方位时,江东就不及江南那么准确了。

东西向的扬子江开始成为南北水上交通的主通道,并不代表这片土地的气质就一定会发生改变。这种气质改变,更多是因为随着历史的推移,江南地区得到了更深度的开发。这当中有铁器大规模运用的技术原因(相比北方疏松透气的黄土,长江流域的土壤粘性太大);亦有中原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和人才“衣冠南渡”的因素。当一片有天险庇护的土地开始变得富足之时,人的思维也会发现一些微妙变化。最起码对于用武力改变命运这件事情,江南之民不会有当年的江东之民那么高。

说起江东、江南之别,还有一个地理标签不得不提,那就是“江左”。看过热播电视剧《琅琊榜》的观众,一定会对男主角“江左梅郎”的名号印象深刻。依剧中情节,此处所指的“江”应是指长江,只是观剧之人未必知道,所谓“江左”到底指的是长江周边的那个地理单元。与“东南西北”这样明确的客观标准相比,左、右标注法看起来有些不那么客观。不过人类在定位时掺入自己的一些感知也是常事。只要掌握它的命名规律,就可以解开很多地名之迹。比如在了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认知之后,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地名会含有“阴”、“阳”二字了。

此前行文中多次出现的“左岸”一词,则源出于另一种在地理层面比较常见的辨识之法。具体做法是:顺着河流流淌的方向,面向下游而立,左手方向即为左岸,右手方向即为右岸。著名的巴黎“塞纳河左岸”是此类划分法中的典型代表。当你看到塞纳河在巴黎市区的蜿蜒曲折状,应该会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以左、右而非“东南西北”来标注河岸的位置,意思表达要精确的多。依据这一划分原则,要是“江左”之地定位于长江下游的话,那么它所指向的应该是皖江以西地区。

不过这个推断并不正确,因为顺水势而判定左、右岸的方法来自于西方。中国人对左、右划分并非是顺着水势,而是有着固定的方位对应。在中国文化中,最为尊贵的朝向是“坐北朝南”。反之,朝北的象征看起来就没那么美好了。在古汉语中,“北”与背后的“背”相通,失败之后向后转身逃跑即为“败北”一词的本意。这一认知的地理背景,在于中央之国在这个星球上的区位。由于身处北半球,朝南可以让房屋或者端坐之人,享受更多的阳光。假定中央之国处于南半球,基于同样的理由,“坐南朝北”将会成为最好的选择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7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