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他的这一学说影响甚大,可以说德国就是依照他的学说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两次联合了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向占据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发动进攻,企图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在麦金德的理论出来之前,欧洲最起码还有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拿破仑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最终这三次努力都没有能成功。

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日耳曼人不够强大,而是孤悬于欧洲大陆以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保证欧洲大陆的平衡而不愿意一个强大的欧洲出现。事实上在英国丧失了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之后,它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止欧洲大陆上的任何一国坐大。

地缘上的特点虽使英国不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但却让有机会他透过海洋将视线投向了一片更大的世界,成为一个海权强国(美英联盟就是这个海权强国的升级版)。

做为英国人的麦金德提出“欧亚大陆枢纽”的动机个人觉得很值得怀疑,1904年的英国已经是日不落帝国了,英国对于世界的认识应该足以让他的视线越过东欧平原。当然做为一个英国绅士,我们可以认为是他大脑中的“欧洲中心论”在做怪。

不管麦金德的动机是什么,在美国兴起之前,他的理论的确解释了欧亚大陆上的许多问题。而刻板的日耳曼人也依英国人所愿陷在了陆权为王的怪圈当中,一次又一次的向东欧洲平原挺进。(试想一下,如果日耳曼人如果能与斯拉夫人战略和解,把战略重心投向西线,我并不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一定能笑到最后)

所以说麦金德的世界岛一有他的局限性,最起码从结果看世界岛上的人为了这所谓的世界霸权争的你死我活,暮然回首却发现世界的中心已然转到了美国。

当然如果东西欧真的能够和解,并非没有将形势逆转。但正如英国原来所做的那样,美国也决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现。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俄国要求加入欧盟,美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之所以认为麦金德学说有局限性,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他之前美国人马汉已经提出了“海权论”。做为英国人的麦金德理应更明白“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道理。

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

看着是不是眼熟?美——英联盟就是照着这个干的。

麦金德的理论是以欧亚大陆为出发点,重视的是陆权;而马汉的理论则是以海洋为出发点,突出的是海权。这时就需要有理论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了,做为一个以海权立足的国家,美国并不敢轻视欧亚大陆的能量。

1942年美国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应当说马汉、麦金德、斯皮克曼三人的学说奠定了地缘学的基础。美国基本是按照马汉的“海权论”在控制海洋的战略要点(冷战时期苏联的海军无法同美国对抗,就是因为这些要点大都在美国手里);另外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则使得美国一方面将亚欧大陆的西边缘地带——西欧控制在手中,另一方面封锁另一头的东边缘地带——中国。这样做就是防止出现一个与之对抗的世界强国。

至于俄国,尽管麦金斯的理论显得有些过时,但美国还是花了45年的时间(1945——1990)将俄国的世界霸主梦彻底打破。

明天我将依据以上三个学说作出一定修正提出一点新的观点,以让大家更清楚中国的战略地位和潜力。一般我不在贴中转载背景资料,只是以上三个学说对于地缘政治来说太过重要,因此把三个学说的结论贴了出来。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三个学说,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更详细的资料,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外面暴雨成灾,已经是红色警报了。哪也去不了,干脆静下心来把这个话题写完。

应该说麦金德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概括成“世界岛”,用来解释全球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历史是很有道理的。需要补充的有两点:

1、非洲由于撒哈拉大沙漠的阻隔,其实应该分成两部分:一是北部非洲,或者说阿拉伯非洲;二是南部非洲,或者说黑非洲。“世界岛”内的非洲应该是仔北部非洲。

2、在最初的理论中并没有将青藏高原包括进去,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在古典时期基本上只对东方的历史进程起过作用,作为西方人的麦金德最初没有将他包含进去也正常。修正过的理论是包含了青藏高原。

马汉的海权论是海权国家的立国之本,其对战略要点和交通要道的控制论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仅仅依照这个理论施行并不足以真的统治世界。打个比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了华北地区的在城市和交通线,但在这之外的地区日本人并无优势,而一旦时机成熟,这些点线之间的地区所积蓄的力量可能会瞬间将这些战略要点摧毁。

美国人并非没有意识到单纯依靠这些战略要点并不足以控制世界,他需要找出潜在的对手合纵连横,以让事态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横据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俄国当仁不让的是第一对手。但对手只有俄国一个吗?当然不是。

斯皮克曼适时的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在欧亚大陆两端为美国找出了两个潜在的对手,如果用现有的政治概念来给这两个对手贴标签的话,一个叫“欧盟”,一个叫“中国”

麦、马、斯这三位地缘政治奠基人的学说可以说从地缘的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多极世界的舞台。美、俄、欧、中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可以说在过去的100年中,从一战、二战、冷战,到中美关系正常化,欧洲一体话,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等等,都是这四个国家(地区)之间在合纵连横,只不过前期的重点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后期的开始偏向东部。

不过世界是在一直变化的,即使是最后成型的“边缘地带理论”距今也有60多年了。在新千年中,世界的似乎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三位大师的研究无一例外是将视线投向北半球,或者说是更侧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这不能怪他们厚此薄彼,实在是在过往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确是其中在北半球,或说是发源于麦金德所说的“世界岛”。而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由于环境原因,很容易创造文明,但在与高纬度国家的对抗中却从来无法占据上峰(北非、印度、中南半岛莫不如引)。在古典时期高纬度民族依靠武力一次次的从低纬度地区所创造的文明中吸收养分最终成为了世界的政治中心

不过我前面说过,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体质差别所能起的做用越来越小。而人类已经能够至少改变自己所处的小空间里的环境了(比如空调)。因此有理由相信,低纬度地区将有可能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并登上世界的政治舞台。

另外随着北半球发展空间的饱和和过度的开发,人类向南半球拓展生存空间和索取资源的行为,必将提升南半球地区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不过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南部非洲——澳洲——南美也只能处在配角的地位。

就目前来说我们最起码可以修正对低纬度地区的看法,既然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地理中心”已经扩充到青藏高原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青藏高原南侧的南亚次大陆。

如果斯皮克曼能够了解中国人的“华夷五方”论,那他在欧亚大陆东西各划定一个边缘地区后,也许会将视线上下再看看。当然即使他现在看也只能在北面看到北冰洋,不过南面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不能确定为什么斯皮克曼为什么没有将印度划入边缘地区,也许还是那该死的纬度偏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印度(或说南亚次大陆)都应该升级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尽管由于历史原因他有可能是最弱的一环,但反过来也可以说他的提升空间最大。

做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也是最有潜力的地区),应该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缘看世界第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