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关键词:西班牙,格拉纳达,上、下纳瓦拉】

与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不同的是,在整个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文明程度包括对“异教”的宽容度比之欧洲要高。异端裁判这类极端举动,是天主教的特色。就地中海文明圈的情况来说,意识形态上宽容度,往往与经济的繁荣程度成正比。作为联接两大世界的纽带,安达卢西亚在摩尔人统治时期,也因此成为了西地中海的经济中心。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毕竟在结构复杂的地中海地区,贸易是融通整个区域的主线。对宗教、民族更加包容者,在经济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美国一定要把自己定位为多种族文化包容者的原因所在。

15世纪下半叶,随着收复失地运动即将完成的愿景,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世界,又一次掀起了整合潮。公元1469年,随着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之间的联姻,现代意义上的西班牙正式出现。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历史上这种将王冠(爵位)集于一位(或者两位共主)于一身的整合,并不一定代表就此能够建立统一国家。地方事务的主导权,还是在于代表地方利益的贵州议会手中。从这点来看,倒是那些直接从异教徒手中收复的失地意义更为重大,最起码直接收复者可以将之消化为自己的核心区。很显然,得到安达卢西亚的卡斯蒂利亚,成为经济及地缘政治上的最大受益者。并使之在与阿拉贡王国的整合中,拥有比较优势。

在一个联盟性质的政治体中,一方拥有相对优势并非坏事,否则我们看到的就将是无休止的争斗。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卡斯蒂利亚人的做大,才使得西班牙的王权有机会真正统一起来。今天卡斯蒂利亚语在西班牙的使用人数超过7成(官方语言即卡斯蒂利亚语),便是这种地缘政治后果的体现。当然,对于认为自己在西班牙统一进程中,曾经与卡斯蒂利亚人拥有同等机会的加泰罗尼亚人来说,接受这一现状多少会有些不服,尤其现在加泰罗尼亚的经济,在西班牙诸板块中还有一定优势时。

公元1492年是一个值得西班牙人和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整合在一起的西班牙拿下了格拉纳达,彻底将穆斯林的势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然而问题在于伊斯兰政权在伊比利亚的存在长达700多年,想要彻底消除其烙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最为现实的,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异教徒”的问题。施行宗教自由政策是阻力最小的选择,在蒙古人、土耳其人的迅速扩张中,也都曾经成功运用过。而在说服格拉纳达投降之时,西班牙曾经做出过这方面的承诺。然而对于长期处在圣战前线的西班牙来说,显然并不希望为自己留下隐患。定居于半岛的摩尔人(包括犹太人)最终被要求在改变自己的信仰和离开西班牙之间做出选择。

客观评价的话,西班牙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坚持,对于西班牙的统一(不光是政治上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使得在近现代史上,伊比利亚半岛上虽然也有加泰罗尼亚、巴斯克独立这样的诉求,却没有出现类似巴尔干那样的复杂局面。同时,基于对内统一和对外扩张的需要,伊比利亚半岛并没有在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中受到冲击,意识形态层面更为保守、更有利于集权的“天主教”,成为了西班牙乃至葡萄牙的选择。

除了收复格拉纳达,公元1492年在世界史上还有一层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在这一年,代表西班牙出海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对于整个旧大陆来说,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地理大发现”。我们接下来的解读焦点,也应该就此转向更为广阔的海洋了。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收复失地运动前期一度掌握了主动权的纳瓦拉王国,后来的走向如何。

以纳瓦拉王国居于其中的位置来说,如果实力足够强大的话,理论上可以同时向两边发力完成西班牙的统一。最初这个巴斯克人为主体的王国,凭借自己的军事素质也的确做到了,然而孤立民族的短板毕竟是现实存在的。当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自成体系,一个在高原、一个在沿海向南扩张时,纳瓦拉王国的上升空间就被封死了。12世纪初,南扩无力的纳瓦拉人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那就是跟法国走到一起。其后一直至17世纪初,纳瓦拉都是以法国属地的形式,横亘在比利牛斯山两侧。期间甚至有一大半的时间,法兰西国王同时也是纳瓦拉国王。

对于法国来说,纳瓦拉的归附有助于其介入伊比利亚事物,尤其在失去对巴塞罗那和阿拉贡的控制力之后。至于巴格克人,促使他们做出这一选择的直接原因,则是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压力。12世纪后期,日趋强大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从纳瓦拉手中夺取了现在的巴斯克地区,为了避免周边两大政治集团蚕食,巴斯克人方决定从法国寻求帮助,并最终导致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地区,被分割形成了巴斯克与纳瓦纳两个行政区。

不过纳瓦拉王国曾经的属地,或者说地缘层面的巴斯克地区,并不仅仅西班牙境内的巴斯克、纳瓦拉地区。今天在比利牛斯山脉分水岭的北边,依然还有一块与现在西属纳瓦拉地区,镜像对应的法属纳瓦拉地区(面积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北巴斯克地区”或者“下纳瓦拉”(西属纳瓦拉为“上纳瓦拉”)。 在比利牛斯山北的大西洋沿海方向,我们会看到一条叫做阿杜尔河的河流,所谓“下纳瓦拉”的范围,大体就是比利牛斯山脉分水线向北,至阿杜尔河下游北岸的区域。河口的法国渡假圣地“比亚里茨”,应该是这一地区最为知名的地标了。

巴斯克的这种情况,与内、外高加索的情况类似。上述一切的产生,当然要归功于巴斯克这个倔强民族,数千年以来在这片山地的坚持了。只是西班牙人可以不在乎巴斯克人的国家归属感在哪,但肯定是无法容忍自己强大的邻居,在如此敏感之地插入这样一个突出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分水岭,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天然平衡线。当然,要是这样划分的话,巴斯克人势必就会被分隔在两个国家了。只是在大国相争的地缘政治舞台上,谁又会真正在乎一个弱小民族是怎么想的呢?公元17世纪初,法、西两国终于就纳瓦拉的问题达成了和解。西班牙如愿得到了“上纳瓦拉”地区。法国人则直接吃掉了“下纳瓦拉”地区(纳瓦拉再无理论上的王国属性了)。

如果说巴斯克地区的最终归属,给人一种地缘政治平衡感的话,那么葡萄牙的存在多少还是会让人有点违和感的。至于是什么支撑着葡萄牙的独立,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3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3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