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如果赵人想从大同盆地进入河套平原,其实并不用先跑到大同,再横切阴南丘陵。他们有更为直接的,近乎直线的线路可供选择。当赵人从吕梁——云中谷地,穿过楼烦关进入大同盆地的西南角时,他们除了向盆地的东、北两侧前进以外,还可以继续北上。在这个方向,他们马上会进入一条新的战略通道,由两条次一级的山脉:“管涔山”和“洪涛山”所包夹而成的谷地。从方位上来看,这两条已呈丘陵地貌的山脉,正好与吕梁、云中两条山脉相对应;而从地理结构而言,他们应该是体量更大的吕梁山脉在大同盆地以北地区的延伸。

怎么为山脉结构定性,是地理学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古人和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无论是北出楼烦关还是雁门关,“管涔山——洪涛山谷地”都可以让我们无限接近河套平原。当然,谷地本身并不是扩张的终点,接下来所在做的就是在西侧的管涔山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山口,以先行进入位置更靠东侧的前套平原。而赵人所走过的这个山口,在两千年后山西人背井离乡的“走西口”当中,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山口就是“杀虎口”。

从宏观的角度看,从杀虎口向西北方向进入前套平原的线路,正好是位于吕梁山脉和阴山山脉这两条大型山脉,“丁”字形走势相接处。在这里,阴山南麓所延伸出来的丘陵带叫作“蛮汗山”,而作为吕梁山脉北延丘陵的代表,就是刚才提到的“管涔山”。对于赵人来说,过了杀虎口,再走一段山路进入河套平原的话,就等于进入了一片新大陆。而为了支援对这片新大陆的开发,雁门郡的郡治“善无”城,也被设在了杀虎口的南面,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右玉县”县城的南面(这个点是右玉县的旧县址)。不过就地理条件而言,“管涔山——洪涛山谷地”的情况肯定较大同盆地要差很多(现在这里面的两个县级行政单位,除了右玉县以外,还在他东面的“左云县”)。因此后来控制这条重要通道的战略任务,被交给了位于大同盆地西北角的“朔州”市(也就是汉之“马邑”)。将地缘中心设在朔州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有充分的自给能力,更能南控楼烦、雁门两个关口,这样的话,即使威胁来自于东、北两个方向,这个战略区也可以快速作出反应(朔州市也因此成为了大同盆地的第二大城市)。

今天就写到这了,明天分析云中郡也就是河套平原的地缘结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战国后期,赵国的代郡和雁门郡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缘结构,又承担了什么样的战略任务。应该说,由于恒山山脉以北地区的结构复杂,加之赵国并没有完全整合好这一地区(燕国在张家口盆地还有突出部),因此在后世,赵之“代郡”和“雁门郡”所覆盖的区域都不断的在进行调整。最起码从地缘关系上来说,张家口盆地与怀延盆地的关系,较之与蔚县盆地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应该属于一个地缘板块(后来秦国也的确将之全数划入新的“上谷郡”)。而如果从后来农牧博弈的地缘关系来看,当年赵国的“代郡”和燕国的“上谷郡”,最主要的地缘价值就是为华北平原北部的战略安全提供保障。或者说是为军都陉和蒲阴陉这两条太行通道,提供外围缓冲(就象燕国在燕山以北的辽西郡一样)。这层地缘关系,我们从二千多年后,民国政府所设立的“察哈尔省”就能看出。基本上就是把代郡和上谷郡所管辖的那几个盆地合在了一起(阳原——天镇盆地除外),再加上燕山以北直至外蒙的那部分蒙古高原(为了能够直接控制外蒙这块不稳定的“边缘地区”,内蒙古人民就暂时没法自治了)。

和同为“塞北四省”的热河省一样,1949年以后察哈尔省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只不过它与蒙古高原、山西高原、华北平原的地缘关系都非常紧密,所包含的地理单元也较热河省更为复杂,因此河北、山西、内蒙都成为了察哈尔省的继承者。其中由南至北切割出张家口盆地、怀延盆地、阳原盆地、蔚县盆地的主体,成为了河北省的一部分,继续为国都北京的安全作出贡献。至于说“阳高——天镇盆地”,既然不能把山西人开发的张家口地区划入山西的管辖范围,那么最起码也要让山西保留一条直通张家口盆地的通道才行,所以山西省的东北角出现了一个突出部(分出塞北四省时,就划给了山西)。

现在我们回到雁门郡的话题上来,从前面所附的“赵〈北三郡〉地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赵人所设的雁门郡,其地缘重心是偏向于西侧的河套平原的。而赵人在以雁门郡为依托,从游牧民族手中夺取了“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后,也设置了一个新的郡——云中郡。只不过虽然赵人出于夺取河套平原的目的,将与游牧民族博弈的重点放在了西面,却并不代表游牧民族只会从那一个方向进来。实际上对于这些拥有强大机动性的游牧民族来说,阴南丘陵和张家口盆地都是很好的突破口(赵国后来没有机会面对更为强大的游牧集团了)。因此我们昨天也说了,大同盆地北部的“大同”成为了北部防线的地缘中心。由于大同盆地所要遭受的地缘威胁,来自于西、北两个方向,因此也就造成了大同盆地的南北两部分,需要承担不同的防御任务。即北部的大同地区主要是防止游牧民族从阴南丘陵、张家口盆地向南侵扰;而南部的朔州地区则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从西面,即河套地区向山西高原发起攻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同盆地现在存在大同、朔州两个地区级别城市的地缘背景(山西高原的其他盆地,就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一个主要的盆地,对应一个地区)。

事实上在赵国之后,随着草原游牧民族的逐渐强大,后世的华夏政权也愈发意识到将整个大同盆地划为一个战略区有些过于笼统。所以最迟在唐朝,大同盆地就已经被折分为两部分,即南部以朔州为中心的“朔州”,北部以大同为中心的“云州”。

附:唐.朔云两州地图

山西行政大区图

对于河北的事情再多说两句。“天子脚下,京畿重地”是对这片土地政治地位的概述,按当年的地缘定位,河北是被叫作“直隶”的,也就是直接由中央所控制的地区。很难说自己的腹地有这么一个帝国中心,是好事还是坏事。尽管很多河北的朋友,对于北京总是从河北索取资源(比如水资源)颇有微词,但守在这个全国性的地缘中心周围,也还是能够获得些额外的好处的。最起码那些进京面圣的人、车都是从河北境内过,就算不交买路钱,也能带动些消费;你想以北京为中心,构筑交通网的话,河北省也能从中受益。当然,这些说的都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例子,京冀两省之间这么多年的共生关系,所演化出来的恩怨要比这多的多,总得来说,有北京在,对于河北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不信让官方提个迁都的想法出来,想接手的地方多的是)。仅

不过对于河北来说,比较悲剧的是在北京之东还分割出了“天津市”。天津的直辖,不今天让河北省的轮廓显示更为凌乱,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地缘中心,更是切割走了最有潜力的一块区域。特别是当河北想从充当北京的出海口,并从中获益的话(看看香港的例子),机会就大打折扣了。也正因为此,在海洋的地缘作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大家的印象中,河北更多的是与河南一样,归为内陆省份,而不是象同属环渤海圈的辽宁、山东那样,有些浓厚的海洋文化背景。好在依靠技术的进步,河北已经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海岸线了。假以时日,应该还是有机会在自己的地缘属性里,增强些海洋气息。只是这凌乱的地理结构,要想形成独立的地缘结构,始终存在很大问题。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3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3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