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好意思,一觉醒来发觉记错了。杀教皇、教士的是后来著名的神罗皇帝“巴巴罗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奥托大帝是在加冕后,更换了教皇。

2015-03-16

“进军罗马”后的奥托大帝,除了要收服那些原属中法兰克王国的邦国、教皇国之外,还必须考虑如何定位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从地缘结构的完整性来看,能够让拜占庭人完全退出意大利半岛当然是最好的。为此奥托大帝在加冕后不久,就尝试进攻拜占庭所控制的意大利半部。然而在没有海军支援的情况下,试图凭借一两场陆地战役,就把拜占庭的势力赶回希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的来说,目前拜占庭在海军在地中海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迫于东线压力,无力向西拓展更多的领土,但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了。如果新生的帝国一定要在这一线纠缠,只会让自己迅速崩溃。来自中欧的德意志人很快意识到了这点,并与拜占庭达成了和解。对于拜占庭人来说,本身也早已放弃了恢复罗马帝国版图的想法,只要不影响他们在西地中海的利益,是法兰克人还是德意志人“继承”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都无关紧要了。

当然,法兰克人、德意志人都拿拜占庭没有办法,并不代表君士坦丁堡在意大利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挑战了。因为拜占庭此时在巴尔干半岛,已经从另一支更加“原始”的日耳曼人——维京人那里,感受过日耳曼人的海洋基因了。只不过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应该还没有想到,维京人的后代,有一天竟然能够在地中海做大,并且把他们赶出意大利半岛。

早在查理曼建立帝国之初,维京人就开始大规模入侵欧洲大陆了。需要应对来自北欧的压力,也是在东法兰克德意志化后,西法兰克王国无力恢复查理曼帝国版图的重要原因。后面的内容会有章节详细解读这些北欧海盗的扩张路线,以及波罗的海的地缘结构。到时候大家就会发现,事情远比我们所了解的复杂。

在东法兰克德意志化,并且“晋升”为帝国后不久,查理曼的子孙又丧失了另一笔重要遗产——西法兰克王国。公元987年,西法兰克的地方势力,也如德意志人一样,推选出了自己的代理人,并且建立了新的王朝(卡佩王朝)。虽然一直到12世纪末,新王朝的统治者都还声称自己是“法兰克人的国王”,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时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了,“法兰克”这个标签,更多只是一个历史遗产了。为了更好的继承这笔遗产,后来所使用的“法兰西”之名,很明显也是源自于此。

公元987年,也因此被认定为是现代法国历史的开始。就像德国人认为,他们自公元911年摆脱查理曼的子孙控制那一刻起,就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一样。不过说起来,相比德国人长时间以“神圣罗马”这个标签来维系自己的国家认同,法国人把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当成自己历史的一部分,倒还说的过去。最起码法兰克人的确是在高卢而兴,并且完成拉丁化进程的法兰克人,与今天的法国人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

从地缘角度看,法兰克诸王国的终结,意味着法兰西、德意志两大民族的形成,同时拉开了德、法两国拉开了长达千年的博弈史。莱茵河流域的洛林地区,以及罗纳河流域的勃艮第地区,成为了二者争夺的中间地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莱茵河下游所处的“比荷低地”,一直有海洋势力介入争夺(维京人、西班牙人等),所以在法兰克王国淡出历史舞台后,“洛林”这个地缘标签的范围也逐渐萎缩至莱茵河中游,直至现在专指法国东北角的那片高地。

鉴于高卢地区的历史,扛着“神圣罗马帝国”大旗的德意志人,在西线并不能取得太大的成就。勉强为之,也无非是再重蹈一次法兰克人拉丁化的复辙。然而在东线,德意志人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在这个方向,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文明层级比自己更低一些的“斯拉夫人”。事实上奥托大帝和他的继任者们,也有充足的理由东扩。一方面,既然已经通过罗马教廷,从“神”那里取得了罗马帝国的政治遗产,那么帝国就有义务,向那些身为异教徒的斯拉夫人,传播天主教;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公元5世纪,匈人到来所引发的那场民族大迁徙,日耳曼人的覆盖区,原本延伸到奥德河流域,而不是现在局限在易北河之西。神圣罗马帝国代表日耳曼文化向东收复失地,从民族、政治角度看都有充分的理由。

在解读查理曼帝国的形成时,我们曾经将帝国在易北河、巴伐利亚高原以东,所面临的斯拉夫人归类为“西斯拉夫人”,以区别于那些南迁至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中欧平原东部,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流域,是斯拉夫人民族的形成之地,但要说到在政治和文明上最先成熟的,则是同样归属西斯拉夫板块的“摩拉维亚”了。在今天的地缘政治板块中,摩拉维亚位于捷克的东南角、奥地利的东北部。这是一片被“波希米亚高地”、苏台德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包夹而成的低地。低地中南北纵横的“摩拉瓦河”(及其支流),是摩拉维亚标签的来源。

从地缘位置上看,摩拉瓦河是连接中欧平原与多瑙河中游平原的天然通道。沿奥得河或者维斯瓦河而下的斯拉夫人,可以从苏台德山脉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的缺口,切入今属捷克的摩拉维亚低地,然而再顺河而下,在奥地利境内接入多瑙河。正因为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摩拉瓦河上游(贝奇瓦河)与奥得河之间的山口,也被称之为“摩拉维亚门”。

摩尔维亚地区的斯拉夫人,以及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主要都是从“摩拉维亚门”南下的。日耳曼人在公元6世纪面向西罗马故地的大迁徙,除了把易北河以东让给斯拉夫人以外,也给了他们进驻摩拉维亚,并最终透过潘诺尼亚平原,入驻巴尔干半岛的机会。只不过,来自匈牙利平原的游牧民族,始终在潘诺尼亚平原更有优势,阿瓦尔人很快便控制了整个多瑙河中游平原。尤其在法兰克、德意志完成内部整合东扩后,斯拉夫人再想入主潘诺尼亚平原,就变得更加困难了。缺失了潘诺尼亚一环,南斯拉夫最终也就只能与西斯拉夫人分道扬镳了。

如果说南斯拉夫人能够不被周边民族所融合,得益于巴尔干半岛北部复杂的地形,那么摩拉维亚这片战略要地,能够一直为斯拉夫人所覆盖,则是因为能够通过摩拉维亚门,与斯拉夫人在中欧平原的大本营保持沟通。受益于地缘位置,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进入摩拉维亚的斯拉夫人,开始建立第一个斯拉夫人国家——萨摩公国。只不过,在日耳曼人和阿瓦尔人的双重压力下,这个公国很快便瓦解了。

当查理曼统一日耳曼世界,并开始向东扩张时,摩拉维亚的西斯拉夫人,也迎来了自己的历史机遇。查理大帝在多瑙河中游的征战,削弱了阿瓦尔人在潘诺尼亚的势力(从而减轻了摩拉维亚的南部压力)。旋即又进入内斗模式的法兰克人,更无暇去侵入西斯拉夫人的领地了。在这种情况下,摩拉维亚人不仅得再次立国(公元830年,大摩拉维亚公国),更开始对周边的斯拉夫人地区进行整合。至于整合的结果如何,摩拉维亚人又有没有机会熬到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我们下一节再接着分析。

注:明天会做两张关于神圣罗马帝国“四大公国”,以及摩拉维亚的图,以供大家理解这两天的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1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1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