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然而上述三大水系虽然在中原地区,特别是兖州板块毗邻,却并没有相交。从为物流服务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那些通过水路转运的人员和物资,将不得不在三大水系中进行水路切换,以至于严重影响效率。幸运的是,这三大水系的距离都很近。像济水与黄河的距离,在荥阳台地一带甚至近到只有一山之隔。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从大禹治水时起,华夏先民已经初步掌握了水利技术,并体验过了技术改善地缘结构的成果。在这一大背景下,战国时代控制兖州西部的魏国,开启了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运河工程—鸿沟。关于鸿沟及其相关工程,对三国时代乃至整个中央之国的影响,将是我们一节的解读方向。

“官渡”原来是一条河…。

河济之间(4)

鸿沟一词在中央之国的知名度,是在楚汉相争时被打响的。当时的西楚霸王项羽,与后来的汉高祖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分割天下(鸿沟以西为汉地,以东为楚地)。这条实际没有发挥作用政治分割线,在后世被用来形容事物间明显的界线,甚至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象征。只是对开始挖通这条运河的魏国来说,初衷绝对不是打造一条水上长城。恰恰相反,魏国是希望这条打通三大水系的运河,能够加强自己领土间的连接性,并据此增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话语权。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十年)鸿沟工程开始修建。魏国并不是第一个有类似想法的国家。早在春秋末年(公元前486年),北上中原争霸的吴王夫差就已经用两条分别叫作“邗沟”和“深沟”的运河,将长江、淮河以及济水连接了起来。其中沟连淮齐的“深沟”正位于兖州的中南部。大家应该还记得,横穿中原地区的济水在向东北方向转折时,曾经蓄积成为一个湖泊—菏泽。其实在荷泽的东南方向不远处,还有一条名叫“菏水”的河流,是淮河下游最重要支流—泗水的南源。

在用深沟将菏泽与菏水连接起来后,由长江经“邗沟”进入淮河,再溯泗水而上的吴军,便能够通过济水进入中原争霸。问题在于,尽管吴人留下的运河工程,打通了江、淮、济三渎,但对魏国来说却用处不大。由于位置原因,这条在中原东部沟通南北的水上通道,主要是齐、楚两国争霸的战场。对于在山西高原和中原腹地都拥有领土的魏国来说,它更急迫的是打通一条连通河、济,兼顾淮水的漕运通道。

基于这一要求,魏国与当年的吴国一样,最起码要选择两个地点挖通运河。相对而言,黄、济相交这个点比较容易选择。虽然济水在荥泽一带穿黄河而过的想象,是古人的一个美丽误会,但黄河与济水在这一带无限接近却是客观事实。这意味着,魏人只要在三皇山(又名广武山)北的黄河南岸寻找一个点,用很小的工程量就能够真正打通完成沟连河济的水道(这段运河大致对应的现在荥阳北—郑州北的这段黄河河道)。做到这一步之后,鸿沟工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再修建一条连通济水与淮河的运河。从位置上看,这样一个连接点已经深入中原腹地。考虑到中原争霸的需求,魏国最起码需要在这样一个枢纽位置上,修建一座城邑以提供战略保障。

公元前339年,处在鼎盛时期的魏国将都城从位于山西高原的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迁至今河南开封西北部的大梁。正因为如此,此后的魏国经常会被记录为“梁国”。做出这项决定的魏惠王亦因此被称之为“梁惠王”。是的,你没有猜错,大梁城就是沟通淮、济的枢纽点。从荥泽北的黄河南岸一直到大梁城西,直线距离大约为80公里,大部分借助了一条叫作“汴水”的古河道(最早写作同音的“汳”字)。因此这段西接黄河、东连大梁的鸿沟运河,也被单独称之为“汴渠”。知道了这一点,你应该会突然明白,为什么把都城定在开封的北宋王朝,会将自己的都城称之为“汴梁”。

如果要在当时中央之国的所有河流中评选一个最重要者,连通司隶、兖州两个州部的“汴渠”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这样一条在战国时代由魏人开挖的运河,在三国时代还存不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在当时还有一个大家听完后,会恍然大悟的名字—官渡水。对的,历史就是这么吊诡。500多年前魏国开挖的运河,后来成为了另一魏国的崛起之地。再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待当年的“官渡之战”,你会发现这就是一场,大河南北在中原地区的决战。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就将手握统一天下的钥匙。

回到鸿沟的问题上来。东西向的汴渠只是整个鸿沟工程的一部分。大梁城在位置上的重要性,并非体现在它与济水或者黄河地理接近,而是在于它的东、南方向,有许多淮河左岸水系的上源。其中与大梁城位置最近的,是两条淮河二级支流—获水与睢水。两条河流在斜穿现在的河南省东南部之后,都汇入了源出山东的淮河一级支流—泗水。前者在当时的战略要地彭城,现在的江苏徐州市接入泗水中游;后者则在更南一点的安徽睢宁县东,接入泗水下游。这意味着,魏国不用经过深沟,也有机会将势力范围延伸入泗水,进而觊觎江淮下游地区。

不过从战国格局来看,魏国更现实的想法还是将扩张方向,更多锁定在河南省的西部。因此自大梁南下的鸿沟工程,并没有在对接获水和濉水之后止步,而是继续南下,利用淮河水系纵横交错的河道,又连接了涡水的上游,并在河南省项城市(袁世凯的老家)汇入了颖水的中游。上述两条河流是淮河左岸的一级支流,最终都在安徽境内汇入了淮河中游。这意味着,这段自开封而起,经通许、淮阳,直至项城的南北向鸿沟,与四条淮河一二级支流一道,编织一张覆盖中原地区的水上交通网。

然而这些造就了大梁城的人工运河,固然为魏国开拓中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为它带来了安全隐患。公元前225年,秦军在攻灭魏国之时便以水代兵的堵决了这些运河,让整个城市毁于一旦。以至于后来在汉代,被重建的大梁城暂时丧失了地区中心的地位,被重新命名为“浚仪”,成为了兖州西端的一个县。

魏国这样开挖运河,却在最后的决战中反受其害的事例告诉我们:凡事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固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一定程度改变地形地貌,以满足当时的需求,但也要对这种改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充分的考量和心理准备。客观上,人工水利工程的的存在多少有些违背自然规律,即便不考虑生态再平衡的问题,也需要不断的进行疏浚、维护。比如让成都平原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都江堰工程,如果不是每年整修的话,设计得再巧妙也不可能维持运转。

让人无奈的是,一旦进入战乱时期,这种必须的维护工程几乎必然会被迫中断。在鸿沟工程开通400年后,受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这段动荡时期的影响,整个黄河下游及对接黄河的汴渠工程,便遭遇到了一次重大威胁。不仅黄河河堤岌岌可危,汴渠也经常因黄河漫灌导致无法使用。公元69年,东汉王朝开始了一项针对黄河和汴渠的整治工程,由于主持工程的官员名叫“王景”,因此后世将此项治河工程称之为“王景治河”。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6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6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