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沈光当初在杨国忠府上逗留的时候,没少和杨国忠说起那些后世的治政理念,杨国忠倒是把什么“摸着石头过河!”“试点改革!”“特区经济!”什么的都给听进去了,再加上当初为了扳倒王鉷,那场刺杀却是叫他和太子化敌为友,如今朝廷里叫那些官员闻风丧胆、战战兢兢的国税司所属的干员便是杨府和东宫当初那些学了沈光留下的会计手册的那些人。

这大半年里,杨国忠就是靠着这名义上在尚书省和户部名下,实际上却是直属于他向圣人禀报的国税司,在朝廷里掀起了腥风血雨,将那些反对他的政敌整得死去活来,李林甫这个曾经独掌大权的宰相更是被逼得手忙脚乱。

杨国忠如今名声则是毁誉参半,他在关内大肆稽查地方府库和税务,不知道被多少人恨得牙痒痒的,眼下他出入府中宫禁,也是和当年李林甫看齐了,出则数百甲士护卫,就连乘坐的马车也有好几辆,根本没人知道他坐在哪里。

光是过去三个月,杨国忠就遭到了不下五次刺杀,虽说每次刺客都无功而还,可是也足可见杨国忠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只不过他这么干,光是在半年里就追缴了不下千万贯的赋税和被地方官员贪墨的钱财,全都送进了宫中内库,成了李隆基跟前已然能取代李林甫的宰相人选。

若不是李隆基向来习惯了权术平衡,眼下朝中除了李林甫外,再无人能和一时风头无二的杨国忠相抗,说不定李林甫此时早就因病致仕了。

回到厘定丝路商税这件事情上,就算杨国忠再飘,也清楚若是真的直接让朝廷下令对那些胡商课以重税,不说长安城里西市怕是要大乱,到时候恐怕来刺杀他的刺客那真是络绎不绝,宛如过江之鲫了。

原本杨国忠是派了心腹来武威城,打算拿这儿的胡商开刀,不过沈光来得正恰逢其实,那几人尚未来得及动作,就被沈光喊停了,由他全权接手,至于长安城那边,他也派了信使往杨国忠那边送了消息,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有回音。

杨国忠当初想着拿武威城当试点,除了武威城乃是长安雒阳以外在关内最大的丝路贸易重镇外,最关键的便是王忠嗣身兼四镇节度使后,牙帐便在河西节度使府上,因为沈光的缘故,他自然把这位羽林大将军当成了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换句话说他派到武威城的心腹,本就是要听王忠嗣号令行事,而非以他们为主,只不过沈光回来以后,这件事情便成了沈光说了算。

“大人何等身份,何需亲自下场,明日我自会去拜访张府。”

沈光可不愿意王忠嗣介入此事,要知道如今武威城内大军云集,他这位老丈人哪怕就是着人给那张氏传句话,他都怕张氏会过分解读,反倒是会坏了大事。

“既然你有主意,便按你的法子来办,若有需要,随时知会某。”

对于沈光这个女婿,王忠嗣放心得很,不过随后他想到这个女婿居然让人在城中物色大宅,不由有些不快道,“听说你让人去牙侩行寻房子,可是某这儿亏待了你。”

“大人,小婿在城中所买府邸,乃是为了正事……”

“如此便好,十三娘刚生产完,外面那些婆子下人可靠不住。”

听着沈光解释,在城中购买府邸不过是为那东都豪商的身份做掩护,王忠嗣才放下心来,然后他看向边上的郭子仪道,“子仪,这回沈郎要你扮做商贾,倒是委屈你了!”

