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2015-03-01

[教皇国崛起与伦巴第王国的覆灭]

对于法兰克人来说,现在的战略形势不是好,而是太好了。西哥特王国已经被阿拉伯帝国与灭,其残余在西班牙北部的势力,更多是在为法兰克王国牵制摩尔人;意大利的伦巴底王国,还在为统一意大利的事情而烦恼。未来的查理大帝所要思考的,无非是自己应该从哪里下手。问题在于,一个强大帝国的理想边界到底在哪?“大帝”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对于很多征服者来说,他们更相信战场上实力能决定一切。

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征服者会以自己的“国家”为起点,向各个方向尝试。直到有一天在某个地区碰壁,才会停下远征的脚步。查理大帝就是这种情况,在其为法兰克王国开疆扩土的近半个世纪中,与法兰克接壤的每一个板块都燃起了战火。首先成为他征服对象的,是意大利半岛的伦巴第人。应该说,战争本身并没有什么悬念。不到一年时间,伦巴底人统治下的北意大利,就成为了法兰克的领土。这场战争中最值得观注的,也最有地缘意义的,是法兰克人发动战争的理由(虽然理由总是会有的)。

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来自于一个特殊的政治体——教皇国。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境内,仍然能够看到的以“梵蒂冈”为名的国家,就是教皇国的遗产。这个世界最小国,也是为数不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可以从后面的内容中找到原因)。对于历史和国际政治略感兴趣的人,应该都知道基督教经历过两次大分裂。第一次分裂出天主教、东正教两大派别;第二次,又从天主教世界分裂出“新教”(16世纪)。罗马则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所在地。这种超脱政治的宗教地位,也是其至今仍拥有超然地位的原因所在。

基督教的第一次正式分裂,是在11世纪中叶。当然在此之前,东、西教会之间早已貌合神离了(这其中的地缘背景,也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所谓“东正教”的正式名称则为“正统天主教会”,只不过为了区别前者,被加上方位简称为东正教了。从这个角度说,二者在分裂之前都算是“天主教”。至于分裂的种子,则在君士坦丁大帝东迁之时,就已经埋下了。

当拜占庭成为“新罗马”后,罗马帝国的政治重心不可避免的东移了。在日耳曼人实际控制西地中海,并且架空西罗马皇帝的公元5世纪,东、西罗马人都意识到,提升罗马教区的地位,有助于帮助混乱的西地中海重新建立秩序。也就是说,罗马人仍然希望以双中心的方式,统一地中海世界。只不过君士坦丁堡承担的是政治中心任务,而罗马则用宗教中心的价值,来补足政治控制力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主教的地位上升为了“教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教皇”了。为了维系教廷的运转,教廷在罗马所在的台伯河流域保有一定领地,而为了统治这些领地,又诞生了直接听命于教廷的贵族政治体系,并最终形成了所谓的“教皇国”。

在拜占庭已经意识到,即不可能把日耳曼人赶出地中海,又不可能以中央集权的方式,把那些日耳曼王国变回行省的情况下,设计的这种政、教双中心模式,有其技术上的合理性。身处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认为(他们可不认为自己只是什么东罗马的皇帝),如果日耳曼诸王国都信仰天主教(从而受教宗控制),而身处罗马的教皇又受他们控制的话,那么君士坦丁堡的皇权,就仍然可以在西地中海延伸了。

就传教这点来说,罗马教廷还是做的不错的。最起码西哥特、法兰克、伦巴第这三大日耳曼王国,都先后归依的天主教。不过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宗教的力量,而是各大日耳曼王国内部融合的需要。当征服者在人口、文化都处于弱势时,选择接受被征服者的信仰,有助于与之拉近心理距离,从而赢得政治稳定。回顾中央之国的历史,大家就应该很好理解日耳曼人的选择了。

然而即使日耳曼人都信仰了天主教,也并不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影响力,就此延伸到西地中海。事实上,这也是拜占庭帝国在面临伦巴第、萨珊、阿拉伯的多重压力时,仍然还在竭力在意大利半岛保留据点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拜占庭需要为罗马的教宗提供看的见的“保护”,才能保证自己的皇权能够置于教权之上。问题在于,东线牵扯了拜占庭帝国的太多精力,尤其是阿拉伯帝国崛起并从拜占庭手中夺取北非后,君士坦丁堡再想维持在意大利半岛的存在,就变得异常的困难了。

由此看来,当年飞出“希拉山洞”的那只蝴蝶,不仅从伊比利亚方向影响了欧洲的命运,还间接影响了意大利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当拜占庭无力维持在意大利半岛的存在时,直接受益的自然就是一直试图统一意大利半岛的伦巴第人了。公元751年,伦巴第王国攻陷了拜占庭帝国在波河平原的领地,开始了意大利统一之战。正常情况下,当拜占庭的势力逐渐被挤出意大利半岛后,伦巴第人并不会驱逐罗马教廷,而是会顺势成为教皇和教廷的新保护者,并以此来号令其他奉天主教为国教的日耳曼王国。按照中国人的说话,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并不能真的让其他竞争者臣服,一切都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但能够让教皇听命于自己,在政治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参考曹操的案例)。对于那些笃信天主教的民众来说,到底是听命于世俗的统治者,还是教廷会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明智的统治者,最好是让自己和罗马教廷达成共识,形成利益共同体。

从罗马教廷的角度来看,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伦巴第人统一意大利。因为这样的话,被一个国家完全包围的罗马教廷,将成为真正的傀儡。依照地缘政治原则,教廷宁愿选择与意大利半岛之外的日耳曼王国结盟,以避免出现伦巴第一家独大的局面。由于西哥特王国已经亡于阿拉伯帝国之手了,能够成为选项的其实就只有法兰克王国了。至于法兰克王国,当然是没有理由拒绝这个机会了。

最先受罗马教皇邀请,入侵意大利的,并非未来的查理大帝,而是他的父亲“丕平”,史称“矮子丕平”(西方重名的太多,只能用外号区别)。公元753、756年,法兰克王国的军队,在他的率领下两次击败伦巴第王国。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丕平只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正是凭借操办与教廷的政治交易,而公私兼顾的上位成为了法兰克国王了。之所以要特别介绍一下查理曼的父亲,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为查理帝国奠定了基础,更是因为所谓的“教皇国”,是在他的主导下成型的。

当法兰克王国将教廷视为可以“远交”的盟友时,帮助盟友在对手(伦巴第王国)的势力范围内做大、挤压对手的空间就成为了选项。为此,法兰克王国将从伦巴第人手中夺取的大片意大利中部的土地(其实是拜占庭的了)送给了罗马教廷,史称“丕平献土”。从此以后,教廷的地缘价值,也不再是一个拥有少量采邑自给的宗教组织,而成了一个有实力发动战争,与邻国争夺领土的,真正的国家了。

实际上,从所附的《查里曼帝国地缘结构图》中,大家就可以看出,从罗马一直延伸到波河平原南部的“教皇国”,相当于从中部将意大利半岛一分为二了。在中间还分隔着亚平宁山脉的情况下,以这样的地理结构立国是很不稳固的。然而正是因为教皇国宗教权力存在,才使得其能够如此突兀的存在。这一点,与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领地横亘于韩国境内,却还能长期存在的情况是一样的。

教皇国的建立虽然对西欧的政治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意大利半岛本身的地缘政治完整性,却是致命的伤害。这意味着,谁想统一意大利半岛,都将遇到教皇国,以及那些以保护教皇为名(实际是不希望对手做大)的天主教国家的反对。至于攻灭伦巴第王国的查理大帝,会怎么处理与教皇国的关系,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1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