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可以说,阿拉伯人放弃约旦河上游的截流工程,以色列的空中打击是直接的战术原因,但这项计划最终没有实施,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因为阿拉伯人始终无法在军事上,特别是空中打击力量上,对以色列形成优势。前面也有朋友问了,为什么阿拉伯国家不去打击以色列的水利设施,以消弱以色列的战争能力,这就是直接原因。

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对抗当中,军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政治才是决定双方力量对比的关键。这里说的政治因素,即包括外部势力的干涉,也包括双方内部,是否能力形成合力。从内部结构的角度来看,犹太人的凝聚力无疑是强过阿拉伯人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犹太人只有一个国家,没有合作中产生的摩擦。更在于,基于拥有“祖国”的渴望,那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能够从外部补给以色列。而阿拉伯方面的情况就要复杂多了。

说起来,国际政治发展到今天,一大特点就是以“国家”为政治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这种“国家”,有着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你必须在联合国拥有一个席位,并以此为法律基础,遵守或利用现有的国际规则。而在古典时期,所谓“国家”的概念,就不那么重要了。宗教、文化、人种、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紧密政治体形成基础。就阿拉伯人的历史来说,宗教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是要强过“国家”概念的。而在20世纪中叶,边界、主权分明的现代意义国家,开始分割整个地球时,那些之前国家观念不强的地区,在观念上也就存在一个转变过程了。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宗教和民族认同感,向来都是最重要的地缘因素。当他们内部诸板块,不得不依照西方人的标准,包裹上现代意义的国家标签之时,并不能很快习惯这种分割。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的心目中,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利益,应该是置于所谓“国家利益”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阿拉伯国家(甚至非阿拉伯系的穆斯林国家),会愿意联合起来对付以色列的根本原因,即使这个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不过既然“国家”这种政治板块划分方式,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那么阿拉伯的政治家们,也必须开始面对这个现实,即你的国家利益,是否应该高过阿拉伯的整体利益。

当大家都开始过渡到以国家为基础考虑问题时,合作之间的消耗也就开始变大了。当然,通过国家同盟的方式,解决权力集中使用的问题,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不过比如各项资源,在一个国家内进行调配,同盟的力量始终是无法达到1+1=2的理想状态的。对于这一点,想必当年誓夺武林至尊的左冷禅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也可以说金庸心里清楚)。否则他也不会在稳做五岳剑派盟主之位时,还是冒险将联盟升级为“五岳派”。若不如此,他如何有机会斗得过,令出一门,结构严密的“日月神教”。(相信力保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政治家,也十分清楚这点)。

单从争夺阿拉伯国家“盟主”的角度来看,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了,无论是沙特家族,掌控圣地的优势,还是哈希姆家族的神圣血统,都无法支撑他们窥伺盟主之位。整体的地缘实力,才是亘古不变的后盾。就这点来看,坐拥尼罗河三角洲、苏伊运河,集生存环境、区位两大优势于一身的埃及,无疑是盟主之位最有利的竞争者。而通过第二次中东战争,“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掌控权,更加使得埃及,真正坐实了阿拉伯盟主之位。

虽然从政治角度来看,埃及应该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之中的赢家,但埃及人心里很清楚,在军事上他们其实是失败的。如果埃及人想坐稳盟主之位,并在今后的日子里,带领阿拉伯兄弟们消灭以色列,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自身实力。当一个联盟中的带头大哥,能够和对方的实力对等时,那些小弟们的实力即使再不济,也可以在平衡的天平上,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当然,这种计算的前提是,小弟们不能跑到对方阵营中去。好在虽然从个体的角度看,的确有阿拉伯人为了利益,在为犹太人工作(比如内盖夫沙漠中的贝都因人),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阿拉伯国家中产决不会有敢于站到以色列一边的国家(最多观望了)。

埃及人做大自己的方式,除了挖掘内部潜力,比如建造阿斯旺大坝,增加有效国土以外,开疆扩土也是一个办法。具体的办法就是,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正是在这种地缘背景下,由埃及——叙利亚组成的,并准备吸收伊拉克加入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在1958年成立了。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6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6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