“大总管言重了,主君让某扮做东都豪商,某倒是颇觉有趣,只是怕会坏了主君大事。”

郭子仪回答道,他如今已经知道主君和他扮做东都豪商,乃是为了挑动这城中西市的胡商内斗,用主君的话来说,加税之事若是朝廷直接出面干预,必然会让那些唯利是图的胡商抱团抵抗,可若是从内部瓦解这些胡商,让其主动向朝廷请愿增加商税,那便是朝廷应天顺命,到时候就是长安城里那些胡商再抱团,那也是大势已去,由不得他们了。

“国忠,你说沈郎此时是不是也在吃着火锅,喝着美酒,观赏这万家灯火的美景。”

花萼楼上,李隆基放下手中的象牙筷,看向如今在外显得越发正经的杨国忠,笑呵呵地问道。

“沈郎向来好享受,如今既已到了武威城,想来定不会亏待了自己。”

坐在李隆基右手下方的杨国忠停杯答道,他如今举止一板一眼,倒是再没有当初被人们诟病的无赖习气,便是称呼声杨相公也端得当得。

“只可惜如今大雪严寒,十三娘又刚刚生产,我便是想见沈郎一面,怕是要等到明年了。”

李隆基颇为遗憾地说道,如今长安城里那些新奇的玩乐法子可都是沈郎所创,却是叫他这大半年里过得极为舒心。

“陛下,如今四镇重兵云集于河西,国战在即,便是沈郎能回来,陛下也该让沈郎留在大总管帐下听用。”

杨国忠自认和沈光乃是过命的交情,自然不希望沈光在这等关键时候被圣人召还朝廷,那平定小勃律和阵斩烛龙莽布支的功劳虽然不小,圣人本想给沈郎加特进,但却都被朝中官员所阻,他倒是要看看接下来和吐蕃的这场国战,沈郎再立奇功,他们还能阻得了么。

“你说得虽有道理,可是朕担心沈郎,高仙芝的表功奏折朕看过了,这回沈郎可是差点就折在……”

想到高仙芝那份奏书,李隆基满脸的后怕,当年王宗嗣离开长安,在青海湖时常领着牙兵单骑突阵,他也曾担忧这个收养的假子有天就折在了战场。

“陛下多虑了,沈郎随高都护远征小勃律,道路绝险,以至于只能拣选精锐,缺兵少卒,可是如今沈郎回到河西,大总管怕是会比陛下更担心沈郎安危。”

杨国忠和李隆基在那里谈笑风生,花萼楼下宴席间不少官员和勋贵看了后,都是满脸的不忿和嫉恨,谁能想到这蜀中的破落户居然一跃成为当朝权相,仗着国税司那把快刀,大肆清查税赋并借着这由头稽查地方,清除异己,弄得官不聊生,连那些寒门出身的小吏都敢冒犯他们了。

杨国忠不死,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还有那个沈光,听说国税司的那些查账手段都是他弄出来的,要是让他再更近一步,和杨国忠狼狈为奸,大家还能有活路。

李隆基并不知道,在他以为河清海晏、府库充盈的表象下,那些不满杨国忠的官员已经越来越多,谁都不愿意头上悬着那把名为国税司的快刀,什么“唯税收和死亡不能免。”,根本就是歪理邪说。

大唐律里虽然也规定官员名下的额外田产人口都要缴纳赋税,可是这么多年下来,随着府兵制崩溃,租庸调制名存实亡,勋贵官员和地方豪强们兼并土地,隐瞒人口,又何曾交过半分税赋,如今杨国忠居然逼着他们补缴欠税,简直就是不当人子。

显得越发老态龙钟的李林甫则是沉默地观察着花萼楼下那些神情各异的勋贵和官员,他确实小瞧了杨国忠这个蜀中破落户,谁能想得到这个当初溜须拍马的外戚弄臣居然有胆子做圣人的孤臣和钱袋子。

以前王鉷是对黎庶百姓下刀,苛捐杂税逼得关中百姓都纷纷逃亡,可是整个朝廷却能瞒着圣人,可是如今杨国忠却房企到而行之,专对朝中勋贵和地方官员还有豪强下手,清查税赋,追缴欠税,却是一下子就补足了国库,还让圣人的内库里铜钱绢布堆积如山。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小说在线阅读_第4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斜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第4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