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作为欧洲当时最大的城市,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君士坦丁堡,人口最盛时达到百万之巨。然而拜占庭帝国的衰弱,以及孤城的尴尬境地,使得君士坦丁堡在兵临城下之下时,城内仅剩余有5万人。其中包括热那亚雇佣兵在内的总兵力不到万人(金角湾还有20多艘军舰)。坚固的环状城墙是拜占庭人最可依托的屏障,没有海水庇护的西线也是防御的重心,共建有两道坚固的千年城墙。基于从海上攻上城墙的难度更大,部署于西线的土耳其陆军,也是这次战役的主力。为了攻陷这座坚固的堡垒,奥斯帝国总共铸了70余门重炮,其中最大的12门甚至能够把将近700公斤的石弹,发射到1.5公里之外。然而,巨大的威力也伴随着低下的效率,你甚至不得不在每次发射之后,重新构筑一个炮台(以至于一天只能发射数次)。这也使得拜占庭守军,有机会在两次发射的间隙修复受损的城墙。

坚固的城防,以及火炮低下的发射效率,让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土耳其人感到焦虑。为此,土耳其人希望能够突破金角湾的铁索,以迫使对手分散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事实上,铁索横江之术并非拜占庭人所独创。在中国历史上,长江就曾经多次成为这一战术的实施地。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三国后期“晋灭吴之战”中(公元280年),吴军试图以铁索横江阻挡从中游而来的晋国水军。不过这一战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晋军以火船顺流而下,将铁链烧断的“火烧法”,攻克了这一人造天险。

不过土耳其人并没有想到这个办法,他们用一个更“笨”的办法,而与土耳其人关系微妙的热那亚人,则再次为之提供了帮助。对于一条封锁港口的铁锁来说,君士坦丁堡所能直接控制的是它的南端。金角湾口的另一头,则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包夹而成的另一个夹角,在这个夹角的终端名叫“加拉太”。今天,加拉太区也是伊斯坦布尔下辖的一个城区,而在当时,加拉太是热那亚人的居住区。

金角湾口的铁链横江战术,形成于公元8世纪初。铁链的两端被系于湾口南北的两座高塔之上:一头是加拉太的“加拉塔”;另一头则是今天君士坦丁堡锡尔凯吉的“尤金塔”(后来的锡尔凯吉火车站,也是著名的“东方快车”的起点)。很显然,君士坦丁堡和金角湾的安危不仅系于尤金塔,也系于加拉塔之上。在塞尔柱入侵小亚细亚,导致拜占庭势衰之后,加拉太区成为了威尼斯和热那亚争夺的焦点。能够入驻加拉太区,不仅意味着与拜占庭的结盟(同时负担或者说控制一部分防务),更意味着能够主导黑海贸易。最初得到这一特权的,热那亚人。13世纪初,攻陷君士坦丁堡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人曾经从热那亚人手中夺取了加拉太区的控制权。而在尼西亚帝国中兴拜占庭后,押注成功的热那亚人又夺回了加拉太。

如果热那亚人决定投靠奥斯曼,那么金角湾的防线当不攻自破。为了让热那亚人配合,土耳其人也许诺他们在城破之后,将继续拥有原来的商业特权。然而君士坦丁堡的安危毕竟不同于以往的一些两面讨好的“资敌”行为,即使是商人本性的热那亚人,也无作出如此站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对面的决定。只是就此断然拒绝土耳其人的请求,热那亚人又不免要考虑一下,城破之后自己所需承担的后果。为此身处加拉太的热那亚人做出了一个貌似“中立”的决定,那就是即不允许土耳其人从加拉太破坏金角湾防线,也不阻止土耳其人绕过加拉塔进入金角湾。

如果土耳其人只是想把陆军运到金角湾的对面,那么他们并不要去找热那亚帮助。问题是只有把军舰,送进这个封闭的海湾,才能够对君士坦丁堡的防线构成压力。那么真的有这样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土耳其人在加拉塔之北,用木材铺设了一条长约1.5公里的通道,并涂抹动物油脂,然后再以人力将船只拉过这条滑道,送入了金角湾。那就是把船只绕过铁链运进金角湾。比起“火烧法”来,这一做法的确显得有点“笨”。不过就技术层面来说,这个想法仍然不算是土耳其人首创。古埃及王朝时期,埃及人曾经用此方法,绕过尼罗河瀑布远征努比亚(今苏丹地区)。这一方法也曾运用到,沟通尼罗河下游与红海的交通中。不管土耳其人的做法是原创,还是从古埃及人那里得到的灵感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成功的把数十艘战舰偷偷的运入了金角湾。

土耳其人在军舰之间铺设木板(增强稳定性),并在木板上架设火炮攻击金角湾内的军舰,并火力支援在西线作战的土军。土耳其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座古城最为薄弱的城墙部分就在西北角。2个半世纪之前,十字军们正是从这个方向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不过君士堡的上一次沦陷,很大程度是因为拜占庭内部的权力之争,削弱了防守意志。而这次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拜占庭人的抵抗则显得尤为坚决(包括热那亚雇佣兵),甚至包括帝国的末代皇帝也一直坚持在前线战斗(直至战死)。然而在西、北两线强大的炮火攻击之下,这一切都已不足以挽救这座古都的命运了。公元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一个屹立千年的帝国轰然倒下。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标志的中世纪的结束,同时也对欧洲地缘政治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此后,东正教和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变身成为了伊斯兰教和奥斯曼的“伊斯坦布尔”(直至今天)。当时之人应该没有想到,这一事件在欧洲乃至世界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会有那么的深远。这些影响也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逐步得到解读。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3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3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