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大航海时代,推演方向正确,过程却大大出乎意料的尝试比比皆是。比如哥伦布认定向西航行能到达日本和中国并不算错误,只是没想到距离会那么远,并且中间还隔着片新大陆;麦哲伦在横穿太平洋之前,同样低估了这片大洋的宽度,以至于差点在太平洋腹地全军覆没。疑问在于,葡萄牙人在1500年的这次航行,本质并不是一次探索之旅,而是为了巩固之前的成果、带回利润可观的香料。以这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来说,去走一条完全未知的航线,的确有些太过冒险。至于发现巴西和修订版的教皇子午线这两件事,谁为因、谁为果,目前看起来已经很难认定了,但可以明确的是,葡萄牙人肯定是在“南赤道洋流”的帮助下发现了巴西。

回到洋流的问题上来。向西南方向漂流的“南赤道暖流”在遇到巴西大陆之后,转而开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与赤道渐行渐远的洋流,从此不再以“赤道”为名,而是改名为“巴西暖流”。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葡萄牙人看到了隆起的巴西高原,并在巴西中东部的塞古鲁港登陆。对于船队来说,这次发现不仅让他们给国王带回了一份大礼,更能够为船队及时提供补给,以及舒缓船员的心理压力。否则的话,兜这么一个大圈子才看到非洲大陆,天知道船上会发生什么。

虽然发现巴西是个意外,但兜着圈子去好望角的设计并非没有可行性,顺着巴西暖流一路南下,葡萄牙人的确可以在南纬40度左右进入西风带。从洋流的角度说,这一地带又被称之为“西风漂流”。由于南半球大陆诸大陆与南极洲的距离较远,整个西风带的洋流还能够形成一个环流系统(被称之为“西风环流”)。理论上看,光靠这条环流带就可以完成环球旅行,并验证地球是圆的了。不过在当时,即使发现这一规律,应该也不会有人愿意这样尝试的。所谓“四十度以下没有法律,五十度以下没有上帝”,南半球西风环流带的恶劣海况,足以让你打消借助顺风顺水完成环球旅行的诱惑。

尽管“西风环流”区的海况那么不尽如人意,赤道暖流还造成了意外(虽然是个美丽的错误),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环境如何,而在于人类能不能发现规律,并加以利用。比如要是从巴西南下的葡萄牙人,在接近好望角后由于某种原因不想继续前行,而是想回到葡萄牙的话,对应的南部非洲海岸线还有一股被称之为“本格拉寒流”的洋流,把它们带加赤道附近。也就是说,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在南大西洋组成了一个“南大西洋环流”。事实上这种环流现象在每片大洋上都存在,航海者们用时间和生命积累的经验,就包括对这些洋流流向的了解。

最终西风并没有对1500年的这支船队起到直接帮助。登陆巴西的葡萄牙船队,很快抛弃了巴西暖流。在沿海岸线航行了600多公里之后,船队开始回归了原来目标。这是因为,在沿海岸线南行至里约热内卢之北时,船员们发现这片大陆开始向西收缩,海岸线变成了东西向。这意味着继续沿海岸线前行的话,将再次与好望角的方向背道而驰。一边是前景明确的香料贸易;一边是地理和政治风险不明的探索工作,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不需要太多的权衡。此后船队开始转向东南,朝着好望角方向直航。

葡萄牙人开始转向东南时,已经进入了东南信风带的范围。船员们需要调整它们的风帆,以适应逆风航行的状态。同时这样的线路,使得船队基本上没办法沾上西风带的光。考虑到西风环流带的海况如此不稳定,这样的选择也许是一种幸运。事实上,即使是处在西风带外围的好望角海域,气象状况都很是捉摸不定。一个让人叹息的情况是,好望角的发现者、巴西之旅的参与者—迪亚士,最终就是在这次航行中葬身于好望角水域(同时还有4条船只沉没),至死都没有完成进入印度洋的梦想。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吊诡,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假如当时葡萄牙人继续沿巴西海岸线继续南下,实现接入西风带的做法,那么他们有可能会做出另一项重大的发现。南纬40度正位于潘帕斯草原与巴塔哥尼亚草原的交汇处。这意味如果航路紧贴着海岸线的话,葡萄牙人将很有可能先于西班牙人进入拉普拉塔河口。那样的话,葡萄牙人将很有机会,抢在西班牙人之前控制河口,并向沿拉普拉塔—巴拉那水系向整个平原腹地扩张。

当然,当年登陆巴西的葡萄牙人,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再继续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探索的话,将很快进入西班牙人预设的势力范围。只是在实践当中,教皇子午线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障碍。要知道,这条分割线本质是对天主教双雄发现的追认,而不是真正由教皇决定的。就像后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登陆、葡萄牙人在亚马逊平原的扩张,都没有遵守最初的约定一样。假如不是肩负着去印度洋购买香料的任务,葡萄牙人并非没有可能先一步发现拉普拉塔河口。

其实葡萄牙人在后来的历史中,还是有机会先行一步的。然而每个国家的国力都是有限的,尤其西、葡两国的人力都不是特别足。像西班牙人在发现菲律宾之后,也是在数十年后才开始殖民(此前要更多应对欧洲战争)。在发现巴西之后,葡萄牙人同样没有马上开始经营这片土地。当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人开始真正殖民巴西,并沿海岸线向南探索时,西班牙探险家的航船已经抢先一步驶入拉普拉塔河口之时。由此造成的地缘政治后果是:西班牙成为了整个拉普拉塔平原的主宰,而葡萄牙只能在乌拉圭与西班牙展开争夺。

登陆巴西的葡萄牙人,在登陆地点竖起了一具刻有王室徽章的十字架,以及来宣示天主教和葡萄牙王国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这片新殖民地,亦被称之为“圣十字架之地”。尽管这片土地上,缺乏印加那样的文明体,但却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红木最具经济价值。这种当时被称之为“巴西”的红木,遂成为了巴西的国名。关于巴西国名的来历,还有一种更传奇的说法,那就是船队在漂流过程中,发现了漂浮在海上的巴西红木树,然后知道了附近有大陆。为了纪念这段经历,而用这种木材的名字命名了整片殖民地。

后一种说法,显然带有文学创作色彩。不过巴西红木对于当时的葡萄牙来说,的确是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葡萄牙人后来之所以愿意在这片大陆上投入资源,一定程度与巴西红木的商业价值有关。说到这,很多人肯定会联想到家具制作了。毕竟这些年,红木家具在中国很是火了一把。其实巴西红木的用途并非是做家具,这种“红木”的重点不在于“木”字,而在于一个“红”字。

红色应当是人类最喜欢的一个颜色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创作中,鲜艳的红色都是最多被运用的色彩。巴西红木的树干,含有大量水溶性的红色成分。葡萄牙商人将之制成粉末状运回欧洲,用来为高档布料染色。这项颇具垄断性的资源,为葡萄牙人治下的巴西,带来了大量经济利益。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则是,在随后的两个世纪当中,这种原本普遍生长于巴西的树木被采伐殆尽,以至于今天的巴西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保护。

对于登陆美洲的葡萄牙人来说,初期其实是感到很遗憾的。毕竟在探索完巴西之后,他们未能发现类似印加、阿兹特克这样的文明体。这意味着,殖民者们并不能依靠掠夺土著居民的累世积累来迅速致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巴西红木这样的,预想之外的资源会被逐渐开发出来。这片土地在“前哥伦布时代”的原生状态,亦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巴西的地缘气质。接下来,我们将用更多的篇幅,来展现这一切。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5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5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