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014/5/25

以希腊的地缘特点而言,亚历山大目前所打下来的天下刚刚好。从小亚细亚到埃及,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布设的希腊殖民地,将以海洋为地缘纽带,支撑这个空前的“地中海帝国”运转。当然,波斯人是否会接受是个问题,毕竟这是波斯帝国的半壁江山。不过这个看起来对亚历山大和希腊人极为有利,并且符合双方地缘特点的方案,其实是大流士三世本人提出的。

事实上,早在伊苏斯之战结束后,波斯帝国对继续保有地中海沿岸地区,就已经基本不抱希望了。在亚历山大围攻推罗(也译“泰尔”),并且在塞达建立强大的海军后,波斯在地中海地区存在的最后希望,也随之破灭了。更为重要的是,建国已经120年的波斯帝国,内部已是矛盾重重,如果让这个强悍的马其顿人继续打下去,谁知道会不会在东部引发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大流士三世比亚历山大更需要和平。

波斯人提出的条件是那么的诱人,以至于除了亚历山大本人之外的希腊人,都觉得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如果我在当场,应该也会建议他接受。然而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看来,马其顿人的地缘基础并不在海洋而在陆地。换句话说,他为自己和马其顿设计的帝国,并不是加强版的”提洛同盟“,而是波斯+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

为了彻底征服波斯,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出埃及,向波斯在两河平原的都城——巴比伦进发。就进军的路线而言,亚历山大并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至阿曼山,再沿山麓的“波斯御道“切入美索不达米亚,而是在到达“推罗“之前就转向东北,从今天犹太人的圣山”赫尔蒙山“(黑山)、圣湖”加利利湖“之间穿过,经因叙、以相争而闻名于世的”戈兰高地“,进入到西亚裂谷带的东侧。

亚历山大选择的这条进军线路并非新路,而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埃及之间的传统商路。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刻意去腓尼基地区做生意的话,基于三角形斜边长度,一定低于另两条边长度和的几何原理,商队会选择在今天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连线。这也是为什么,承担新月沃地东、西两部分中转任务的“叙利亚“,今天的版图轮廓会呈现三角形的原因所在。既然亚历山大当下的目标,已经不是那些沿海港口,而是巴比伦了,那么他当然会选择一条更短的道路。

虽然理论上,你也可以在大马士革和巴比伦之间,横穿阿拉伯高原划出一条直线,做为亚历山大下一步的进军路线。但我们也说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绿色地带,是轮廓呈现新月形的“新月沃地“,做这样的连线,意味着亚历山大的大军,必须从荒漠腹地穿越。不考虑阿拉伯游牧部落的侵扰,补给也是个大问题。更为合理的选择,是沿西亚裂谷带东部山地”前黎巴嫩山东麓前行(有山就有水,也就有绿洲),在离开山地的庇护后尽快切入到幼发拉底河畔。

亚历山大大军接入幼发拉底河的地点,当时称为“尼科福留姆”(Nicephorium),今天这座古城的名字叫做“拉卡”。如果没有其它原因,亚历山大应该可以顺幼发拉底河而下,在两河最接近的那片区域,找到巴比伦城了。然而亚历山大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从板块划分来说,在征服两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前,他还必须先征服地势略高的“亚述”。

由于高地对低地的压力,在巴比伦的历史上,占据两河中游地区的亚述人,一直以来都是巴比伦地区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尽管现在亚述人和他们的军事王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这个板块对下游地区的现实威胁依然存在。如果亚历山大避开亚述,直取巴比伦尼亚的话,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亚述板块的核心区域,是在贴近高原的底格里斯河中游一带。无论对于波斯帝国还是准备向巴比伦进军的亚历山大来说,控制这一区域的战略要点都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防范高原势力,对两河低地区的侵扰。为此,波斯人沿着“东南托罗斯山脉“南麓,修筑了一条东连两河下游,横穿安纳托利亚高原,直抵爱琴海的”御道“。而亚历山大在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的目标,就是向北接入这条御道。

