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李龟年没法不生出妒忌之心,面前这位沈大家太过年轻,以至于让他有种不真实感,那些千锤百炼的乐理知识会是这么个年轻人所创出来的,到最后他也只能选择相信长安城里所传的流言,这些曲谱和乐理乃是天授,这位沈大家也是天上谪仙临凡。

本来有满肚子的话想和沈光交流的李龟年选择了沉默不语,然后看着这位沈大家教导宜春院的那些少年如何唱歌,他不得不承认,哪怕他没有听过沈光高歌一曲,但也知道这位沈大家不会比他差,甚至传艺授业这件事情上,他不如多矣。

边上旁听的梨园弟子里,有人认出了李龟年,可是没有叫破他的身份,他们刚才可都是听到这位李大家自称是那位杜郎君的叔父,显然李大家是隐瞒了身份。

杜甫和岑参坐在边上,同样看着沈光有条不紊地教授那些少女,然后又回答梨园弟子们各式各样的问题,不禁好奇地朝岑参道,“岑郎,沈大家真的需要我教导他诗文?”

杜甫觉得这位妙语连珠的沈大家,怎么可能连诗文都写不好?

“等你看了沈郎的诗文便知道了。”

岑参想到那些味同嚼蜡的文章,不由脸抽了抽,说实话若说看他身旁这位杜兄和李太白的诗文是种享受,那么观看沈郎的文章便是一种折磨,岑参甚至恨不得给沈光把文章给润色修饰番,可等到他提笔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落笔之处,还不如他重新写一篇算了。

李龟年沉浸在沈光的教学里,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还不配和这位沈大家坐而论道,自己藏着掖着的那些压箱底的本事,在这位沈大家手里却是倾囊相授出去,公孙大娘那几个弟子舞跳得好,可是唱起歌来却是没什么天赋,可是这才短短半个月过去,那几人却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至少能让他听得入耳了。

梨园弟子们几乎是在李龟年要杀人一般的目光中不甘地离开了,没有像往常那般缠着沈光提问许久。

“沈大家,我这位叔父喜好音律,为人有些古怪,还请莫要见怪。”

见沈光对李龟年似乎有些生疑,杜甫连忙说道,他不知道李龟年为何要隐瞒身份,也不想弄清楚其中原委。

“杜兄言重了。”

沈光很快被吸引开了注意力,因为久不曾露面的高力士出现了,身旁还多了个长相清俊消瘦的年轻人。

“冯翁怎么来了?不知这位是?”

沈光当然不会觉得能和高力士在一块的会是什么普通年轻人,尤其是高力士对这年轻人还颇为客气,他甚至在想高力士该不会是把太子带来了吧,但是随即就否定了,就算高力士再得宠,没有圣人首肯,他怎么敢和太子交往过密。

“在下冯先,见过沈大家,冯翁是我叔父。”

“见过冯兄。”

李亨跟着高力士来了有一阵子,他也在边上观察了沈光许久,不得不感叹这位沈郎果然如李泌所说那般容貌气度俱是上上,而且最难得的是在宜春院这里教授女弟子时,目光始终清澈如一,端的称得上是君子如玉。

看着和沈光打招呼的冯元,王蕴秀只觉得有些面熟,可是却想不起在哪见过,只觉得来蹭饭的人又多了些,也亏得她今日让后厨多准备了不少汤食。

李亨在沈光的招呼下,和众人围坐一圈用餐,颇感有趣,而且有种久违的自在感,让他很是欢喜。

李龟年低着头,只装成了个性情孤僻的老汉,他实在是没想到就连太子也和圣人那般对这位沈郎如此偏爱,竟是隐瞒身份前来结交。

沈光自然察觉到了这异样,不过他也懒得去猜李龟年和李亨的身份,省得自寻烦恼,反正他的人设已经立了起来,就按着人设来就好。

喝着肉羹汤,吃着洒了芝麻的胡饼,李亨只觉得胃口大开,到最后竟然觉得微微有些发撑,这大概是他这两年来吃得最舒坦的一顿。

“某先前一直在四门馆读书,最近才得了闲暇,听说叔父和沈大家有旧,便厚着脸皮过来了。”

李亨经历过李林甫的打压,早就学会了如何放下身段与人相交,再说他也挺享受眼下这种扮做寻常人的自在。

听到李亨自称是四门馆的学生,沈光觉得这位也挺会给自己安排身份的,大唐有六学二馆,六学是指隶属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则是指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东宫的崇文馆。

这六学里,律学、书学、算学是专学,国子学和太学那几乎是只有官宦权贵子弟和外藩留学生才能就读,也就四门学有征收寒门学子的名额。

“原来冯郎是四门馆的生徒。”

“不过是沾了些叔父的光罢了。”

高力士在旁边看着待人接物比之以往要圆滑许多的太子,也是心生感慨,想当年太子刚被册封时可是意气风发,哪怕礼贤下士时也是有股倨傲的贵气,哪里像现在装成个普通学子也似模似样的。

用完午膳,沈光趁着休息的时候,自是像杜甫请教诗文,进士科的考试分为贴经、策论和诗赋,他去考试肯定是要作弊的,但是作弊归作弊,这努力好学也是要做出姿态来的。

李亨盘腿而坐,看着沈光虚心地向那位杜子美请教,偶尔也不时插两句话,至于李龟年这个时候已经被高力士拉去吃茶了。

安静的斗室里,李龟年没了外间的淡定,面对高力士时甚至有几分惶恐。

“李大家,你忘了圣人的口谕么?”

说实话,高力士和太子来时看到李龟年的时候可是吓了一大跳,毕竟边令诚已经给李龟年提前打过招呼,传了圣人口谕,不曾想他还是来见沈郎了。

这长安城里,认识李龟年的人可不少,万一被人认出来,圣人那里还怎么在沈郎这边遮掩下去。

“高公,不能和沈大家见一面,我心实在难安。”

“那如今见也见了,你还待如何?”

“沈郎于音律上的造诣,果如天上谪仙临凡,我某望尘莫及。”

李龟年这话虽有些吹捧之意,但也确实发自真心,反正他自问在沈光这等年纪绝不如这位沈大家万一。

“高公放心,我绝不会坏了圣人的事,只是每日来这里旁听便于愿足矣。”

看着拜伏在地,言辞诚恳的李龟年,高力士想到两人间的交情,最后幽幽叹了口气道,“也罢也罢,便依你就是,太子那里,你全当不知这件事就是。”

高力士如今也总算窥到了圣人的几分用意,让太子微服出宫和沈郎相见,这是在试探李林甫啊,李龟年若是坏了圣人的布置,只怕下场堪忧。

杜甫终于有些明白岑参说到面前这位沈大家的诗文时,会露出那等难为的表情了,实在是这位沈大家虽有不错的文学修养,可是对于诗文格律就像是初学那般。

“某从小在河中异域长大,家中虽有不少藏书,可说起来某倒是没有正经读过书。”

沈光和杜甫解释着,谁让他的表现太拉胯,似乎让这位诗圣也觉得有些烦恼了。

杜甫从岑参口中,还是知道沈光一些过往的,知道沈光出生在碎叶镇,少年丧父后母亲不得已改嫁,是在河中石国那边长大的。

想到这位沈大家全靠自学能有眼下的音律造诣和文学修养,杜甫觉得自己似乎有些要求太高了,毕竟诗文这东西除了看天赋,也全靠从小练习积累,想他自从二十多岁作出能让自己满意的诗篇前,不知道写了多少不忍猝读的诗文。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小说在线阅读_第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斜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第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