在干旱和整体荒漠化的阿拉伯半岛,除了巴比伦所在的两河下游地区,通过大量灌溉系统形成连片的绿洲地带以外,大多数的绿洲都是以点、线的形式存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游也不例外。拉近两河距离的绿色通道,是由两条幼发拉底河左岸支流所打造而成的。西边这条叫做“拜利赫”(Balikh River),就是从“拉卡”注入幼发拉底河的;东面一条叫做“哈布尔河”(Khabur River),则在叙利亚的另一个城市“布赛拉”注入幼发拉底河。今天拜技术进步所赐,我们也很容易在卫星地图上,看到它们以及与之相邻的公路存在。

很显然,亚历山大既然选择在“拉卡”渡河,自然是沿拜利赫河北上,向底河里斯河进发了。不过波斯人所修筑的“御道”,并非是沿底格里斯河,而是沿东南罗斯托克山南麓修筑的。因为在地势太低的河岸筑路,很容易被洪水冲毁。更何况主干道离山地近一点,也能为反击高地民族入侵,留下更多的预警时间。

虽然在低地区,大河之畔未必是道路修筑的最佳地点,但需要大量用水的城市以及为之提供农产品的农田,终究是需要依附于河流的,只要你能够想办法疏导水流,变害为利就行了。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中心城市,也是亚述人当年的都城——尼尼微,就座落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在今天的行版图上,尼尼微所隶属的城市,则是今天伊拉克北部重要城市——摩苏尔。

摩苏尔也是库尔德人的聚集的主要城市之一。由于库尔德人的分布地区,与亚述有着很高的重合度,因此也有人认为,库尔德人可能是亚述人的直系后代。不过,亚述人的种族和阿拉伯人一样是闪含系,而库尔德人则是与波斯相近的印欧系,两者之间在血缘上并没有关联。当然,如果有一天,库尔德人真的有办法在突厥、波斯、阿拉伯三大势力包夹下建国“库尔德斯坦”的话,他们也许真的可以这样追溯一下。就像今天埃及的阿拉伯人,同样可以自豪的声称自己是古埃及文明的继承人;斯拉夫化的马其顿人,也会以亚历山大为荣一样(认祖归宗这事,血缘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个祖先能不能让后世引以为荣)。

回到亚历山大东征的话题上来,做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今天的摩苏尔,又被称之为伊拉克的西北门户。而在二千多年前,尼尼微也是波斯御道在这一区域,唯一与底格里斯河相交的地方。很显然,控制这个战略要点,对于亚历山大能否最终进军巴比伦至关重要。反过来,如果大流士三世希望阻击亚历山大,更是绝不能轻易放弃这个门户的。

基于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考虑,亚历山大远征军的数量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四万步兵,七千骑兵,是他准备用来征服另半个波斯帝国的兵力。不过,这并不代表亚历山大的远征计划,在战略层面上就没有调整了。鉴于自己已经拥有广阔的后方基地,并且即将深入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带(势必遇到更激烈的抵抗),亚历山大开始依托波斯帝国原有的交通网,打造一条补给线,以保证部队在每天的行军之后,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而这也是亚历山大进击波斯御道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波斯帝国原来构筑于道路两旁的驿站、城镇,都将成为亚历山大补给线上的一环。

正常情况下,大流士三世应该在尼尼微集结重兵,以防御的姿态消耗亚历山大的攻势的。问题是刚才我们也分析了,今时不同往日,已经坐拥半个帝国的亚历山大,不再是一个必须用一场接一场的速胜“以战养战”孤军了。比拼地缘实力的话,埃及也不会比巴比伦尼亚逊色;小亚细亚半岛,也不会拼不过伊朗高原;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已经在推罗围城战中,证明了他的耐性和攻城战术。这种情况下,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先崩溃的,很可能就是士气上已经处于劣势的波斯帝国了。

既然据守尼尼微城被动防御的战术不可取,帝国又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个门户,让亚历山大的大军,长驱直入巴比伦尼亚,那么大流士三世所能选择的,就是赌上一把了。很快,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高加米拉战役即将拉开序幕。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0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